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衡水市 > 饶阳县民俗文化

饶阳县十大民俗文化

饶阳刻铜艺术
  刻铜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唐宋时期的金银器上就刻有精美的文字与图案,但那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艺而存在,并未成为一门独特的‘刻铜艺术’。直到清朝同治初期,在北京的秀才陈寅生自书、自画、自刻书画于铜质的文房器具上,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刻铜艺术才逐渐流传开来。至同治年间,陈寅生首次将刻铜艺术施于墨盒,其“盖上或携篆楷,或镂花木,字有作蝇头楷者,如兰亭叙如柏庐家训”。方便实用的器物与精妙的工艺相结合,立刻赢得了文人士子的喜爱,铜墨盒凭借轻巧灵便、保持墨色滑润和黑亮的优势,一度超过石砚成为当时商界账房、私塾学堂、文人墨客桌上的必备之物。连历来备受文人推崇的端砚,也尝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滋味,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自来水笔的流行,墨盒才退出了历史舞台。刻铜是刻铜艺术用钢刀在墨……[详细]
饶阳仇氏金丝杂面制作技艺
  饶阳仇氏金丝杂面的历史可追溯到清雍正七年,由祖居饶阳县东关村的农民仇老九所制。光绪年间,李姓太监每次回省亲都买仇氏杂面作为礼品带回皇宫,从此仇氏杂面或为贡面每年向皇宫进贡,当时较大规模的杂面字号名“生祥永”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京津等地都设有分号。民国时期,仇氏金丝杂面曾获孙中山先生颁发的奖状。1929年在天津国货产品展览会上,其以“制作精良、品质尚佳”荣获二等奖,获奖状一张、奖章一枚。新中国成立后,仇氏金丝杂面一度繁荣,其价格也逐渐为普通百姓所接受。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仇氏杂面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仇氏杂面第十四代传承人仇盛荣将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重新发掘整理,让其重放异彩。饶阳仇氏金丝杂面配料讲究、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口感滑润,从和面、擀面、切面、盘把、晾干、包装都是纯手工制作……[详细]

全部饶阳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