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民俗文化

保定市民俗文化介绍

  孙氏太极拳是一种传统拳术。太极拳虽然名之为拳,但实际上,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它一直在向功的方向转化。从创举初始的强调技击效应,到近代的强调健身和养生,都说明了这种变化。因此,近年来,大多数人习练的各式太极拳,称之为太极拳功,其实更为合理。孙氏太极拳由孙禄堂先生创制,是现代流行的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应该说,孙禄堂先生从文化建设的层面对其所学的形意、八卦、太极等多种拳功进行了匠心独……[详细]
  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也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高雅。定兴京绣是京绣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从清代传承至今,定兴京绣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14年12月,定兴京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绣中所用的绣线是蚕丝,蚕丝在南方叫丝,北方称绒,故有的地方也将刺绣称为“绒绣”。蚕丝可以染成各种缤纷的色彩,……[详细]
  定兴县书画毡制作技艺源于上谷郡时代,是从毛毡、民用毡、工艺毡逐渐演变而来的,与书画艺术相伴而生。书画毡具有附墨脱水的作用,能让人们淋漓尽致的进行创作,完成更完美的作品,故又名“文房第五宝”。传统书画毡制作的原材料为60支以上多种羊毛,整个制作过程为纯手工制作。基本工序有拣毛、弹毛、成形、擀、洗、搓边、整角等;擀毡的工具基本上有弹弓、竹帘、柳条等。制作时先称出所用毛的大概重量,用手工梳理好平铺在竹排……[详细]
  延福屯村位于高阳县城南四公里,西汉时期便已形成。延福屯音乐会源自建于本村玄帝观的道教音乐,明洪武年间因战乱动荡,玄帝观香火渐稀,终至无续。永乐年间守观道人恐本观音乐失传,才传授于其他村民,逐渐形成了延福屯音乐会,推算至今已有五百七十年历史。本音乐会演奏形式有两种,一是固定坐位演奏(又称坐坛),演奏时围桌而坐,管子居中,两侧是笙,笛子排后,打击乐在一侧,主管起曲;二是游走演奏,演奏时云锣在前,管群其……[详细]
  易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北边缘。绞胎瓷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所谓绞胎瓷,是用红白两种泥料糅合在一起,拉坯成形,再入窑烧制而成的陶瓷工艺品,其花纹似木纹和旋转纹。拉坯成形后的图案贯通于陶器的内外壁,工艺难度很大。绞胎瓷的制作工艺于宋代“靖康之变”后中断,保存至今的绞胎瓷文物只有数件。易县绞胎瓷不仅沿袭了古老绞胎瓷的传统技术,而且在色彩和设计上吸取了彩陶的长处……[详细]
  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流行于河北省的保定、沧州、衡水、廊坊、石家庄及山东省的惠民、德州地区。哈哈腔原是俗曲曲名,清代嘉庆年间北京钞本《杂曲二十九种》所收《游寺》(《西厢记》中的一段)和北京“百本张”钞本中均有该曲。哈哈腔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京师和民间流行,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当地的民间歌舞、民间小戏两个阶段,最后定型为以弦索小曲“柳子”为唱腔曲调的小戏。在……[详细]
  跃进吹歌会源于迁民庄北乐会。咸丰年间,南宫县吹歌艺人王洛云云游到安肃(今徐水)一带传艺,并根据群众的需求,对迁民庄北乐会进行改革,将乐器中的小管改成大管,去掉昆笛,使发音由尖细变雄浑,节奏由舒缓变奔放,至此,迁民庄音乐会由北乐转变成南乐。1958年5月,迁民庄音乐会应文化部邀请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在京各大文艺团体联欢会,钱俊瑞部长建议将迁民庄音乐会定名为“跃进吹歌会”,由此得名吹歌会。跃进吹歌演奏乐……[详细]
