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民俗文化

绍兴市民俗文化介绍第11页

  浦桥潮神节是纪念治水功臣陈贤(陈老太公)的节会。在嵊州,大小村落都建有陈老太公庙(也叫陈侯庙),而鹿山街道浦桥村的陈侯庙规模最大、香火最盛。因为陈老太公系嵊州鹿山街道浦桥村人,名叫陈贤,字希文,号恺山。陈贤一生与水结缘,治水有功,给剡溪、曹娥、钱塘两岸百姓带来平安和富饶。古时剡溪常发洪水,是陈贤沿溪筑堤,沿堤植芦种竹,狭窄处建闸节流,使之具泄洪、防旱情,利灌溉益百姓。宋绍熙年间,黄河决口,陈贤奉圣……[详细]
  紫砂又称“紫砂陶”,嵊州紫砂其前身为“老协兴陶厂”建于清乾隆年间崇仁镇赵马村,而后改称“复兴窑厂”,解放后更名为嵊县陶器厂。主要生产粗陶缸、钵、盆为主,因烧制的产品坯体呈紫色。70年代初开始研制紫砂产品,73年研制成功,填补了浙江紫砂空白,78年更名为“嵊县紫砂”(其厂名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全县生产紫砂工人到达2000多人。紫砂陶以陶土为原料,紫砂泥的化学成分也与……[详细]
  崇仁古镇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册封的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自南宋以来,人才辈出,单裘氏一族,就有4个进士,38名举人,仕宦者几十人。崇仁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群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详细]
  灰塑又名堆灰,是从砖雕和泥塑两种技艺派生出来的一种室外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唐朝就已经存在,以明清两代最盛行。内容有山水、花卉、鸟兽、人物、书法等,多以祠堂、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的装饰之用。灰塑工艺精细,它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表现形式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图雕式单个造型“单体”灰塑等。传统灰塑工艺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现存嵊州城隍庙、三界始宁城隍庙、崇仁玉山公祠、金庭观……[详细]
  嵊州根雕,据艺人朱仲贤(1935年生)忆述,均受开元周喜老(1912年生,已故)根雕艺术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家庭作坊始,逐渐形成新兴产业。嵊州根雕,利废成宝,点木成金,利用天然奇木,按天生形态加工,艺人通过看物有形、手随心移,以自然之理去改造自然之物,达到天人合一,题材深广,人物形象生动,但雕群体庞大。其中,郑剑夫、吴筱阳、周扬、郑兴国等人有几十件作品获省、全国和国际金奖,有的被国际友人收藏。郑……[详细]
  嵊州泥塑从历代寺庙中塑造的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神像中,反映出了民间艺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全国著名工艺大师柳荫多次回乡指导、辅导下,泥塑艺人人才济济,许多作品如宓风光《中国戏曲百脸谱》、《中华民族》、《千人脸谱》均获全国金奖,并多次出国献艺;张立人的组塑《九歌》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吕洪宝的《南海观音》、《大型雄师》受群众喜爱,订购不断,杭州开店10年产品打入上海香港,远销日本、美国等国……[详细]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的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越王剑古法铸造技艺技艺采取失蜡法和泥范法都离不开一个泥范的制作,而泥范的制作却有着很多的讲究。它既要耐得住高温,防止开裂,又要做到泥料细腻防止剑身表面粗糙。这是第一步。其次是调剂青铜;中国古代的青铜剑,主要为铜与锡的两元合金。一把越王剑的成功与否,调……[详细]
  藕粉是久负盛誉的传统滋养食品,营养价值丰富,药疗作用也较好,味道鲜美,入口香甜,老少皆宜。绍兴是江南水乡,种植莲藕、制作藕粉已有2000多年历史,柯桥区的柯岩街道、齐贤镇以及越城区的东浦等镇都有种植莲藕、制作藕粉的传统。上世纪60年代,绍兴藕粉年产量达100吨左右,曾经名噪华东。会稽山阴北部,很早就有百姓围涂。当地勤劳的人们将那些常年积水的低田、池塘、河滩、洼边排种荷藕,一直延续至今。并有世代搓制……[详细]
