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 > 鄂尔多斯市民俗文化

鄂尔多斯市十大民俗文化

成吉思汗祭典
  成吉思汗陵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英灵供奉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霍洛苏木,这里具有独具一格的成吉思汗传统祭祀活动。成吉思汗1227年病逝后,按照当时的习俗实行了秘葬。蒙古族为了纪念自己最杰出的领袖,在漠北高原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即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收集成吉思汗遗物供奉在“八白室”中的灵柩内。成吉思汗祭祀每日举行一次,专项祭奠一年举行六十多次。成吉思汗祭祀主要是表达对长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祭奠中再现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诸多富有特色的珍贵祭器则表现了草原民族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艺术审美观念。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陵守灵部落,近八百年来世代祭祀成吉思汗,使成吉思汗祭奠完全保留着13世纪以来蒙古帝王祭祀仪式的原貌,成为形……[详细]
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15世纪,随着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进入鄂尔多斯地区,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甘德尔敖包上,蒙古族的鄂尔多斯婚礼便以其特有的仪式程序流传在鄂尔多斯民间。鄂尔多斯地区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仪式程序,并使其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礼仪化、规范化、风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现象。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这些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既不同于其他民族婚礼的程序,也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婚礼有别,是蒙古族婚礼中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最隆重的形式,它凝聚了蒙古民族礼仪风俗的精华,成为迄今保留最完……[详细]
鄂尔多斯古如歌
  蒙古族歌唱艺术主要包括长调与短调的民歌以及呼麦。蒙古族长调民歌和呼麦列入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需要细化了解的是,2008年,“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科尔沁叙事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其中,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都是短调民歌,这容易理解。科尔沁叙事民歌,即科尔沁叙事“胡仁乌力格尔”,是在史诗、好来宝、赞颂词和汉族评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民间说唱艺术,是内蒙古东部,特别是半农半牧的科尔沁蒙古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指流传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郭尔罗斯草原蒙古族群众中的民歌形式,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旋律,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具有蒙汉……[详细]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素有“歌海”之称,孕育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底蕴。鄂尔多斯地区传统音乐门类齐全,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宗教音乐都很发达。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风韵独特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历史上游牧民族交替入住鄂尔多斯,自然留下了自己音乐印记;西夏王朝统治鄂尔多斯约150年,无疑对鄂尔多斯民间歌曲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与晋、陕接壤,又受到晋、陕乃至中原文化的影响。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尤其闻名遐迩。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是蒙古族传统音乐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它的演唱技巧已达到相当高的难度,而且有了一套系统的表现音乐风格的演唱方法。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几乎没有不可以演唱的场合,因此也有称这类歌曲为“红调”。2008年,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鄂尔多斯短调歌曲……[详细]
漫瀚调
  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民歌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等地。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漫瀚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瀚调)”;2007年6月,准格尔旗漫瀚调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7日,漫瀚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起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们常常会想到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然而,让人们对这个旗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外,还有该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漫瀚调。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源远流长。1996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2008……[详细]
蒙古族牛肉干制作技艺
  牛肉干历史悠久,蒙古族先民在森林狩猎时代就有风干余肉的技能和习俗。随着游牧生活的出现,草原牧民就有了凉晒牛肉干的生活习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铁骑,征战欧亚大陆就是用牛肉干做军粮。当时,大概三斤多新鲜牛肉,风干后炸熟才能制作出一斤牛肉干,相当于古代的压缩饼干。它易于保存,营养丰富,嚼食有味,口感特别的好。如今,牛肉干的美味声名远扬,是草原极具特色的风味食品。牛肉干经过蒙古传统手工做法精制而成,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将牛肉切割、腌制、风干、油炸等一系列工序后,做成低脂肪、高热量、口感香浓、回味悠长、色泽金红、外焦里嫩的牛肉干。由于料精工细,在蒙古传统饮食文化中,牛肉干被视为极品,专门用来款待。牛肉干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如今,牛肉干不仅是草原牧民喜爱的食品,蒙古族……[详细]
乌审走马竞技
  乌审走马竞技,是群体性体育传承项目。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走马的驯养技艺。乌审马堪称草原文化的象征,自古以来,乌审人民崇尚走马,热衷走马竞技,将骑走马、驯养走马视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无比荣耀的精神需求,逢年过节举行走马比赛成为常态,从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乌审走马文化。乌审走马,源于乌审马。乌审马是蒙古马的一个亚种分类,结构匀称、外貌清秀、性情温驯、反应灵敏、抗逆性强,蹄薄而广,体质结实紧凑,适合沙漠地区骑乘和驮运,也是一种世界少有的耐力型良种马,主产区为乌审旗及其邻近地区。乌审走马竞技拥有自己独特的走马等级、场地要求、竞技规则、选马标准和驯养传统,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赛马体系。走马驯养,其过程有挑选、饲养、驯教等一整套规则,并有极其严格的方法、步骤、程序、时间和要求。对走马的……[详细]
民间信俗(六十棵榆树祭)
  六十棵榆树祭是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巴彦希里嘎查榆树壕保存着的传统蒙古族祭树活动,每逢农历五月初三举行。巴彦希里榆树壕的祭树活动同传统蒙古族祭树活动有所不同,但也是由来已久,留下很多传说,比较信服的传说是:榆树壕所处的地点是一处古驿站和驿道,地名叫珠和(原珠和苏木),因地上挖满“灶火”(蒙汉同音同意)得名。曾有过往商人在这里休息和做饭的过程中,神灵显灵吃了他们的食物,路过的商客就开始祭祀,很多盐商在当地的北大池装盐后要经过很多湖泽地区,食盐遇水后很容易造成损失,在祭祀后可保路途平安。榆树壕的北端座落着“六十棵榆树庙”,庙周围的数十棵古榆或前俯、或昂首、或斜卧,千姿百态、苍劲古朴。蒙古族祭神树是一个古老的原始礼俗,能够体现蒙古族崇尚自然、珍惜生命的优秀民族传统。对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民族凝聚力、思想……[详细]
察干苏力德祭
  察干苏力德祭祀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察罕苏力德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每月初三都要举行月祭。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小祭,正月初三是春祭;五月初三是夏祭(祈祷花香草美,牛羊肥壮,奶食丰产,妇幼安康);六月初三是赞美成吉思汗丰功伟绩,讴歌察罕苏力德凝聚力量与智慧;七月初三是秋祭(预祝秋天丰收,无灾无难);十月初三是冬祭;每逢农历辰年十月初三,则要举行查干苏力德威猛大祭,这是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隆重的祭祀。祭祀活动有严格的流程和隆重的仪式,主持祭祀的长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察罕苏力德祭祀活动中受祭祀的察罕苏力德,原是成吉思汗的三叉长矛,后成为蒙元帝国的国旗和国徽。蒙语“察干苏力德”,查干又有察汗等译音,是白色的意思,苏力德又译苏勒德、苏……[详细]
10、灯游会
  灯游会:东胜民间社火灯游会是东胜区人民逢年过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场所,是东胜区人们进步、文明、和谐、富裕的缩影,是东胜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全部鄂尔多斯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