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市 > 河北区民俗文化

河北区民俗文化介绍

  满汉双文中的汉文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满汉双文是在借鉴了汉字的基础上与满文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满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599年亲自倡议并主持创制,他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儒臣参照蒙文字母而创,满文史称无圈点老满文,使用了30余年。至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儒臣达海加以改进,在字母旁加圈加点、规范了词形,具有区别于蒙文的明显特征。史称有圈点新满文。以上资料出自《满文老档》。满汉双文从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了方便……[详细]
  五指弹禅 技法是乔义清于1903年通过长时间研究黄帝内经、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引导图》、《五十二病方》等多本古籍中记载的 手法,加以提纯修正而总结的一套点穴 技法,起名(五指弹禅)距今有百余年历史! 本来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中医 ,又称推拿,古称按硗、案杌等,五指弹禅穴位 归宗中国古老的中医 。中医 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和认识和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详细]
  《苏氏骨科》由苏氏前辈始创于明末清初,到苏海丰时他在前人使用裹帘、振挺等器具治疗骨折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纸垫、竹篦等,从此形成名闻津门的苏氏正骨术,自第一代开始代代相传。以骨科不必手术,固定合乎生理,利于血液循环,较石膏固定缩短二分之一时间为特点。《苏氏骨科》是苏氏家族数百年间所积累的正骨药品及正骨技术的通称。苏氏后人在50年代将数百年积累的中药秘方献给了国家,许多药方已被国家收入中药典籍之中。如七……[详细]
  “天津许氏木匠手工技艺”由许方正于1864年在河北省研创,距今已有140余年。许氏的手艺不但传承了天津家具文化中的技艺和造型,并且还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设计和手法,许氏的技艺是许氏先人的创造,他的特点是既能提出问题“首创(发明设计)”,还能解决问题“制作”。目前经上网搜查全国制作家具的木匠手工技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仅有三家:1、苏州一家,2、广东一家,3、天津许氏独门木匠手工技艺一家。天……[详细]
  “天津传统形意拳”根据“形意拳”—“八卦掌”等技艺繁衍而来。李存义于1898年带艺来津,首次传播“形意拳”技艺,至今118年。特点是简洁明快、灵巧凶悍、迅猛快捷。河北省深县李老能学艺于山西戴龙邦的“六合心意拳”,由他传入河北,定名此技艺为“形意拳”。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李老能收徒刘奇兰、郭云深等,李存义师事刘奇兰,得到拳法大师郭云深的点拨,技艺独多。李存义又拜董海川学练八卦掌。与八卦掌师兄眼镜……[详细]
  “踢花毽”起源汉朝,盛行于六朝隋唐,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踢花毽流传于民间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毽界前辈回忆,天津花毽始创于清光绪年间(1889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踢花毽,全称花样踢毽(俗称“踢毽子”)。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体育活动,有民间体育国粹之美誉(即: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族文化)。“踢花毽”因其不受性别、年龄、人数、场地、季节和器材的限制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详细]
  乌鸡门武术也称八卦乌鸡,属象形拳种独一无二,习练者主要分布在天津,该拳种始创于明朝末年,在天津传承已有四代。根据现有资料得知,1938年,刚刚25岁就已开武馆多年的胜芳人刘贵生,在河北大经路(今中山路)一理发馆,巧遇避难来津的河南人冯某,受朋友(理发馆老板)之托将其收留,后经谈武较技败在冯某手下,于是就拜了冯某为师。拜师后得知,老师叫妙手冯殿章,练的是乌鸡门武术。相传,乌鸡门武术始创于明朝末年,是……[详细]