  扯白糖起源于明朝年间,曾经在江浙一带颇受欢迎,也很常见。扯白糖在上海被称作麦芽糖,是用饴糖(麦芽糖)与白糖溶解后熬成拔丝状,然后趁糖还未硬化时拉扯而做成的一种糖果。由于在糖中融入了清淡而有鲜味的饴糖,甜而不腻,富有营养价值。江南人种麦但不喜以麦食为餐,麦子除了用了酿酒外,让其发芽后熬糖也是一种食法,称为麦芽糖。以前,在浙江绍兴、东阳、义乌等不少地方,民间都有过年做扯白糖的习俗。扯白糖主要有熬、拉、……[详细]
  孟大茂香糕是清朝皇宫的八大贡品之一,科举时代,浙东考生赴京应试,常以香糕作干粮,故又有“进京香糕”之美誉。孟大茂制作香糕始于清嘉庆12年(1807)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孟大茂香糕创始人是一位糕店师傅,名叫孟宪正。孟宪正所在的“王金四房”年糕店,原来专营年糕、印糕。有一年,特多雨水,这家店生意清淡、店内积压了许多印糕。孟宪正眼看这批糕点有变质的危险,只好将印糕暂时用炭火烘焙,以便多贮存几日。不……[详细]
  木杆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测量工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人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开始使用木杆秤了,但根据现有文献和实物资料,只能推知在东汉早期(公元一世纪),木杆秤就已经作为商品交易的重要工具存在。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木杆称成为了商贸活动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衍生出了钩秤、盘称、戥秤等形式多样的木杆称,小可称量微末细粉,大可称量大型牲畜,木杆称在人们……[详细]
  《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据《竹书纪年》载:魏襄王七年(前312)四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足见当时越地造船业的发达。绍兴水乡密布的河网织就了浙东地区的内河交通,在与京杭大运河等水系相对接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上网络,聪明勤劳的绍兴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将用于交通、运输、休闲等多种用途的造船行业发挥到极致。绍兴的木船制作……[详细]
  裘亦海,主治中医师,师承习医,师授熟研歧黄绝技,学成后72年创办崇仁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传承中医中药,采用内外兼治,将炼制的接骨伤膏为嵊州西乡崇仁、北山、甘霖、长乐等地区病人广泛应用临床,得到了群众的好评。87年《嵊县卫生志》对他的艺术做了介绍,医师裘亦海,收治骨伤科病人较多。他的苏丹参、赤芍、生地、独活、白芷、木瓜等38种中药,按比例配方煎熬,制成接骨伤膏,对粉碎性骨折、关节类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详细]
  傅氏伤寒疗法是以“泄、清、透、开、补”辩治五法为手段治疗热症伤寒的传统中医疗法,为绍派伤寒疗法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治疗伤寒症上独树一帜,并被中医界广泛认可,在绍兴西部地区享有盛誉。绍兴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热多湿。湿温、暑温、冬温等一类温热病特多,人皆称之为“热症伤寒”。狭义伤寒是因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胃道传染病,来势凶险,病程长,预后差,早年多见。傅氏伤寒疗法创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创始人为绍兴湖塘人傅……[详细]
  骆氏化脓灸是艾灸直接灸以灸养结合、灸必气至、疮必化脓拨毒为基本特征的一种传统疗法。绍兴地处水乡,气候寒湿,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病多风寒。因此,治疗风寒湿痹等疾病见长的“骆氏化脓灸”逐渐成为越医的一个重要支脉得以传承和发展。骆氏化脓灸始于绍兴马山镇尚巷村骆氏第十二世世祖骆大宝(1827-1888),至今已传七代近二百年。其中-传人骆大三授徒数十人,是首批“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会员,首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