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民俗文化

保定市民俗文化介绍第5页

  安国市属保定辖区,南距省会石家庄100公里。药王庙内所祀之神药王,姓邳名彤,字伟君,为汉光武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死后在宋朝“显灵”,为宋太祖赵匡胤之皇子秦王赵德芳治愈顽疾,被立庙祀之,并加封为王。药王庙会是由药王庙香火会演变而来的,自有文字记载的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70年)始,庙会已传承了七百多年。明初,社会逐渐安定,医药学相应发展。药王庙声望日隆,始有“药不经祁州无药味”之说。药材交易规……[详细]
  涞水古称“遒”,隶属保定市,位于保定市西北70公里处。涞水踢石球,俗称涞水踢球,流传于涞水县平原地区农村。涞水由山区、平原两部分组成,十几条小河从山区流向平原,带来了大量泥沙和鹅卵石。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闲暇之时,便踢球状的鹅卵石嬉戏消遣,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集运动、技巧、娱乐、趣味于一体的传统群体体育竞技活动——踢球。受限于石球制作的复杂工艺,踢球活动的开展一直以涞水平原地区为主,未能向更远地区……[详细]
  易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后土文化主要分布在距县城14.6公里的后山(又称洪崖山)上。后山山势险峻,气候温和,植被丰厚,风光秀美,有“洪崖秋色”、“洪崖积雪”之美景。易县后土文化影响广泛,每年农历3月15日前后,来自国内十余个省市的数十万的香客、游客到后山拜神、祈福、还愿,形成了一道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事象。后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专家考证,易县后山是5000年前黄帝部……[详细]
  直隶官府菜系肴是古城保定珍贵的文化遗产。清代、民国以来,直隶官府菜肴和烹饪技艺发展迅速,形成了我国北方菜肴的主要代表之一,成为河北菜肴的主要起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保定是一所历史文化古城,地接京津,咽控南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直隶官府菜是伴随着保定地区物产的逐步开发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演变,而产生、发展和提高的。从春秋战国到元、明、清,以保定府为中心形成的官府菜肴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低到……[详细]
  安国老调属于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传冀中、冀南广大地区。老调是元末明初民间河西调艺人同说书艺人和大鼓艺人合作,穿插故事和人物,经过不断充实、革新而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安国老调由流传于白洋淀一带的民间小调河西调演变而成,多流传于冀中冀南地区,经当地艺人加工、补充、发展后,丰富了原有剧目,改进了部分唱腔,逐渐形成的与原老调具有不同风格的戏曲。安国老调自搬上舞台以来,……[详细]
  易县西陵镇忠义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范围内,始建于雍正元年,原为建造泰妃陵的内务府衙门,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忠义村,至今,已有283年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满族文化内涵、鲜明的陵寝文化特色、淳朴的民风为摆字龙灯的生长、传承构成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摆字龙灯因龙体内置灯,并可用龙体摆出各种字形而得名,又因龙体分节而有“节龙”或“段龙”的别名。摆字龙灯产生的年代无文字可考。据传,摆字龙……[详细]
  吹歌是器乐演奏的一种形式,从古代鼓吹乐和清代铙歌乐发展而来,是打和吹的结合。保定定州子位村的吹歌以吹奏传统民歌、现代歌曲为内容,具有红火热烈,轻快活泼的演奏风格,是冀中器乐的代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子位吹歌以管子(小管)、小唢呐演奏为主,风格热烈火爆,情绪亢奋,速度较快,极富感染力。其演奏形式有两种:一是坐摊,即撂场演奏。演奏时围桌或横排而坐,多为两笙、两管、两唢呐,加以锣、镲、鼓;二是行……[详细]
  定窑创烧于宋代,盛于北宋、金,终于元,盛产白瓷,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中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以装饰见长的窑系,最早使用覆烧法烧制瓷器,是陶瓷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定窑所产瓷器为定瓷,胎质坚密、胎薄细腻、釉色透明、彩色莹润,在宋代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被称为被称为“天下第一瓷”。定窑之所以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定瓷以白定为主,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详细]
  易水砚乃中国名砚,产于古易州(今河北易县)。《易州志》载:“砚台,产于台坛村。”“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千百年来易水砚以其优等石料和独特艺术风格名扬天下。易水砚制作技艺始于战国,盛于唐宋。唐诗赞曰:“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适忆最深处,应名著石人。”宋代时,易水砚更为皇族垂青,名列宫庭贡品中名砚之首。明代鉴赏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详细]
  安国小调俗称小曲儿,是数百年来城乡群众传唱不衰的地方民歌。远在明末清初,安国就有了演唱小调的职业班,在本乡本土为人们在庆寿、婚嫁、祭祀、祈雨时演唱。从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安国东崔章村的小调演唱班一直坚持在乡间演唱。抗日战争时期,编创了许多新民歌,如《闹春耕》、《1歌》、《哭情郎》等。安国小调的崛起和蓬勃发展,是与安国的特定历史地位分不开的。安国古称祁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明末清初被誉为……[详细]
  安国市为保定市辖区,南距省会石家庄100公里。安国药王庙始建于东汉,祭拜东汉光武帝刘秀二1将之一的丕彤(字伟君)。自南宋咸淳年间始,安国药市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庙会有“春五秋七”之说,即春庙五个月,秋庙七个月,经年不断。春庙的正期是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传说这天为药王生日,所以成为春庙最盛的一天。冬庙则以农历十月十五日为正期,传说这天为药王祭日,盛况与春庙正日相同。药王市有其独特的参拜礼仪。演戏、抬……[详细]
  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涞水县高洛村古名“高乐”,属保定市。高洛音乐会是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花会,全名“高乐蓝旗音乐圣会”,也称“音乐大善会”。“涞水高洛音乐”是一个传承很久的民间乐种。高洛音乐会有一条“不准增加新曲目,不准增加乐器种类,不准改变演奏方式,严格按老艺人传下来的规矩进行演奏(表演),不准走样”的会规,因此,尽管经过了很长的时间,高洛音乐会仍保留着“奏、打、舞、……[详细]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狮舞的生动描写。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徐水狮舞为北……[详细]
  定州秧歌又名定县大秧歌,是流行在华北平原中西部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因发源地在定州而得名。据传其源头是一种民间小调,经过宋代文学家苏轼整理而流传下来。定州秧歌在语言、唱腔、调式、剧目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戏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大量方言俚语,生活气息浓厚;男女唱腔均以宫调式为主,演唱是用本嗓、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传统演唱没有文乐伴奏,没固定调门,演员随意起调,加上管弦乐伴奏后,调值为D调。唱腔中大……[详细]
  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流行于河北省的保定、沧州、衡水、廊坊、石家庄及山东省的惠民、德州地区。哈哈腔原是俗曲曲名,清代嘉庆年间北京钞本《杂曲二十九种》所收《西厢记•游寺》和北京“百本张”钞本中均有该曲。哈哈腔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京师和民间流行,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当地的民间歌舞、民间小戏两个阶段,最后定型为以弦索小曲“柳子”为唱腔曲调的小戏。在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