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城区民俗文化

城区十大民俗文化

上党二簧
  上党二簧,又称上党皮簧,当地称其为“土二簧”,为西皮与二簧之合称。它是一个集南北独具艺术特色的地方剧种。从发现的清乾隆中前期的舞台题壁可知,它产生传世已有二百多年。上党二簧的唱腔,分西皮、二簧两大种类,包括反二簧在内,总称皮簧,属板腔体。西皮有原板、西皮二板(分慢、中、快)、散板、摇板;二簧有正二簧、反二簧、原板、二板。西皮声腔高亢圆润具有北方剧种声腔之艺术特色,易于抒发感情,多被生、旦两行采用。二簧腔板式少,变化也不多,但其委婉清丽、音调略低之特点又极具南方戏剧之韵味。此外还有一种“平板二簧”,已失传。上党二簧的武场打击乐与众不同,用鼓、板、中音锣、钢叉、高调小锣。文场主奏乐器是京胡、配奏乐器是京二胡。二簧戏唱腔板式变化丰富,注重唱、做两功,其中做功戏文雅朴实、细腻逼真,唱腔圆润委婉、极富……[详细]
晋东南李氏正骨疗法
  李氏正骨术流传于山西长治、晋城一带,至今已传承六代150余年,其始祖李三义通过无数正骨实践,总结出“整复、固定、功能锻炼”三阶段的治疗方案来处理一般性骨折,同时对外伤、肿、脓疮等病症,还大胆借助了“鹰爪”、“火石片”等工具来做切除手术,开创了李氏正骨的独特疗法。李三义之子李济民在正骨治疗的方法上开辟了“诱导正骨法”及“妥善固定,合理功能锻炼”的“动静结合康复疗法”,尤其是李济民独特的“无备复位法”,堪称一绝。李三义之孙李善修禀承祖辈中医手法正骨的特长,并把李氏正骨疗法总结为“摸、揣、提、按、分、挤、理、摆”(李氏八法),另外他还概括出“肌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李氏正骨要领”。李善修之子李新如在家传中医正骨的基础上,又结合使用西医手术治疗骨伤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把李氏正骨疗……[详细]
桑蚕丝被制作技艺
  晋城地处山西东南,南部是中条山脉和太行山交界处,地近西荫,民间有嫘祖在云蒙花石沟教民养蚕的传说;东连神农炎帝稼樯之地,西邻尧舜圣邦;境内有舜王获泽渔猎、商汤王桑林祷雨、周穆王桑林观桑的记载和诸多桑蚕养殖的史实、故事。八十年代,有关专家对晋城桑树资源进行调查时,发现南部山区不但野生桑树资源丰富,而且还有罕见的柒叶桑等稀有品种,再次映证了嫘祖教民利用山野桑树养蚕的传闻。晋氏纯手工蚕丝被采用100%桑蚕丝做内胆,整个工艺分为原材料制作和蚕丝被芯制作两部分。原料制作工艺包括选茧烘干、煮茧、剥丝、烘干、半成品蚕丝、蚕丝被制作、半成品被套、拉丝铺面、磨合、整理、缝制、包装、入库等步骤。被芯制作工艺分为称重、唤醒、离别、除杂、欢聚、包边、翻身、整理、磨和、边缘处理、穿衣、缝边、翻衣、打丁等。制作工具有台案……[详细]
晋城泥塑
  泥塑的历史泥塑俗称“彩塑”。起源与发展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两汉以……[详细]
“白马脱缰”的传说
  “白马脱缰”的传说发源地是城区白马寺山和白马禅寺。白马寺山又名司马山,相传北魏司马懿封长平候曾登临此山而得名。《泽州府志》记载:“司马山上有魏碑故名”。后因传说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在此晾晒经书,故而山顶建寺名白马禅寺,司马山更名为白马寺山。“白马脱缰”的传说在晋城地域内流传广泛,历经二千余年流传至今。《泽州府志》、《晋城县志》、《城区志》、《晋城市民间故事集成》、《城区文物》均有记载。“白马脱缰”的传说内容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神话传说类。有《白马少年》、《盗马贼的传说》、《白马将军的传说》等;2.佛教传说类。有《白马寺山石佛窟的传说》、《白马寺山“铁鸡蛋”的传说》等;3.历史传说类。有《长平之战之白马脱缰的故事》、《白马神巧助周世宗的传说》等。这些传说故事群均以“白马舍生取义”为主线,以地方……[详细]
  “九头十八匠”传说在晋城地域内流传广泛,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头”和“匠”是金元时期户籍制度的产物,即被异族掳掠的中原平民、匠人,“九头十八匠”则是明清时期古泽州(晋城)附近一些带“头”、“匠”村名来历的统称。“九头十八匠”传说与当地冶铁匠人有关,大体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后周时期,柴荣为保障军队的后勤补给和武器供应,秘密在泽州建立27座寨子,将其分为9组,每3个寨编为一个组,设一头领,负责分配原材料,验收、保管兵器,提供后勤服务。头领住的地方为“头”,匠人住的地方称“匠”,遂形成了“九头十八匠”。第二种说法源于异族统治时期的户籍管理。宋金对峙时期,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中原地区大片国土沦丧,泽州沦为金国属地,成为金、宋、蒙古对峙的前线。为了保证战争对铁器的需求,金、元两代的奴隶主将俘虏带回草原,作……[详细]

全部城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