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民俗文化

常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虾饼最早流行于江南地区,虾饼作为江苏省常州市的传统小吃,最为有名。由于虾饼的形状类似腰鼓一样打着皱,又被常州人称为“铜鼓饼”。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有载:“虾饼,生虾肉、葱、盐、花椒、甜酒脚少许,加水和面,香油灼透。”由此可以推断,虾饼距今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在常州,虾饼这道以生虾肉、面粉等为主要材料的美食特色传统小吃,以青果巷最为有名。青果巷是常州市区保存最为完好、最负盛名的古街巷,是……[详细]
  饭稻羹鱼,是江南饮食亘古未变的基本状态。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曰:“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种而水耨,果隋嬴蛤。”在丰收时刻、农闲之余,焦溪人往往会制作各种点心、食品招待亲友,既是犒劳自己一年来的辛勤劳作,也是祭祀先祖,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油酥饼就是其中一道典型的时令美食。因其香气浓郁、又酥又脆,且制作工艺简单而广为流传。其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因何而起,已无从可考,但据常州焦溪老一辈人们……[详细]
  “鲜”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特殊的味觉体验,焦溪镇上的羊肉,阐释的便是这一份“鲜”。这“鲜”味不仅仅是羊的味道,也是山的味道,水的味道,和当地居民的人情味道。焦溪三面环山,北有舜山、牛腿山、长山、观山、箬帽山、丁果山、狮子山、焦山,东有乌龟山、鹤山、秦望山,南有鸡笼山、石堰山、凤凰山、清明山、芳茂山、陈墩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头为羊群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明朝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就有不少以养羊为生,丰富而……[详细]
  焦溪地处江南平原的鱼米之乡,土壤肥沃,质地疏松,加上气候温润,降水充沛,稻米品种十分优质,这些自然条件为米酒酿造提供了天然材料。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唐代,焦溪人家就有在冬至以后酿米酒的习惯。唐代“把酒话桑麻”和“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诗句,也描述了当时农家自酿自饮和用米酒待客的风俗。旧时,米酒一般都是家庭酿造,其酿法也是代代相传。首先,要挑选颗粒饱满,无虫无秕、色泽鲜亮的糯米,去除米中杂质,确保原料米纯……[详细]
  手工制作的焦溪腊肠,因焦溪古镇得名,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原辅料配方、制作工艺、盘肠形状、酱香风味等,赋予其江南水乡浓郁的地域色彩,也使它在江南香肠品类中占据一席之地。如同许多不经意间的伟大创造一样,腊肠诞生的起初并不是为了追求别样的滋味。在食物储存条件并不完善的曾经,进入腊月,以杀猪迎接新年后,为防止鲜肉腐坏变质,人们用盐等调料腌制猪肉,装入肠衣中风干储存。干冷的空气和充裕的时间赋予了肉类意外的……[详细]
  糍团的制作源远流长,具体年代已不可考。相传农历八月有“稻稿日”和“稻生日”,吴人煮新糯米和赤豆作团祀灶,谓之“糍团”。焦溪糍团的源头,出自天宁区东北部的焦溪、郑陆等地。这里地势低平,雨量充沛,粳、籼、糯等稻米品种齐全优质,瓜果蔬菜种类丰富,丰饶的物产为糍团制作提供了不竭的原料。清末民初,焦溪糍团已形成其特有的配方和制作技艺。主料有优质地产糯米,馅料分甜、咸两种,甜馅料有芝麻馅、赤豆馅、红糖馅等,咸……[详细]
  二花脸猪是太湖猪的一个地方品系,属江海型猪种。有生物考古学者推断,此猪最初应是生长于长江中下游南部雨林中野猪与沙獾的杂交驯养进化物。这从二花脸猪的体型、食性和肉质的依稀相似,大致可以印证。史料记载,明清以来二花脸在民间的养殖区域范围属今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的焦溪、三河口,以及附近的江阴申港、利港、西石桥等地区,其中,尤以焦溪为主要的集散地。1954年,国家养猪专家张照教授将此猪定名为“焦溪猪”,并根……[详细]
