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民俗文化

常州市民俗文化介绍

  常州东坡宴发端于北宋末年,由大文豪苏东坡创制。经历代文人雅士和名厨食客传承、改良,至康乾年间成型。南宋林洪著《山家清供》所载的傍林鲜、清代袁枚著《随园食单》所载的骊塘羮等,都是常州东坡宴的代表菜肴。历代名厨也都钟情常州东坡宴,将它的传承、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清代张文炳、张之钧父子,世代业厨,手艺高超,他们制作的常州东坡宴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张文炳还曾被举荐到太仓司衙担任官厨。虽历经岁月沧桑,也曾一……[详细]
  江南大部分地区的民间请客,一般当日只请一顿正餐,而在常州天宁区焦溪、三河口、郑陆、芙蓉、横山桥等地,却流行当日请两顿正餐,这种由来已久的风俗习惯被称之为“两顿头”。相传,这与4200多年前的舜有关。舜南下延陵开河之时,妹妹婐也跟着来到延陵,并在开河过程中与当地青年才俊桑哥相识、相知、相恋、相爱,最后决定结婚。当时,江南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江北则是麦子。因此,江南人的主食是米饭,江北人的主食则是面条。……[详细]
  被称为“齐梁故里”的孟河,是一个有2500年文字记录历史的乡镇,是当代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的人文历史非常丰富,内含着儒、释、道的传统文化。又因从这里走出了帝王,在这里产生了帝王文化、齐梁文化、三教圆融文化,在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的陶冶下,这里居民的人文素质很高,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信仰,在这些信仰中产生得最早的信仰是“东岳信仰”。“东岳信仰”是道教中对东岳泰山的山神东岳大帝的信仰,由于在五岳中泰……[详细]
  茅山道家菜,是伴随茅山道教在本土形成和进化的一种民俗饮食景观。起源于茅山道教文化,是历代道教文化、思想与饮食的集大成者。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历代名士高道,崇尚天人合一,奉行药食同源,逐渐演化出各种膳食菜肴,成为饮食百菜之源。经由历代文人雅士和名厨食客传承,茅山道家菜至清乾年间逐渐成形。至近代,茅山道观膳房和民间道教族群在祖先道家菜肴的基础上,广采本土食材不断进行改良,并融入……[详细]
  长荡湖船宴源于清代,是金坛长荡湖渔民在长期水上劳作与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代代传承进化的一种民俗饮食景观,具有浓郁的水乡饮食文化特色。旧时,渔民居所均是以船为家的“连家户渔船”,终年在方圆数十公里的长荡湖面上漂泊不定,吃住行全在自家的渔船上。动荡而又闭塞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饮食大多就于舱头船尾,船亲、船邻相聚或招待来客的宴席活动,也都在渔船上进行。久而久之,长荡湖渔民形成了独特的船宴习俗,代代相传……[详细]
  天宁茂林风伤敷疗方,主要用于皮肤疾患及骨肉损伤两大类别的治疗。它根据人体“风”“伤”的不同表征,分类、分型辨证施方,达到止痒、止痛、祛湿、祛脓、拔毒、生肌、长骨等功效。其疗方源起于常州芙蓉镇,曾闻名沪上40余载,并长期流布于天宁、武进、江阴、无锡等地,是常州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支派。茂林风伤敷疗方由常州芙蓉人士周茂林始创。周茂林生于1879年,自少随祖练武学医有成。他不仅精通武术,更擅皮肤顽疾和跌打……[详细]
  “临方炮制”,是指中医大夫在开具处方时,根据患者诊断情况和治法需要,要求中药调剂人员对处方中的中药进行依法炮制的一种操作技术。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技术历史悠久,如川贝“糯米炒”、百部“酒浸”、青蒿“鲜者打汁冲”、升麻“蜜煎”、白矾“煅用”等临方炮制方法,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肘后备急方》和《本草经集注》等。之后它经历了隋、唐、宋、元时期的重要发展阶段,迎来了明、清、民国时期的成熟阶段。特别……[详细]
