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亚洲民俗文化

亚洲民俗文化介绍

  昂格隆(Angklung)是印度尼西亚的一种乐器,主框架用竹子做成,当中用藤条线悬挂着两节到四节竹筒。竹筒由工匠大师精心地切割削尖,目的是当竹框摇动是可以产生特定的音调。每个昂格隆只产生一个音符或1,因此为了可以演奏曲调需要几个人共同合作。传统昂格隆使用五声音阶,但1938年音乐家登·索廷纳(DaengSoetigna)为昂格隆中引进了全音阶,于是产生了著名的昂格隆帕达(angklungpadae……[详细]
  印度尼西亚的蜡染印花工艺,围绕其手工染色的棉和丝绸服装的技巧、象征和文化,渗透到了印度尼西亚人的整个一生中:携带婴儿用的蜡染布吊带的装饰图案象征着带给孩子运气,而去世的人也有葬礼用的蜡染印花布。商业和学术场合中人们通常穿着印有日常图案的衣服,而婚礼和怀孕的庆祝,以及傀儡戏和其他艺术形式中,则融入了特殊图案的变化种类。蜡染印花服装甚至在某些仪式中承担着中心的作用。自豪的工匠把蜡染织物印染上色:他们用……[详细]
  穆迪耶图(Mudiyettu)是喀拉拉邦的一种仪式舞剧,是在女神卡利(Kali)和恶魔达利卡(Darika)战斗的神话故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由整个村庄参与的社区仪式。夏季作物收获以后,村民们在指定日期的清晨聚集在寺庙里。穆迪耶图表演者通过禁食和祈祷净化自己,然后在寺庙的地板上用彩粉画出一个巨大的卡利女神像――“卡拉姆(kalam)”,用来唤醒女神之灵。下面生动的场景发生的场地因此就绪了:圣……[详细]
  歌曲和舞蹈是卡贝利亚(Kalbelia)部落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卡贝利亚人曾经是职业养蛇人,今天他们不断变化和创新的音乐和舞蹈还令人想起他们过往的职业。女人们穿着黑裙舞蹈旋转,模仿蛇的动作,而男人们用过去抓蛇时使用的打击乐器铃鼓(khanjari)和木管乐器旁及(poongi)进行伴奏。舞者身上绘有传统的纹身图案,戴着珠宝和缀着的小镜子、绣着银线的戏装。卡贝利亚歌曲讲述神话故事,在“颜色的节……[详细]
  查乌(Chhau)舞是印度东部的一项传统,表演的内容包括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史诗中的片段、当地民间传说及抽象主题等。查乌舞有三种不同风格,分别来自喜来奇拉(Seraikella)、普路赖(Purulia)和马约巴哈尼(Mayurbhanj)地区,前两个地区在舞蹈中使用面具。查乌舞蹈与地区节日,特别是春节(ChaitraParva)的联系非常紧密。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原生舞蹈和武术实践。舞蹈的动作语汇包……[详细]
  每年4月下旬,是印度北部北安查尔邦的两个友好村庄萨洛-登卡(Saloor-Dungra)的标志性节日――拉曼(Ramman),这一宗教节日是为了纪念守护神布米亚得塔(BhumiyalDevta),即当地的一位神明,其庙宇是多数庆祝活动的场所。这项活动由非常复杂的仪式构成:罗摩史诗和其他传奇的唱诵,以及歌曲和面具舞蹈表演。节日活动由村民组织,每个世袭阶级和职业组织担任一个独特的角色。例如,年轻人和年……[详细]
  卡山一直以来都是制作精美地毯的中心,本地几乎三分之一的居民从事地毯编织工作,织工中三分之二是妇女。地毯编织过程首先从设计开始,图案是对一系列既定的如花朵、树叶、树枝、动物和历史场景图案进行精心编排。这里的织布机以“达尔(Dar)”这个名字为人所熟知,经线和纬线用的是棉线或丝线。地毯的绒面是用波斯结法把羊毛绒线或丝绒线绕在经线上打结形成的,打结后还要把住一排编好的纬线,用梳子敲打。精心编织的波斯结(……[详细]
  伊朗人在世界上以善于编织地毯而著称,位于伊朗西南法尔斯的地毯织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春天或秋天的时候,本地男子剪下羊毛。然后他们在地上安放搭建水平式织机,而女性开始将羊毛绕成纺线。主要染料都是纯天然的,如用茜草、靛蓝、莴苣叶、核桃皮、樱桃枝茎、石榴皮制作红色、蓝色、棕色和白色的染料。妇女们负责设计、选色和编织,并把他们游牧生活的场景编成地毯图案。他们没有任何编织设计图――所以也没有任何织工可以编成……[详细]
