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沧州市 > 盐山县民俗文化

盐山县十大民俗文化

盐山千童信子节
  千童镇属沧州市盐山县。发源于该镇的千童信子节是两千多年前徐福千童东渡扶桑,止王不归这一历史事件的文化遗存,是中华大地独特的民间祭祀形式。千童镇东渡不归,群众为解思亲之情,每逢千童-出海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千童周边的群众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聚千童东门,登高远望,呼唤子女的名字,召唤亡灵的归来。千童信子节体现了古饶安(现千童镇)一方民众对东渡不归的亲人回归的企盼与思念,是千童镇人民为祈祷东去不归的童男童女的亡灵、迎接其魂归故里而举行的一个登高望远的祭祀活动。信子节每逢甲子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徐福东渡日举行,其他年份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只是一般祭奠。信子的造型按时间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筑高台。在汉初,人们在海边筑起高高的土台,登高处招魂。二是绑木架,由木杆、铁棍绑制而成。竖杆的顶端用铁棍、木板搭起空……[详细]
丁氏正骨
  丁氏正骨由盐山县曾庄村丁汰先生(公元1716―1787年)首创。丁先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于清乾隆二十一年研制成接骨丹药。其药为中药粉剂,用醋调和,将骨扶正,敷于伤处,不动手术,月余即可痊愈,疗效甚佳,从此扬名京津。从丁汰先生起,正宗嫡传,已历十代,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曾庄村隶属盐山镇,地处华北滨海平原、冀鲁要冲、属黑龙港流域。终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沙质土壤,地下水丰富,适宜花卉药材生长。该地交通便利,人丁繁盛,尚武崇文,医道深厚。丁氏祖上家道殷实,是中医世家,好善乐施。首传丁汰先生,受龙虎山56代天师张遇隆真传,正骨接骨秘术。三世丁魁堂先生(1782-1769),用祖传接骨丹药治愈庆亲王爱新觉罗永璘,其伤为左股骨干骨折,获御赐黄马褂,封登仕郎,从此丁氏接骨名扬天下。正骨七世丁恩寿(18……[详细]
盐山武术扇
  盐山武术扇是武术与舞蹈完美结合的民间舞蹈形式。1919年发源于盐山县盐山镇刘红庙村,后逐步趋于成熟。武术扇舞由男女各半组成,多时12人,少时2人。男演员古代武士打扮,持鞭或单刀等武术器械,舞蹈动作有箭步、弓步、跺子步、旋风脚等,洒脱大方,舒展朴实;女演员古代少女装束,持绸彩扇,舞蹈动作有扭腰、大转身、袖子步等,潇洒流利,舞姿婀娜。男女边歌边舞,伴以民间管弦乐,给人以明快文雅之感。武术扇将武术动作的豪放与舞蹈的文雅天才地融为一体,兼顾阳刚和阴柔之美。其出场、变场、踩点、刹架无不透露出深厚的艺术功底,时而轻点脚尖,时而舒臂翘肩,一收一展,情感充分体现,一抑一扬,其态婀娜洒脱,极具艺术魅力,把东方人灵巧的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民国时期,武术扇主要剧目有《小天台》、《伎女悲秋》、《尼姑思凡》、《下棋》……[详细]
朱记扣碗制作技艺
  盐山县地处华北滨海平原,位于沧州南部,西靠孟村、南皮、东与海兴、黄骅接壤,南临山东、庆云、无棣。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人口50余万人。近几年来,工农商贸业迅猛发展,是一个商贸集散地,大江南北往来客商较多,餐饮服务业已成为盐山县一大重要支柱产业。扣碗又称老席,是民间制作的一种特色菜,起源于公元1849年,当时主要用于婚丧嫁娶招待客人。因其经济实惠,味道纯正,口感鲜美,倍受客人的厚爱。过去,每逢办红白事,村村都制作扣碗待客,在盐山县农村广为流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字号民间风味佳肴。盐山镇西三里村的朱记扣碗最典型,历经四代传承,是正宗扣碗的代表,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盐山镇西三里朱记扣碗创始人朱之光,生于道光年间,他在总结前人制作经验的基础上,潜心研究,精心制作,独成一派,研制……[详细]
盐山竹板书
  盐山竹板书俗称“呱嗒板子”,是河北省盐山县极具地域特色的说唱形式,盐山竹板书演出自由灵活,随景编制,与观众互动,在河北、山东一带很受欢迎。是流行于河北、山东两省的一种民间曲艺曲种,被《中国戏曲大辞典》收录。盐山竹板书作为一种曲艺表演形式而被《中国戏曲大辞典》收录。盐山竹板书由河北省盐山县杨集村张朝旭(原名张奎胜)(1896-1970年)所创。起初,张朝旭用一副竹板伴奏,后由其子张立恒进行改革,另增加三弦、醉琴伴奏。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记载:“初为唱门”、“吃街”一类行乞时的说唱,即兴编词,后渐在集市、庙会上“撂地”演出,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1971年,盐山县文工团成立后,张立恒对竹板书进行了改革。1973年,张立恒演唱的竹板书《知识青年到农村》,参加了地区曲艺汇演并获“演出奖”。1……[详细]

全部盐山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