  地处常州、无锡、江阴三市交界处的焦溪古镇,完整地保留了江南古镇风貌,粉墙黛瓦、青砖大屋比比皆是,封火墙、马头墙、女儿墙随处可见,各种木雕、石雕、花格子窗点缀其中,形成丰富的建筑文化。这其中,不能不提的当然还有“黄石半墙”。这种当地独有的建筑风格,使焦溪呈现出区别于其他江南古镇的“南地北风”特色。焦溪古镇上的黄石半墙老房子,绝大部分建于明清和民国,小部分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些老房子有个与……[详细]
  戈裕良是我国清代嘉庆年间著名的叠石造园大师,一生造园众多,叠山不计其数,在家乡常州,亦造有西圃、横山西崦杨氏宗祠园林等。最为突出的是苏州环秀山庄,现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戈裕良(1764—1830)字立山,常州武进人,出生于常州东门外东岳庙首(今石柱弄南临河)。自幼家境贫寒,年少时便随父亲及兄长外出叠山造园,辛勤劳作,历史上曾多有记载。据史志记载,戈裕良年少时曾随人学画,掌握一定画技,后随父亲……[详细]
  卜弋、泰村地处江南水乡,周边水网密布,淡水鱼资源丰富,每到夏天,村内众多河塘中荷花绽放、红菱满塘。20世纪初期,泰村小杏鱼圆的创始人,出生厨艺之家的陈岳明根据水乡特产“元宝菱”菱腹下凹,两角翘起,形似腰状的特点,以本地优质青鱼、草鱼肉为主要原料,模仿制作腰形鱼圆,取得初步成功。从20世纪30年代起,其子陈志林继承父业,从外形及制作工艺上进一步完善,在当地逐渐创出名气。陈志林之子陈国方从20世纪60……[详细]
  常州银丝面,“色白如玉、条细似弦”,常州银丝面整齐如梳,呈传统苏式面造型“鲫鱼背”,配以蛋皮丝,微露汤面,让人垂涎欲滴;其面轻盈爽滑,配以二、三十种浇头,“面以浇变,浇以碗衬”,汤浓味美,令人回味无穷。常州银丝面注重选料,秉持“0添加”,绿色、新鲜、安全、品质的手工制作标准,制作工艺精致而复杂。以蛋清、油、碱和入高筋面粉,揉搓成雪花状,间隔15分钟,反复搋揉均匀,放置1小时。擀成面片,再轧制5次,……[详细]
  孟河鳝丝面,是孟河地区特有的以鳝鱼丝为材料或汤料的面种。鳝丝面大约是在南北朝时代形成的。那时北方的大量贵族迁来,他们习惯食面食,所食的面食主要是馒头、包子,但在南方天气炎热,馒头不能长置,便改食面条,这就使面条逐渐的进入了民间的饮食习惯中。苏南的一些文人食客,便在吃面条的面汤和拌料中下了功夫,逐步的把肉、鱼、各种蔬菜、豆制品作为拌料或制成汤料引入了面条,当然先引入的是肉类,各种豆制品和蔬菜,但肉类……[详细]
  孟河中药香囊发源于常州孟河古镇,是孟河医派中医理论与传统香囊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兼具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和装饰作用的传统中医药产品,现由常州广益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孟河医派名医堂)进行传承和保护。孟河医派延绵传承至今已有近400年,是我国目前传承历史最长、传人最多、学科最齐全、影响力最大的中医流派之一。在孟河医派的中医治疗体系中,一直有使用中药香囊防疫治病的传统,香囊与中医药的结合,使得香囊成为一种防治……[详细]
  寨桥老鹅是寨桥地区的一道传统绝技,因烹饪方式独特,味道鲜美而闻名南北。制作原料主要有鹅,老汤,蒜,酱油,辣酱,糖等。味道鲜香口感纯正,肉质软嫩,受南北两地居民喜爱。不同于其他的鹅,“寨桥老鹅”主要有三大特色:“老”是其特 一,越老越鲜,也越香,一般养殖5年的最佳;二是养殖环境好,寨桥鹅以散养为主,平时吃的都是稻壳和湖边的天然饲料,正宗的绿色食品;三是品种有特色,所养的都是太湖鹅,虽然个体并不大,但……[详细]
  山芋又称红薯,在江南种植历史悠久,据考证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粉丝的制作技艺则随山芋的种植和食用而自然生成,其起源尚缺明确的文字记载。清代文人徐宗勉有诗曰:“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龁还留菜色无。篝满争如收黍稷,藤抽果尔敏蒲庐。翻匙雪共齑成粉,切玉香同笋入厨。风雨调和疆场辟,苍生长饱海东隅”,就是对山芋食用制法的赞美。在金坛茅山地区,制作山芋粉丝的历史记载和民间记忆至少有100年以上,且技艺至今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