  清代江南地区中医名家兴盛繁衍,学术流派争鸣,其中以针灸擅长而闻名者首推兰陵程氏针灸。程氏针灸鼻祖永庚公,自幼研习岐黄,文武兼通,因太平天国战乱迁居常武地区(古称兰陵),于现今的西下塘开诊行医,以针术名噪乡里,创程氏针灸之先河。众弟子在全面系统地传承兰陵程氏针灸流派的学术观点、学术主张和特色技术的基础上,倡导古为今用、古与今合,注重针灸实验、科研创新,把传统针灸与现代医学有机融合。而如今程氏针灸已传……[详细]
  乌饭酒为溧阳市的传统名酒,和金坛于酒、德州卢酒、四川郫筒酒、绍兴酒、湖州南浔酒、常州兰陵酒、苏州陈三白、金华酒、山西汾酒并列清代十大名酒,曾被乾隆皇帝钦点为贡酒。据传乌饭酒兴起于东汉,鼎盛于清代,清袁枚《随园食单.茶酒篇.溧阳乌饭酒》记载:“生一女,必造酒一坛,以青精饭为之,俟嫁此女,才饮此酒”,青精饭即为乌饭,当时乌饭酒在溧阳一带广为流传,是当时“女儿红”的主要酒种之一。乌饭酒质能胶口,香闻室外……[详细]
  溧阳自宋代即有窑烧砖作之雏,经元、明、清历代进化趋于成熟。民国时期,溧阳窑烧砖作又与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明式金砖制作技艺融汇相通,归属为苏派明式风格,并经本土演变发展形成地域特色,被称为溧阳明式砖作。溧阳明式砖作技艺主要分为窑制和塑雕两大部分。其砖作或经精心塑捏或精巧雕刻,其用途或衬灰泥成趣或作图片镶嵌,多见于宅院、门楼、厅堂、照壁、殿祠、戏台、山墙等建筑的装饰,整体和单件作品多达数百个种类。应用透雕……[详细]
  姜糖膏起源于唐朝初年,相传是药王孙思邈发明,流传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怀姜,是河南怀庆府博爱县的特产。清末,河南怀庆府博爱县农民张云山与妻雷绍珍一家,为避黄河泛滥之灾,沿路逃荒来到溧阳回峰山南麓。山中多寒湿,雷绍珍重操祖传的怀姜糖膏技艺,熬制成品,不仅为儿孙自备,而且施予当地村民,以却除伤风咳嗽寒湿之恙。张氏怀姜糖膏,主要以怀姜、红糖、蜂蜜为原料。怀姜取自河南老家博爱县特产生姜。怀姜栽培至今已有……[详细]
  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溧阳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山一水六分田,环境优美,植被丰富,为乌饭树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优势条件。江南地区自古是鱼米之乡,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为乌米饭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环境。“溧阳乌米饭”很好的保留了民国时期江南地区制作乌饭的情况。不同于更早的“九浸九泡九曝晒”,制作乌饭以作远行的干粮,沿……[详细]
  上黄镇位于溧阳市东北部,长荡湖南畔,与宜兴交界。20世纪初,上黄人民对于美食不断求新的探索精神,首次尝试将羊肉整体剔骨后用香稻草进行捆扎,冷却后切片食用,发现这种制作方法羊肉方便存放同时食用方便,无需二次热加工即可食用。慢慢地,将羊肉捆扎成羊糕的做法在上黄镇当地流行起来。羊肉性热、味甘,是冬季进补的佳品。制作成羊糕,味美可口、肥而不腻深受人们的喜爱。上黄羊糕选用优质健康,生长期一至二年的公山羊。经……[详细]
  溧阳地处江苏省南部素有“丝府茶乡”的美誉。独特的地质、气候条件为绿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溧阳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溧阳茶农经过多年栽培、制作,创立出南山寿眉、前峰雪莲、沙河桂茗、水西翠柏、天目芳津等一批享誉全国的绿茶品牌,提炼出独特的绿茶制作技艺,更为天目湖白茶(白化叶绿茶)的制作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技术基础。南山寿眉李家园南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江苏省茶叶专家张志澄创制并传授的炒……[详细]
  脚踏糕也叫年糕,因制作时需要用脚踩踏,故得此名。脚踏糕不仅是美食,还蕴含着深刻的饮食文化内涵。“糕”谐音“高”,过年吃脚踏糕被赋予“年年高”、“一年高一年”等吉祥之意,表达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良好的祝愿。按常州地区的风俗习惯,每当春节或重阳节,各家各户都要做糕,而脚踏糕则是其中最讲究的一种。制作脚踏糕,大致分为八个步骤:1、浸米——选择颗粒饱满的上等糯米在淘洗完毕之后,需要浸泡至少三个小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