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民俗文化

连云港市十大民俗文化

海州五大宫调
  海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古称。海州五大宫调是指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的艺术形式。海州民众演唱小曲的习俗由来已久。明代嘉靖、隆庆以后,海州五大宫调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随盐业河运广为流传。由于地处苏、鲁接壤处,海州成为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交汇地带,历史上南北方的小曲杂调均在此流传生根,呈现出既融会贯通又诸调杂陈的特色。因交通闭塞等历史原因,这里的民间曲调很少受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各类曲牌得以世代相传并完整保存。海州五大宫调历史悠久,积蕴颇厚。一些明代的小曲如【寄生草】、【山坡羊】、【打枣竿】等虽几经传衍但仍保存完整;在江浙地区几近失传的乐曲如【马头调】等也可在这里找到传人,其唱词竟与《白雪遗音》中的记载基本相……[详细]
淮海戏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淮海戏的形成,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海州(今连云港市)一带流行由秧歌号子发展而来的[太平歌]和猎户所唱的[猎户腔],有邱、葛、杨(一说张)三人将其加工润色为[怡心调]和[拉魂腔],并以此来演唱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后邱去淮北,葛去山东,杨留在海州,他们各自吸收了当地民歌和语言的特色,遂形成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淮海戏于1830年前后出现演出班社,至1880年后,海州的东海、灌云两县就有一百多个班社。1940年艺人们成立了“艺人救国会”,在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编演《小板凳》、《大后方》、《三星落》等一大批现代剧目,发挥了宣传队和战斗队的作用。淮海戏音乐唱腔丰富多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详细]
淮盐制作技艺
  晒盐技艺(淮盐制作技艺),江苏省连云港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淮盐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经历了从海水煮盐到天日晒盐两个漫长的过程。海水煮盐的历史差不多延续了三千多年。明朝末年,淮北海盐生产开始逐步向海水滩晒制盐技术过渡。淮盐生产,起源于春秋,发展于汉唐,振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已有4000余年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余年。而关于淮盐的称法,是古人以淮河为界,对淮南、淮北地区所产海盐的统称。到了清朝中叶,淮南成为淮北海盐的销售区,故后来人们所称之“淮盐”,实指淮北盐区晒制的大粒盐,晶莹剔透、咸味十足,其品质上乘,推为中国海盐之冠。淮北盐场人总结出淮盐生产“五十六字诀”——塑布毡盖、常年结晶、做盐池板、长活茬盐、清卤飘花、加卤串联、卤深三十、环境文明、斩头去尾、抓好中段、薄卤……[详细]
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内家拳(形意、太极、八卦)之一,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创,完善于元明,流行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二十世纪初,灌云大伊山人马继福在河北拜名拳师李存义为师学习形意拳,并将其带回灌云。灌云地区古属海州,现属连云港市,形意拳由河北传入灌云县至今有一百多年,已有了第五代传人。形意拳拳法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主,以浑元桩、三体桩为基础桩法,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捶、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等,对练套路有:绞山捶、五行相克、安身炮等,器械练习以刀、枪、剑、棍为主,多以“三合”“-”“连环”命名。形意拳外形模拟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骀、鹰、熊等十二种飞禽走兽的动作形象。要求“起如风、落如箭”,快速、稳健、严密、紧凑,刚柔相济,近身快攻,一发即……[详细]
新安镇元宵灯节
  新安镇元宵灯节,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灌南县新安镇元霄灯节历史源远流长,在明代就有这种习惯,规模大,观赏、娱乐性强,每逢元霄节,县四面八方百姓观灯最好去处。新安镇元霄灯节据老人回忆,每元霄节为八佛庵响过三声炮后,全镇八牌灯火便依次游龙般环城而行,走在前面的锣鼓蓬,玄花伞接着是亭阁灯、花挑,在一串灯辉映下,花鸟鱼虫,人物五谷应有尽有,目不遐接,非常热闹。新安镇元霄灯节是家家户户都扎灯,每个街道,每个牌坊也要扎灯,灯的花样也是千奇百怪,集灯艺与演艺为一体,最大的阁灯,需36人抬着,高二丈多,宽6尺,长1丈,分别有童男童女在上表演如《白蛇传》、《哪吒闹海》等,另有一灯像轮子可以上下转,由16人抬着,四名女童扮着仕女在台上表演,美妙至极。新安镇元霄灯会要验灯、试灯……[详细]
