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通市民俗文化

南通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南通面塑(海安面塑、蔡氏面塑),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扩展项目。海安面塑制品类属江淮派系,其面塑人物的造型,特别注重人物精、气、神的刻划,个性突显,刚柔各异,各具特色。……[详细]
  红木雕刻(海安红木雕刻),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扩展项目。海安红木雕刻选用木材从小叶紫檀到酸枝,从大叶紫檀到花梨,精工制作柜、橱、桌、椅、床等日用家具。它是苏式家具的代表,其特长在于摒弃了广式家具的粗大笨重,整体布局玲珑剔透,样式新颖图例丰富,精作龙凤主题图案,较之海式家具更具皇家气派。其精工细作之处在于,木质防腐、防变形技艺独特,榫卯结构自成一体,外形处理尤其是精……[详细]
  南通剪纸(如皋剪纸),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扩展项目。如皋剪纸艺术纹样饱满,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叙事性强,极富装饰性,实用性。按用途,如皋剪纸主要分五类:春节喜笺,分门笺和屋梁大喜笺;结婚喜花,剪出双喜龙凤鸳鸯等图案;刺绣纹样,用剪纸作为衣服鞋帽等刺绣的底纹;祭祀用品,在纸人纸马纸家具纸家电装饰剪纸纹样;灯花装饰,在兔灯、马灯、蛤蟆灯、荷花灯上面装饰剪纸图案。不少剪……[详细]
  南通木版年画(海安木版年画),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扩展项目。海安木版年画,在内容上,有二十四节气风俗、春节门神、文昌菩萨(儿童上学)、送子娘娘(娶妻生子)、风调雨顺(土地公公、土地娘娘)灶王爷等;在用途上,即可用于民间春节张贴于大门上,也可用于民间土地庙服务传统祭祀,还可用于集镇商贸商家喜庆。海安印制版画,一般不套色,即便上色,也是用毛笔填色(以黄红绿紫四色为主)……[详细]
  南通糖画,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糖画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糖画,以糖稀为“墨”,以勺子为“笔”,在青石板上通过艺人的手工制作,画出各种惟妙惟肖、美味耐看的、生动的糖画作品,以人物、动物造型最为有趣。南通糖画结合了传统糖画线条和刮片两种表象手法,融入雕刻艺术,在准确造型的基础上把内部填充完整,并在趁糖冷却之前迅速雕刻出内部……[详细]
  南通玉雕,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南通玉雕以翡翠雕刻为主,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在传统之中加入现代的理解,广泛吸收了南北两大风格体系的雕刻技艺,既有京津派的雄浑豪放,也兼苏扬派的婉约细腻。擅长用阴刻线、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以及“秀丽典雅、玲珑剔透”……[详细]
  南通长牌(如皋长牌),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扩展项目。如皋长牌,也叫“搭子胡”。它是一种长条形的纸牌,牌面图案设置选用传统八仙、西游记、白蛇传、福禄寿喜财星等,寓意吉祥,祈福延寿。如皋长牌标准尺寸为长9.8cm,宽2.1cm,厚0.3mm。一付长牌共有125张牌,其中条、丙、万共有108张,分别是1-9的条、丙、万;老将千字、红花、白花各4张计12张。如……[详细]
  石锁功,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石锁形如古代门、橱上的挂锁,以青石、麻石、大理石、花岗岩石等坚硬石料通过手工,经过多种环节雕刻凿制而成。石锁运动起于唐、兴于清,是军营从事力量训练的基本手段,后逐渐流传于民间,发展成为了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健身运动,其运动传播主要以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而开展。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列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民运会比……[详细]
  海安水乡道情,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海安水乡道情,流行于海安里下河地区,它脱胎于道教传经布道的教化形式,吸纳了文人道情长于抒情的特点,面向农耕时代的广大基层民众。说唱内容上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音乐上吸收了扬泰地区、淮河地区的民间音乐,并结合说唱需要加以改造;语言表达上以海安方言为主,吸纳扬州评话、戏曲的戏白特点,抑扬顿挫,委婉与昂扬相融合,引人入胜;表演形式上常常是一人……[详细]
  天生港号子,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和航运业的兴起,港闸的天生港地区逐渐形成了由各路移民文化互相融合、工农业劳动者共同参与,既用于劳动也用于生活的天生港号子。天生港号子主题内容多样,有农耕劳作时唱的挑泥号子、挑粪号子、挑麦号子等;有运输劳作时唱的抬杠号子、大板车号子;建房造屋时唱的打夯歌、上梁号子:婚嫁时唱的珩嫁号子。从思想感情上区分,则包括鼓舞劳动……[详细]
  通谚,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南通谚语是以南通话为语言基础,内容包括“世人万相”“交情外来”“举止行为”“事理常识”等各方面,主要是说南通方言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会在使用南通话的地方戏曲、媒体节目和少数文学作品0 现。南通方言既保留了很多以中原古汉语为主的上古语言,又吸收了周边的江淮官话和吴方言的文化营养,字词丰富、乡土味与古雅风并存、表意生动准确,同时反映出南通……[详细]
  虬白龙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虬白龙传说,流行于海安里下河地区。虬龙是有角的小龙,据传,为龙的第十子。因在洪泽湖游水翻滚,掀起巨浪,冲垮洪泽湖大堤,水到之处,万物无存,小龙遭玉帝惩罚,变成白牛,到虬湖一农户家做了十年苦役。为感谢该户人家小媳妇多年照顾之恩,白龙在刑满之际,决定带小媳妇一起上天。但因小媳妇睁眼偷看,龙尾断裂,小媳妇坠下人间。白龙遗憾,挂念虬湖。后值……[详细]
  哭九千七,南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哭九千七是流行在如东东部地区的一种伴随着丧葬仪式进行而哭唱的歌谣。由于旧时候受灵魂观念的支配,人们对灵魂既敬又畏。亡故人之魂离开肉体而去时,要搞一系列的仪式,诸如沐浴、着衣、换裤、穿鞋、梳头、下棺、出棺、烧床柴、化库、接桥、祭灵等。《礼记》规定,亲人死后男人只能呜咽而啼,女的则应边哭边唱,为送亲人赴阴间而忙碌。因此,在每一个仪式举行……[详细]
  肿溃灵膏制作技艺,南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肿溃灵膏由10多味名贵中药材,经由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对加工要求比较严苛,有的要用药船磨细,有的要用盂钵研磨,有的要用冲筒打碎,然后把部分中药放在纯正的麻油中浸泡,夏天一星期左右,冬天半个月左右,浸泡好后先用武火烧开,然后用文火慢煨直到把药材煎枯,停火用双层纱布过滤,把滤好的药油放进锅中烧开加入适当的黄蜡溶化,再加入名贵中……[详细]
  陈氏骨伤疗法,南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陈氏骨伤疗法为使用外敷药物制剂进行骨伤治疗的方法。陈氏骨伤外敷药物制剂分为续骨散和活血散,外敷通过皮肤渗透,刺激神经、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肿、活血化瘀、改善骨关节滑膜的炎症效果。陈氏骨伤外敷药起源于清朝年间慈禧御医马培之,经过严格的选材后按秘方剂量配置,制作时将不同的药材自然阴干或烘炒干,再经过粉碎、过苜、配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