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晋州赵氏剪纸
  晋州赵氏剪纸是中国剪纸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流派,是母女传承的典范,具有鲜明的燕赵风格,是燕赵大地“活”的文化传统的见证,展现出鲜明的中华风情和民族气韵。晋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石德铁路、307国道穿越市区,西距省会50公里,北距首都300公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粮棉仓、鸭梨乡”之美誉。晋州赵氏剪纸有籍可考的历史起自清代咸丰年间,距今150余年,传承六代。其前辈谢冯氏、谢嫣蕊、李喜娥都是著名的民间巧女。她们剪的花样子在晋州民间广为流传,为妇女们争相描摹、复制和珍藏,在晋州剪纸的自然传承中发挥了骨干和桥梁作用。其-传人彭秀慧、第五代传人赵才萱、第六代传人庞晖相继荣获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被誉为“一剪一世家,三代三名家”。彭秀慧老人的长女赵才萱、次女赵才瑩、三女赵才玮及孙子赵……[详细]
晋州官伞
  “官伞”发源并流传于晋州的古城、槐树、东宿和城关一带。官伞的表演多在元宵节期间。表演时,先由锣鼓打开场点,会头出场自报村名、姓名,然后念白叫板:“左手执伞,右手叉腰,脚跟提出,咱们跳起来了。”接着,锣鼓喧天,唢呐高奏,几十个舞组竞相表演,看谁吸引的观众多、赢得的掌声响,谁便是优胜者。这种传统的、带有比赛性的表演,促进了官伞艺术的不断发展。民间办喜事也多邀请官伞表演祝贺,已经成为当地延续很久的一种习俗。官伞舞队参加婚礼时,是以迎亲仪仗队之一的身份出现,其位置在纱灯、彩旗、吹打乐队之后,新郎、新娘的马、轿之前。官伞舞蹈的基本动律是碾、拧、夹、转。“碾”是指脚步。每前进一步都是腿的脚跟落地后,立即移动重心移向脚掌,脚掌又随即用力碾动。这些基本动作构成了官伞舞的独特风格。……[详细]
  魏徵的传说是一千多年来在魏徵故里晋州市民间广泛流传的魏徵的传说故事。魏徵故里晋州市在河北省中南部,宽20.7公里,南北长41.5公里,总面积619平方公里。全市共有自然村214个,人口54万。石德铁路、石黄高速、307国道穿越市区。西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5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300公里。主要流传方式为一人讲,众人听或家庭的或小群体的,讲述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在民间的形象。这些故事有生活的、又有政治的、有青少年时代的秘闻隐事、也有居官治国的轶闻奇话。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睿智、勤奋好学、刚直不阿、清正廉明。既亲切、又高尚的魏徵。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先贤魏徵的敬仰、怀念。他们会一代一代继续着魏徵的传说。魏徵的传说是老百姓心与口编成的……[详细]
  晋州市“晋州郭家庄东路丝弦”是“石家庄丝弦”流传在晋州市郭家庄的一个分支。丝弦又称弦子腔,以石家庄地区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腔派,流传在太行山两翼的冀中、冀南、晋中、雁北地区,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晋州郭家庄东路丝弦”起始于清朝末年光绪年间,由本村张洛表提议和本村大户郭洛仿组建了东路丝弦子弟班,东路丝弦声腔高亢,铿锵有力,唱腔板式分头板、二板、三板、河西调等十几种。和农民淳朴憨厚,直率的情怀融洽合一,又简单易学,真假声并用,且行当齐全,文武场配套,剧目多,内容丰富,很快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逢年过节、庆典、庙会,少不了高亢明亮,委婉动听的弦子腔。晋州市郭家庄东路丝弦剧团曾演出剧目达一百多个,如《薛仁贵还家》、《忠保国》、《武松传》、《平西剑》、《樊梨花征西》、现代戏《刘巧儿》、《沙家……[详细]

全部晋州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