曹氏中药热敷接骨疗法
  曹氏中药热敷接骨,是利用中医手法将错位的骨折(X确诊)及时、稳妥、准确、轻巧的复位,整复后用小夹板外固定,以数味秘传中草药碾碎成粉后拌入细沙装入布袋,然后放入钢锅内加热蒸馏,放置于伤员患处(不烫伤皮肤),医治跌打损伤骨折、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风寒、类风湿)关节炎有奇效。曹氏中药沙袋原料的炮制要经过纯净处理即通过挑、拣、簸、筛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还要进行粉碎处理:经过碾、等方法,将草药粉碎成粉状。搅拌均匀后拌入细沙装入布袋用缝纫机封口,放入钢锅内加热蒸馏,(加热后中药沙袋温度约60度左右)放置于病员患处(不烫伤皮肤),通过中药沙袋的温热治疗作用于机体,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组织营养,增加局部细胞的通透性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另外温热能……[详细]
淮北盐民习俗
  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场之一,地跨连云港市和盐城市下辖的赣榆、连云、灌云、响水、滨海、射阳六县区,延绵数百公里,滩涂面积约400万亩,生活着数十万盐民,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俗习惯。江苏海盐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海盐的主产区之一,有“两淮盐、天下咸”之称誉。《史记·货殖列传》:“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有海盐之饶”;《新唐书·食货志》载:“海州山海之利,盐茶为大端。”建国后,淮北盐场有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灌东、新滩、射阳八大盐场,年产盐200万吨左右,盐工数十万人。其中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盐场地属连云港市。淮北盐民习俗主要有生产风俗、社会风俗、生活风俗和信仰风俗。盐民的生产方式由古代的煮海为盐到明代以后的日光晒盐,掌握了独特的生产工艺,形成了“八卦滩”、“结晶池”及早观风向、午观晴……[详细]
东海舞狮
  狮舞,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舞蹈类项目。东海县舞狮是一种民间自发兴起的民俗舞蹈活动。主要表演形式有:把门、打滚、攀高、跳跃、挖球等各种动作,加上鼓手助阵有一种北方雄狮威风,自1860年即活动于东海县桃林镇一带等地。1860年太平年军经过桃林时接见太平军首领的马氏族人即为舞狮能手。抗日战争时、春节戏会、宣传抗日等主要庆典活动都有舞狮活动出现,解放初期,舞狮活动人褚司圆先后率舞狮队到各处作宣传活动,配合当时政治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改革开放后,群众文艺协会成立,舞狮是一项重要活动项目,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现在已由韩永才组织领导此活动。桃林舞狮是东海县唯一一家农民舞蹈强项,也是连云港市传承时间长,辐射面积最广的农民舞狮队伍。……[详细]
赣榆京剧
  京剧,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赣榆自秦代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赣榆京剧,历史悠久。早在北京徽班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期,京剧即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同治十一年(1872年),赣榆籍江西总兵王德胜返乡创办皮黄科班庆盛班,是江苏最早的京剧科班。“《江苏省志、文化艺术志》。自1872年赣榆创办庆盛京剧科班起,又先后创办了德义京剧科班(1918年)、长胜京剧科班(1919年)、同庆京剧科班(1920年)、金堂京剧科班(1921年)、赣榆县戏曲学校(1960年),称为赣榆六代京剧科班。从此,京剧在赣榆这块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六代科班代代相传,为赣榆培养出数百名戏剧人才,同时,也为香港、天津、上海、南京、青岛、蚌埠、淮安、海州等地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京……[详细]
飞白书法
  飞白书法,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美术类项目。飞白书法,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始于东汉,盛行唐朝,宋后能传承者寥寥至晚,更频临佚失。七十年代末,现东海县文化馆馆长葛芍麟遇见民间艺人售象形花体字,并观摩其临场笔会,他细细品来,心中顿悟其就是佚亡的“飞白书”,自此,有一定书- 力的葛芍麟潜心研习三十余年,形成了独特的“飞白书”体,2007年葛芍麟飞白书法被县政府确定为民族文化保护试点工程。飞白书法主要有两个特点:1、点画中的露白,是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字的点画中呈现出竹丝露白痕迹,字里行间,藕断丝连,笔断意连,有着丝露白飞动飘逸的效果。2、笔画的波挑。其篆、隶、魏飞白后如隶八分之法,有的字在有下仰钩的地方作飞挑之笔,突出飞扬之意。葛芍麟的飞白书法作品笔划似一条舞动的丝带……[详细]

全部连云港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