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门头沟区民俗文化

门头沟区民俗文化介绍

  一方好砚首先要有合适的石材,北京潭柘寺镇西部山上便有一种适合制砚的紫石,所产砚台称为潭柘紫石砚。紫石质地致密细腻,因含铁,深紫如肝。据考证,明代宫廷就曾在此开采紫石,当时所筑监工台和刻有“内官监紫石塘界”的碑石保存至今。鉴定报告显示潭柘紫石形成于2亿年前,原岩与端、歙砚石料同属一大类,所含红柱石粒径均匀,仅为0.01~0.06毫米,用来制砚发墨快、墨汁匀细且不损笔毫。好的砚石,以拇指按住片刻,手指……[详细]
  千军台、庄户一带盛行的民间正月十五的古幡会。据说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是三官爷的生日,千军台村有三官幡,因此庄户村的会档需去那里走会。据了解,古幡盛会是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古幡会充满了明清古代遗风,形成了京西独特的民间风俗画卷。古幡会始于明朝,兴于清朝,至今已流传了几百年,现已发展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传统的古幡盛会是以两村数十面中幡为主体的会档,是京西门头沟、乃至首都北京地区的珍贵民间文化……[详细]
  妙峰山古称“妙高峰”,地处北京西郊,距市中心35公里,属北京市门头沟区管辖。妙峰山传统庙会每年举办两次,农历四月初一至四月十五为春香,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为秋香,其中以春香为盛。庙会活动区域分娘娘庙和香道茶棚两部分,娘娘庙建在山顶,由灵官殿、惠济祠、回香阁、玉皇顶等建筑构成。妙峰山庙会是华北最重要的庙会之一,它始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香火旺盛达于极点,每年要迎接数十万香客。香会共有三百余档,门派各不……[详细]
  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的“中心合义童子大鼓老会”,是在1934年由村里开白灰窑的李福旺等十几户出资成立的。其传承脉络比较清晰,由发起到现在打大鼓的会员传承了六期,打锅子(花钹)会员传承了八期。童子大鼓在走会时,队伍的排列顺序非常讲究,大体的排列形式、走会的顺序为:小蓝旗、门旗、前领框子、甩子、锅子队伍、大鼓队伍、小黄旗。走会过程中,会头指挥全队的鼓点变化,一般都是通过一面“头鼓”发出暗号。童子……[详细]
  京西幡乐是门头沟西部山区传承了四百余年的民间吹打乐,是古幡会祭祀佛道儒时演奏的祭祀音乐。京西幡乐依托京西古幡会而产生。古乐曲主要由祭祀孔子的音乐组成。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现已发展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位于京西门头沟百花山脚下的千军台村和庄户村历史悠久,每年正月十五的古幡盛会至今已流传了几百年,充满了明清古代遗风,形成了京西独特的民间风俗画卷。两村的古幡会在几百年来几经停顿和重制。京西幡乐……[详细]
  门头沟区龙泉务村的“花钹大鼓”――矫健英武门头沟区龙泉务村的“花钹大鼓”,也叫“锅子会”、“大鼓会”、“挎鼓会”,是由八面大鼓和十六名舞钹儿童组成,主要以翻跟头等技巧动作贯穿始终。据村里的老人讲,“锅子会”是村里请下苇甸村张清老人传授的,张清不但会打大鼓,而且又会“耍锅子(舞花钹)”,并且能在大鼓面上翻跟头,技巧高超;因此,由于师传的原故,该村“花钹大鼓”的表演风格中蕴含着传统武术矫健英武的神韵。……[详细]
  琉璃,也称流离,出自西域波斯,后被制成器皿,作为贡品传入中国,《周书·异域传下》:“波斯国……出象牙,颇黎,琉璃。”《梁书·西北诸戎传》:“龟兹者西域之旧国也……天监九年,遣使献方物……十八年,又献琉璃罂。”琉璃原材料是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而成的釉料,添加各种金属矿物例如:铅、钡、铜、铁、锰、钴等等,由于各种矿物质属性不同故产生不同的颜色。琉璃明亮透底,流光溢彩,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现代中式建筑……[详细]
  太平鼓是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击打太平鼓,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