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 > 临漳县民俗文化

临漳县十大民俗文化

邯郸东填池赛戏
  东填池村位于邯郸市正东偏北五公里处。赛戏是在迎神赛社中形成的以娱神为主兼以娱人的古老戏剧形式,赛的本意是报祭,即具仪仗、鼓乐、百戏的迎神祭祀活动,迎神的目的是敬天地,求得风调雨顺,以使民众免受饥荒之苦。邯郸东填池赛戏剧目全是军事题材的君臣戏,不演才子佳人,不演家庭和朝廷生活戏。赛戏唱腔最初是曲牌体,现在用的有[小调]和[截子鼓]等,唱腔是念中有唱,唱也似吟,类似古代书生吟诵古书的韵味。唱腔与道白结合,使赛戏在艺术上构成自己独特之处。赛戏的道白,一种是有节奏的以四字句为主的“韵白”,另一种是平仄很讲究的以七字句为主的“念白”。伴奏乐器只有鼓和锣,节奏明快,类似古代的军乐(击鼓进军,鸣锣收兵),与表演内容相协调。开场也多用求雨时“神鼓”套路,演出时一般用双锤两击,武打时用“三不落”鼓点。角色以须……[详细]
临漳鬼谷子传说
  鬼谷子诞生地遗址位于临漳县香菜营乡盐食村,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26亩,建有仿古建筑6处,多为二层垂檐四坡顶建筑。临漳还建有鬼谷子生身圣地龙虎茅草庵,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鬼谷子诞生时的血板地,成为鬼谷子传奇诞生故事的生动载体。2010年,临漳被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分会确定为“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鬼谷子”姓王名禅,字诩,道号鬼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军事教育家,被世人誉为纵横家的鼻祖。他不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军事学校,还培养了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等一批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纵横家,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关于其身世,最多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也就是今天的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传承现状据当地人传说,鬼谷子是其母“食谷而生”,因而取名鬼谷。临漳县谷子村有一座……[详细]
临漳李家庄高跷皇杠
  李家庄属邯郸市临漳县临漳镇,位于临漳县城东区。人口2345人,因盛行皇杠而闻名县内外。李家村的皇杠起源于明朝末期崇祯年间,源于民间的求雨和祭祀龙王仪式。经过历年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高跷、皇杠、帏子、威风锣鼓、探马、三眼枪、坐地炮等形式的民间花会艺术综合体。其中皇杠两付,由一根五米长的木杠为一中心杠,中间上设一平台,平台上安放菩萨、寿星、仙鹤等供奉偶像,由二人分别各抬一付,在街头行进间表演,祈求新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你皇杠。平台周围还装饰有诸如彩绸,谷穗、仙桃等饰物,十分鲜艳夺目。加上木杠用有弹性的榆木制成,抬起来上下颤动,再配以抬杠人优美的动作,表演起来令人赏心悦目。尤其是演到高朝时,抬杠人还要绑上高跷加以表演,更是0迭起,新奇喜人。皇杠表演过程中,周围还有24杆大头纬子……[详细]
临漳西狄邱落子
  西狄邱村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五公里处,隶属于临漳县狄邱乡。据传说,该村因有唐代宰相狄仁杰的坟丘而得名,具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西狄邱沙东落子起源可以上溯到清乾隆二十年。当时,由民间艺人吕双宝,根据当地人称做“野腔”的一种民间曲调加工整理而成,发展为落子腔剧种。沙东落子的主要唱腔板式有二板、流水板、散板、娃子、腹腔、念板、赞子等。该剧主要演出剧目有“老八本”,即《大隔帘》、《二隔帘》、《跑沙滩》、《王定宝借当》、《清官断》、《卖妙郎》、《玉堂春连本》、《洗衣计》、《合同计》、《忠烈图二本》、《丢印合印》等。由于落子腔唱腔的独特风格,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民国时期,西狄邱落子艺术代表性艺人有吕自友、李现瑞等人。他们领着戏班在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处广大农村流动演出,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剧团越办……[详细]
临漳郭小屯坠子
  郭小屯村隶属于河北省临漳县称勾镇,位于临漳县城东南12公里处。郭小屯村的坠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796年)左右,坠子就已在该村流行。郭小屯村因盛行坠子戏、坠子曲艺而闻名遐迩,方圆百里一提起郭小屯来,没有几个不知道的,都说那是个“坠子窝儿”,戏称郭小屯村里的人“上坟哭的都是坠子调”。坠子的前身叫“英歌柳”,是老艺人柳茂林爷爷的爷爷柳丁奎(1749年生),从安徽一带学来的一种民间小调,后几经传唱、改造,逐步形成了坠子这种曲种。1948年,经柳茂林、邓丰林、王计生、陈秀生等几个老艺人的努力,把坠子由过去的打地摊说唱搬上了舞台,称为化装坠子,使这种曲艺形式发展为舞台戏剧。从而在全村形成了十分浓郁的坠子戏剧、曲艺文化氛围,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几岁孩童,大都会哼几句坠子腔。……[详细]
西街撵花
  临漳县西街撵花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每逢春节、庙会,临漳城到外闹社区,惟独西街一无所有,居民们都感到脸上无光。为了给西街争口气,在西街以卖水饺为生的开封人刘子东,把自己知道的撵花中的小故事教于当时的西街村人王孟华(第一代)。从此,撵花便成为西街独有的民间艺术。撵花舞队一般为一男一女组成一出戏,扮成近似戏曲中的人物,并以戏曲剧目里的角色命名。如《千里送京娘》即赵匡胤(红脸)和京娘;《打渔杀家》即萧恩和萧桂英。还有《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牛魔王”等。人物按剧目所需,手执必要的道具,但无严格要求。舞队中除众多戏曲人物外,还有老道、包奎、傻小子(脖子挂一装水夜壶)、琉璃鬼(花头)、丑婆等。撵花的活动时间主要在农历正月。每年正月初一拜完年后,即集中排练,在领头的指导下,……[详细]

全部临漳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