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 > 魏县民俗文化

魏县十大民俗文化

魏县花布染织技艺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魏县花布染织技艺,包括手工蓝印花布与手工彩印花布技艺两种。魏县花布染织技艺始于宋,广泛普及于明,鼎盛于清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据调查,到1980年全县印染作坊60多家,进行蓝印与彩印花布生产和加工。现今,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集旧花布作品2600多件,花样达800多种,其中有明、清时代蓝印花布作品100多件;清代彩印花布作品10多件,其中,平安牡丹、凤凰牡丹和石榴寿桃图等,保存完整、色彩鲜艳、造型完美、图案清新、堪称艺术珍品。手工蓝印花布技艺程序:一、镂刻花版:即在版纸上勾画出花样图案,用刻刀进行雕刻。雕刻中又分刻面,刻线和刻点的手法。刻面,主要采用断刀的手法,来表现大块图案;刻线,要刻得流畅、通顺。刻点,一般用自制的工具舂子来舂。花版雕刻完后……[详细]
魏县土纺土织技艺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魏县夏朝时为观户国,战国时为魏武候别都,秦始皇时名刺蒲,属邯郸东郡。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始置魏县,沿袭至今。魏县土纺土织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由麻纺织转入了棉纺织业。到了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机具和技术改革影响下,魏县土纺土织业得到了发展,用土布做成的衣服、被褥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用品。魏县土纺土织业历经明、清,到民国和解放初期达到鼎盛时期,全县农村家家备有纺车、织布机,成年妇女都会纺花织布。魏县土纺土织技艺繁杂,有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12道工序。决定土纺土织布条格、花纹的关键工序是经、纬色线的设计排列和缯的多少。缯有二页缯、三页缯、四页缯三种,二页缯用单梭能织白布、……[详细]
孩模烧制技艺
  魏县孩模源于唐、宋瓦当。明代成为一独立技艺,经民间艺人的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线条粗犷,简洁明快,造型简练夸张,生动形象、质朴厚重、突出个性特点,具有较高的浮雕艺术技巧。孩模制作上分绘稿、雕刻、印模、烧制等工序,作品的形状有圆、椭圆和不规则形等,是一种微型浮雕,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花草等,是供儿童做泥土手工制作的一工具。魏县孩模技艺在邯郸地区具有代表性,对于研究邯郸地区烧陶历史具有独特的价值。孩模技艺工艺程序:一是雕刻。1.绘稿、用铅笔在白纸上绘制出人物、动物、花草等图案。2.拓稿,把画稿拓印在梨木板或半干的胶泥板上。3.雕刻:雕刻孩模是用自制的刻刀进行雕刻,雕刻时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和深浅变化,主体突出,并有明显的浮雕效果。二是印模。1.把胶泥晒干,碾碎、加水适量,搅拌合熟,2……[详细]
魏县饸饹制作技艺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总面积862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561个行政村,总人口90万。魏县南关申家榆面饸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历经1400余年而不衰,是“梨乡三宝”(饸饹、煎饼、豆腐脑)之一,申家榆面饸饹以精细的荞麦面、小米面、豆面为主,配一些榆皮面,以一定的比列配制并加水和好后,用饸饹床子挤压而成,饸饹卤由鲜猪肉或羊肉酱炒而成,耐储存。申家榆面饸饹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被梨乡人称为“洘汤饸饹”,其意为“面起汤随,面落卤现”。从明朝开始至今代代传承,发展延续。明洪武三十年,燕王扫北,连年战乱,颗粒无收。当时,魏县环境特别适合榆树生长,人们为了充饥,把榆树皮晒干磨成面配草面蒸熟吃。魏县南关申家第十一代人申彤把榆皮面配以小米面、豆面、荞麦面等杂粮面按一定……[详细]
  我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河北魏县、肥乡县等地的纺织业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河北省魏县的传统纺织技术工艺比较繁杂,包括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十二道工序。决定纺织布条格、花纹的关键工序是经纬色线的设计排列和缯的确定。缯有二页缯、三页缯、页缯三种,二页缯用单梭能织出白布和条纹布,经纬色线的有序排列则能织出多样的方格布。魏县广大妇女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创造出了二百余种条格和花纹布的织造样式。河北省肥乡县的织字土布有纺线、拐线、浆线、络线、经线、刷线、印线、掏缯、闯杼、上机、贴字模等工序,技艺十分独特。织造时把书法样模贴在……[详细]
  魏县北皋镇北坡头村,地处邯郸市东南52公里处,位于魏县西南22公里。四股弦源于山东菏泽(曹州)一带,最早以民间的花鼓灯发展而成的。约1867年春,从山东来了一位乞讨艺人,名叫李成太,路过大名,到魏县乞讨,因会拉四弦,与魏县艺人瞎冬记、陈玉相结合,吸收当地小调,于清同治九年(1871年),在魏县北坡头村创建了河北第一个四股弦童子班。该剧种属于板腔体系,兼有曲牌体,其唱腔优美,通俗朴实、诙谐风趣。板式有慢板、二板、三板、流水、倒板、黑红板等。文场主要用四弦胡、二胡、京胡、竹笛、笙等。四股弦因与河北梆子、京剧同台演出,蟒靠戏(朝代戏)日渐增多,一些表演艺术,唱腔、板式、音乐、脸谱、服装、导具、剧目等,都渐渐渗透到这一剧种里,大量的外来营养,使其在表演风格、演唱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生、旦……[详细]

全部魏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