  塔兹耶(Ta’zīye,或Ta’azyeh)是一种讲述宗教活动、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仪式性戏剧艺术。每场演出都有四个要素:诗歌、音乐、歌曲与动作。一些演出剧目中可能有上百个角色,分成历史、宗教、政治、社会、超自然的、真实的、虚构和幻想的角色等。每个塔兹耶的剧目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主题、服装和音乐。表演充满了伊朗观众可以理解的丰富的象征手段、惯例、套路以及符号,但舞台上没有照明或装饰。表演……[详细]
  帕勒瓦尼(Pahlevani,意为“英雄”)是结合了伊斯兰教、诺斯替主义和古代波斯信仰元素的一种伊朗武术。仪式的表演者为十至二十名男性,他们每人挥舞着象征着古老兵器的器具,做出各种体操及柔韧性动作。这一仪式在一个与角力场相类似的、叫作“祖卡内(Zoorkhane)”的地方举行。圆顶结构的建筑中间低凹处是一个八角形表演场地,周围设置了观众席。莫希德(意为:大师)引导帕勒瓦尼仪式的进行,他朗诵史诗和诺……[详细]
  在霍腊散省,民间歌手“巴什(Bakhshis)”素以善于演奏一种2弦长颈的琉特属乐器都塔尔(dotār)而著称。他们讲述的是伊斯兰和诺斯底诗歌与史诗中的神话、历史或传说等主题。他们的音乐以“马噶米(Maghami)”这一名字为人熟知,包括了器乐和/或声乐作品,声乐作品用土耳其语、库尔德语、土库曼语和波斯语演唱。那瓦伊(Navāyī)是最普遍的马噶米音乐:变化多样、声乐演唱、无节奏,并伴以诺斯底诗歌……[详细]
  伊朗的拉笛夫(“Radif”)是伊朗古典音乐的传统节目的宝库,它构成了波斯音乐文化的精华。250多段旋律,称作古谢(“gushe”),被编排成组曲,它们含有为各种各样的回旋短句作背景的基础旋律。尽管伊朗传统音乐的主要演奏通过演奏者随着情绪或对观众的反应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来展现,音乐家仍然用多年时间学习掌握拉笛夫,这是他们的演出与创作的音乐手段的准备。拉笛夫可以是歌唱的,或器乐的,演奏的乐器各式各样,……[详细]
  “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台上的傀儡约两米高,由透孔皮革制成。远在吴哥时期之前,“斯贝克—托姆”皮影戏与皇家舞剧、化装舞剧都被认为是神圣的。祭神的表演只在一些特殊时刻举行,一年表演三到四次,例如:高棉新年、国王生日或敬奉名人。在上个世纪吴哥王朝衰败后,皮影戏也随之被削弱,但它已经演化为一种保留着仪式规范的典礼性艺术形式。特殊仪式中每个角色的傀儡都由整片皮革制作。例如湿婆与毗湿奴,采用意外或自然死亡……[详细]
  净琉璃文乐木偶戏是日本最主要的传统舞台艺术形式之一,集说唱、乐器伴奏和木偶剧于一体。它起源于江户时代(1600年前后),是15世纪流行的一种叙事的净琉璃艺术与木偶艺术的结晶。正如这种新式木偶剧的名字所体现的那样,净琉璃的剧情主要有两个来源:封建时代的历史剧;揭示感情与社会责任之间冲突的当代戏剧。17世纪中叶,许多私营剧院专门上演木偶剧和歌舞伎,到了18世纪中期,木偶剧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舞台风格。舞台……[详细]
  这种古典偶戏以精工制作的木偶和复杂的音乐风格而闻名,是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古老的故事讲述形式。在十个世纪之中,这种艺术在爪哇和巴厘岛宫廷以及农村非常盛行。今天,印度尼西亚皮影不仅在爪哇、巴厘岛流传,在周围的一些岛屿,诸如龙目、马都拉、苏门答腊和南婆罗洲等岛屿,也同样受到人们喜爱。这些地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伴奏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地域特色。皮影偶戏的演出非常漂亮,应归功于人偶。尽管这种精心手工制作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