  “王派快板”在我国是快板书三大门派(王、高、李)其中之一,他的前身系乞食艺人说唱的数来宝,创始于上世纪初叶(王凤山1915-1992),传承至今已经百年历史。王凤山幼年家境贫寒,为给家庭减轻负担,幼年时(当时才6岁)与打快板唱数来宝从事乞讨的小伙伴儿霍三儿边学数来宝边沿街乞讨。几年后,拜数来宝艺人海凤为师,当数来宝技艺刚刚有型的时候,他在北京天桥卖艺为生,后又拜朱阔泉为师学习相声。随着时间的变迁,……[详细]
  “津派花鸟玉雕”是由王占魁始创于清光绪年间(1889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玉不琢,不成器”,琢玉者凝思相玉,因石得形,因形创意,因意施艺。在我国雕琢玉器的历史悠久,其中有很多精品世人叹为民族瑰宝。在宋元时期“北工”、“南工”就有明显之分,到明清呈“京师”、“苏州”、“扬州”三足鼎立。再之后南北多地玉雕大师的出现,形成了“北派”、“海派”、“扬派”、“南派”四大流派。北派玉雕作品庄重大方、……[详细]
  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是一门既能诊断又能治疗的中医诊治督脉病(脊椎病和脊源性疾病)的推拿医疗保健康复技术。坐落于河北区小树林大街21号的同德堂是它的教学实践基地。由第一代创始人丁甘仁始创于清末,是中医孟河医学体系的分支,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是丁甘仁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武术文化中的骨伤复位、理筋技术,总结出通调督脉治疗督脉病和调补督脉气血治疗脏腑疾患的中医学说。北孟通督正脊推拿术传承到第二代……[详细]
  《内画鼻烟壶》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品种,创始于清嘉庆年间,据考证已有近二百年历史,是中国艺术殿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内画鼻烟壶》发祥于京城,是当时皇宫贵族达官显贵的身份象征。清嘉庆时期,“京城四大内画名家”之一的叶仲三,被称为现在“京”、“冀”两派内画的先驱和创始人。建国后,北京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从此内画工艺有了基地和明确的师承关系。目前国内主要有“京派”“冀派”“鲁派”“奥派”四大内画流派。……[详细]
  天津的“朱氏泥塑”由朱宝文始创于清末民初(1912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朱氏家族几代人研创体现着自家流派创意结晶的泥塑艺术,初创时流传在天津河东区的李公楼一带。朱氏泥塑的特点是以优质泥土为原料,将特意选至的纯净泥土与水拌合后闷制到一定时间,还要掺以优质棉絮,再经铁条反复抽打,待手感滋润后,才能用于泥塑制作。塑制的作品不烧制,经自然凉干后,不开裂、不收缩,可长期保存。该泥塑初创时期以捏制小……[详细]
  中华武士会由李存义、张占魁等几人于1911年在天津三条石“普度庵”旧址内始创,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1912年迁至在天津市河北区大经路(现中山路)造币总厂后院的一栋两层挑台式楼内,武士会设传习所于中山公园内。中华武士会教授的“形意拳”和“八卦掌”是当时武术界的大拳种,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崇拜和拜师求艺者,使当时的中华武士会盛况空前,那时曾流行“南有精武会(霍元甲在上海开设的武馆),北有武士会(中华武……[详细]
  彩塑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天津泥人王彩塑属于庙宇彩塑范畴,由王晓赢所创,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天津泥人王彩塑是古老庙宇彩塑的一种,泥人王彩塑的祖辈曾是兴建庙宇的彩塑工匠。据查,在京津地区庙宇种类繁多,尤以关帝庙居多,关帝的忠、义、仁、勇、诚信的精神深入民心,从古至今代代相传。泥人王彩塑的祖辈用虔诚之心,精心塑造武圣关帝,特别是为塑造好关帝的神韵,遍访全国各地的关帝庙,认真学习各种彩塑技法、汲取前……[详细]
  津门霍氏迷踪艺为津门大侠霍元甲于1889年在家务农时所创。津门霍氏迷踪艺以霍氏家传七代的秘踪拳为基础,将内、外两家的- 和运动轨迹的精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霍氏秘踪拳原有的- ,又突出了迷踪拳械套路动作快、慢相间,姿态顺遂,体现了手、眼、身法、步、刚、柔、绵、圆、巧及猛、快、脆、硬等,不停滞及落地生根和桩功稳重的特点。套路编排朴实、古拙、简洁、粗壮,手法多变,敏捷刚烈,攻防有序,步法顺畅,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