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海淀区民俗文化

海淀区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工具简单,制作方便,题材广泛,在民间流行甚广。“团花剪纸”传承人张凤琴,1956年生于北京,自幼随奶奶学习剪纸。她的作品精细秀美,常以团花、动物及各种传统的吉祥物为创作题材,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前程似锦》、《福满乾坤》等曾多次在国际剪纸艺术展上获奖。在剪纸艺术的教学普及工作中,张凤琴硕果累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详细]
  “颖拓艺术”脱胎于唐宋以来的中国传统拓片艺术,能将器皿雄浑优美的艺术造型和花纹、铭记惟妙惟肖地在纸上呈现出来,既可供人欣赏,又是古代文物的临本,是一种罕见的艺术形式。清末民初,由姚华先生创立后,经五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宋致中先生得前人真传,其作品韵味独特,立体效果强,作品深受藏家喜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详细]
  “北京面人郎”经过创始人郎绍安以及家族几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创新发展、广采众长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北京地域特色的面塑艺术派别。它集美术、雕塑、服饰、化妆及造型艺术为一体,其作品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装饰简洁、技艺精湛。尤其是表现戏曲人物和北京民俗风情的作品独具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和收藏价值。……[详细]
  隋唐时期,张氏的祖先就在广东沿海一带习武,为人治病。明末清初移民台湾后继续以祖传医术为业。张栋梁先生4岁习武,23岁开始为人诊治。他在继承祖传医术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将诊疗术系统化、理论化。他曾用2年多的时间,治愈了“台湾音乐教父”李泰祥的帕金森症,轰动一时。为了实现祖先“国术回归”的夙愿,他来到北京开设了会馆,并先后治愈患者千余人。重症肌无力患者刘红立,在正体复本术的治疗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体重……[详细]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源于清朝山东蓬莱,创始人葛献宝。“捏筋疗法”是凭着医者的双手,利用捏、揉等16种不同手法,在患者身体的一定穴位、脉位和肌肉筋腱上进行治疗,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拍打疗法”是利用获得国家专利的“少林达摩易经拍”,作用于患者的十二经络和十二皮部上,进行轻重不同而有节奏的拍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传承人葛凤麟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祖传绝技,不仅积极出书授徒,还多次为国内外政要治疗,享……[详细]
  “程氏针灸”源自我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中国针灸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针灸国际培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医针灸泰斗的九十岁高龄的程莘农教授。该项目以家族传承的方式经程红锋、- 传承至今,强调理、法、方、穴、术的结合,每个环节上都有独特的认识与经验,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和极高的学术价值。……[详细]
  中国脉相准确可靠,可对人体的心脑、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以及运动器官、脏腑功能、遗传基因等50余种疾病进行预测。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信息也可以及早地寻找到。它针对医学诊断的局限性,将人体的遗传基因与人一生的疾病、事业顺逆全面清楚地推断出来,全方位全视角的进行预测,实用价值与历史保存价值非常珍贵。传承人蔡新长从小随父亲行医,经40余年的不断实践验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详细]
  盘扣是中式服装中的传统手工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及鲜明的民族风格,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手工盘扣不仅美观漂亮,而且结实耐用。白莲芳女士手工制作的盘扣造型优美,颜色绚丽,工艺考究,花样繁多。其中立体梅花盘扣、立体蝴蝶盘扣等,让许多人爱不释手。但随着服装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手工盘扣技艺几乎濒临消亡,亟需保护。……[详细]
  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出生于清朝道光末年的韩恒生,在造园叠山方面技艺非常高超,被人们誉为“山石韩”。其技艺经家族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山石韩”的后人曾参与了北海公园、豫园、拙政园等几十处古园的修复工作。韩雪萍继承并发扬了“三安、三峰、三远”的叠山理论,参与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近百处大型园林的修建工作,作品遍及全国各地。该项目做为中国叠山技艺的代表,极具保护价值。……[详细]
  蒙镶是吸取藏、蒙、苗、满等少数民族风格,以金、银、铜、铁、玉、石、牙、角等为材料,运用纯手工锻打、錾刻、焊接、组装施以精湛技艺而成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老工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郑旭映1971年进入北京金属工艺品厂蒙镶车间工作,师从宋智礼,并从康文生、郝宝祥那里得到真传,掌握了蒙镶的全套工艺。1996年她参与了大型蒙镶作品《海晏堂》的全部制作工程。目前这项技艺后继乏人,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详细]
  清末,御膳房的厨师把原皇家宫廷菜肴的制作方法带到了民间,后经五代传承至今。第四代传承人行- 查阅了《宫中杂件膳单》等大量文献资料,使皇家御膳的恢复传承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并在尊重皇宫饮膳原始记载的基础上,逐渐整理出了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皇家御膳百余种。由他制作的皇家御膳不仅选料考究,追求原汁原味,注重膳食的滋补、养生功能,而且注重环境、装饰、餐具的文化内涵与食物搭配的和谐统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详细]
  绣花鞋即鞋面绣有图案的鞋,又称“绣鞋”、“扎花鞋”,色彩艳丽,绣法多样,图案多表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企盼。传承人蒋丽娟,10岁起学刺绣,四十多年来从事工艺布鞋的研究制作,尤以工艺童鞋见长。她的绣鞋男孩多为老虎鞋,前为夸张的虎头,侧有生风的虎足,后有竖翘的尾巴。女孩鞋的前脸饰以含有吉祥、欢乐寓意的花鸟图案,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并多次获奖。……[详细]
  吴文明(1908—1988)先生祖居北京房山县,系清朝贵族后裔,自幼在家庭的影响下,学习乐器演奏。1937年进京挂牌制作民族乐器,随后与其子吴仲孚在北京宣武门东市场创办“宏音斋乐器店”。吴景馨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使乐器更加系列化和科学化。产品选材考究、做工精良、音色优美、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音乐欣赏和艺术收藏价值,在民族乐器的发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详细]
  在原清朝御膳房师傅的帮助下,颐和园听鹂馆以寿膳膳单为基础,挖掘整理恢复了当年作为清朝帝后的寿诞宴,也是内廷大宴之一的“万寿无疆席”的寿膳制作技艺。听鹂馆一直以接待国内外政要及贵宾为主,在这里用餐的中外政要已达100多位,接待政府代表团200多个。它不仅保持了中国传统饮食的精髓,而且体现了深刻的敬老、孝老的文化内涵。……[详细]
  北京西郊种植水稻,始于三国曹魏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京西水稻作为专供宫廷的贡米始于清代。据《永宪录》记载:康熙时“其供御膳,曰御稻米,出京师西山”。这种在万寿山、玉泉山周边地带生产的优质粳米型稻米具有米粒圆润,清香适口的特点,尤宜熬粥。用这种稻米熬出的粥汁液澄滑、清香四溢,为海淀区所独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