  大义店村位于高碑店市东南约四十公里,属张六庄乡管辖,冰雹会至今已606年。冰雹会于建村不久即创办,十幡会是为冰雹会服务的一个团队。据传说“十幡会”起源于明朝宫廷音乐,经过寺庙传播到本村,大义店村原有七座庙宇:即三官庙、天齐庙、药王庙、将军庙、五道庙、菩萨庙、城隍庙,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在原庙址祭拜、烧香并由十幡会与冰雹会同行助兴。据说十幡会音乐与七座庙宇有关,创会原意为驱雹袪灾,祈求风调雨顺……[详细]
  民国时期,博野县程委镇南辛庄民间艺人王老仙在本村花会演唱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表演形式,名为“花鼓落子”。最初由独人表演,表演时腰挎花鼓,左手拿镗锣,右手拿双锤,边敲边舞边唱,舞姿优美,诙谐得趣。伴奏乐器有笙、板胡、二胡、笛子、三弦、木鱼、电子琴等,曲调高亢,婉转动听,节奏感强,深受群众欢迎,在博野、安国一带很有影响。。服装色彩艳丽,男演员为白色粉边服装,腰扎黑色绸带,头包白丝绸方巾,(原为白色羊肚毛……[详细]
  舞龙俗称耍龙,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人们把龙当作吉祥的化身,相信它既能除恶辟邪、降妖伏魔,又能兴云作雨使五谷丰登。所以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命运和美好的愿望与龙连在一起。天旱无雨时人们盼望龙能恩赐及时雨,逢年过节时人们舞龙祈求人寿年丰。清苑县戎官营的绣球龙灯就是这样代代相传下来的。戎官营绣球龙灯,从师承关系上,只能推算到清同治年间的王老印。但据原孙村娘娘宫内有一幢明朝万历九年立的《重修娘娘宫碑记》……[详细]
  黄金台又名金台、郭隗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其台高约10米,台面面积10亩,台上建有后人修筑的殿、祠、共分三层,其中头层殿为昭王殿(明代修建),昭王居中而坐,左有郭隗,右有乐毅;第二层殿隆兴寺(元代修建)为佛殿,左有药王殿,右有观音阁,并有石像多尊,钟鼓楼矗立,其大钟高6尺,重1吨;第三层殿为圣人殿,有夫子造像,也是陈村的私塾学馆。其台上有井一口,传说井上筑“台”,……[详细]
  易县燕子古乐是活跃在易县高陌乡燕子村及周边乡村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大约于明朝正德年间传入,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古乐队的老者口传,当时燕子村的一处古迹——观音禅寺进行重修,一位和尚担任监工,寺庙修缮后,他将3套古乐曲传授给村民作为纪念,并留下古乐谱一本。此后,每逢寺庙诵经或有重大活动时,村民便组成20余人的演出队伍进行演奏,表达对-的敬仰以及祈求平安、欢颂盛世的朴素情怀。村内现存观音禅寺塔残碑……[详细]
  易县东韩村拾幡古乐又称拾幡圣会,是一种从清朝宫廷传入民间的古典音乐。因演奏时使用乐器很多,最多时达108件,以“拾”概全,又因演出仪仗队伍中有十面幡旗而得名。东韩村拾幡古乐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叫顾善堂的宫廷乐师告老还乡后向村民传授的,传承至今已有九代,近二百多年的历史。东韩村拾幡古乐在传承过程中融合了宫廷音乐、江南丝竹等多种音乐成分。所用乐器主要是传统民族乐器,在演奏时以笛子起头,然后其他乐器再起……[详细]
  我国唐代以前的酒,多属于粮食发酵后,经过压榨过滤而形成,俗称“浊酒”。蒸馏酒的形成年代,至今说法莫衷一是。一说源于元代,主要依据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代始创其法。一说始于唐代,如白居易的“荔枝熟透鸡冠色,烧酒初闻琥珀香”和雍陶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诗句,都提到烧酒这个词。宋代杨万里《诚斋集》中的《新酒歌》描述他酿造的两缸新酒,颜色清澈,酒性浓烈,“一杯径……[详细]
  双响俗称“二踢脚”,是由爆竹演变而来,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以保定地区所产最精。爆竹的起源一直可以追述到我国汉代,唐宋时期爆竹发展得最为强盛。归纳起来,爆竹可分为三大类即:听响的、观花的、连听带看的。爆竹之源起,是听响的,发展成炮仗有“麻雷子”,其响单一。继之有双响叫“二踢脚”。然后由二踢脚发展出各式礼花,由此可见二踢脚是花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蠡县二踢脚制作生产过程有40多道工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