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舟山市民俗文化

舟山市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跳蚤会,又称“跳蚤舞”,是舟山民间赛会活动必有的舞蹈表演形式,约于清乾隆年间从定海传入,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22年前,舟山当地的农村在出会时就有这个舞蹈,但没有情节,没有人物,完全是男0、逗趣,夹在出会队伍中表演;第二阶段是在1922年,定海城乡又举行大规模的赛会活动,当时从上海请来的艺人扮相俊美,引人爱看;第三阶段是在50年代,把“跳蚤会”编成群舞。“跳蚤舞”的表演程式:不论是双……[详细]
  传说在岱山后沙洋的海底下栖息着一条断尾棕缉老龙。每当风暴来临,它会发出嗷嗷嗷的吼声。那声音传的很远很远,为岱山的渔家和过往的船只报警。要问这条好心的断尾棕缉老龙是怎样来的,那得从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中秋说起。那年中秋之夜,天上挂着一轮皎洁通圆的明月。月里的嫦娥心里高兴,怀抱玉兔在广寒宫里翩翩起舞。她那长长的袖子忽上忽下的舞动,无意间碰落了挂在树上的一粒桂子。桂子从九重天上掉下来落在后沙洋。那时刚好有……[详细]
  那是一个至今还山泉喷涌、水清如洌的水潭,450年前的故事注定了它要嬗变为一个凄风苦雨然而却是铁血忠魂式的英雄之潭,同分散于舟山群岛各地的抗倭遗迹一样,倭井潭和矗立其间的“抗倭碑”成为海岛历史上某段烽火岁月永恒的痕迹。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残余为戚家军所败,逃至长涂,遇久旱不雨,饮水缺乏,便霸占此潭,不让百姓汲水。当时岛上有一户人家,家人都已过世只剩下三姐妹,大姐二十岁,二姐十九岁、小妹十……[详细]
  岱山渔民画是一种海腥味浓烈的民间绘画,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岱山县民间美术工作者和渔民画画家的共同努力,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一个新型的民间艺术品牌,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岱山渔民画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借鉴雕刻、剪纸、刺绣、戏曲等古老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造型上运用夸张、抽象、变形的表现手法,注重画面的表现力;在用色上讲求明快热烈,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意向;在构图上……[详细]
  “打莲湘”(又称“打连响”),当地俗称“铜钿花棍”,此舞原为大陆乞丐来海岛求乞时的一种行乞舞,表演时手拿拐棍边唱边舞,颇受岱山群众喜爱。后来当地有人学了此舞,在出庙会时作娱乐性的舞蹈来跳了。目前还流传在岱山长涂岛、东剑岛、秀山岛、高亭镇等地。过去,岱山、舟山、宁波等地习俗大致相同,每逢丰收之年,人们为了庆丰收,总要举行各种迎神赛会,岱山有1庙,庙会名目繁多,内容相当丰富。各庙参赛的有大纛、头牌、鼓……[详细]
  岱山是我国著名舟山渔场的中心,自清中叶以来,不但成为渔业捕捞、交易、制作的重镇,而且也成为文化交流及传播的基地。来岱捕鱼的江苏、浙江、福建等省渔民,每年约二个月时间在岱衢洋面及附近东沙、衢山两镇生产、生活,海洋文化也随之产生了交流与传递,于是岱山渔歌也成了传唱或欣赏的载体之一。歌曲用岱山方言演唱,歌词近乎渔民口头俗语,中间插入语气词,如“哎格轮敦呦”等,歌曲旋律以民间民歌为基础,在节奏上以2/4拍……[详细]
  舟山走书,又称文武走书,舟山地方曲种之一,是一种以说、噱、演、唱为手段的曲艺表演形式,边讲边唱边演为其主要特点。在演唱上既有领唱,又有伴唱,很有韵味,非常动听,在表演上一人能担任很多人物角色。各类人物的动作模拟技艺较强,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文的,武的……以形动人。在说白中,轻重、快、慢、强、弱清析而有节奏。运用地方语言表达,易懂好听,通过叙事叙情演唱,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具……[详细]
  岱山渔家传统婚礼一般要经历“说媒”、“相亲”、“订婚”、、“发聘”、“飨仙”、“迎娶”、“贺郎”、“吵(闹)新房”、“掇花”、“回门”等10道程序。每道程序均有严格的要求,内涵丰富。其中“飨仙”一项花费最大,贫困人家一般用于长子,而富庶人家每子必飨。供祭“南朝一切圣众”时,要供全猪全羊,又供五大红木祭盘的贵重祭品,并放在硕长的由珍木所制的紫红色“搁几”上。同时要请喜乐队赞礼。民间曾有“穷好日(结婚……[详细]
  岱山儿童歌谣,历史悠久,是岱山居民在生产和生活动中集体创作的口头诗歌,它可以“见啥唱啥,想啥唱啥”,脱口而成。歌谣内容大都是以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为创作题材,反映海岛民情风俗,表达少年儿童爱憎、理想及各种思想感情,朴实自然,通俗易懂,具有相当浓厚的生活气息、地方特色与艺术感染力。“月亮菩萨弯弯个,碰着一个小囡欢。侬姓啥?我姓薄,薄薄,薄沙蟹;蟹蟹,蟹头颈;蒸蒸,蒸米饭。饭饭,饭镬凝;人人,……[详细]
  “解床”是岱山居民人生习俗,历史悠久,于宋朝流行本岛。解床又称祭床,祭床频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安床、结婚、育儿、生病、丧葬都要祭床。但本地流行的解床是婴儿出生三天后的解床习俗。其因由母亲在月子里常规不能外出活动,产妇一月内经常伴随眠床中,所以对眠床的床公床婆要祭祀;其次为对婴儿的健康成长,长大有出息,祝愿母子平安等等,要谢床公床婆的恩典,由此形成婴儿出生三天的解床习俗。解床,约黄昏时分,在床面前,……[详细]
  《岱山镇志》载:“岱山风俗,向称质朴。”渔民服饰自然也纳其中,形成“古朴”、“简捷”的风格。渔民服饰特点之一,则是适合海洋性环境和海上劳作。正如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所言:“海产渔民多穿短衣短裤,便于撒网捕鱼。”“笼裤”是东海渔民服饰中的特殊裤式,也是昔日服饰中最有特点的服式。海岛人的裤子男子多穿笼裤,腰头另出,便于系扎,一般裤脚较短,裤筒较大。“笼裤”的制作又有特点:一是单裤,用土布制成,……[详细]
  民国十三年(1924年),出身于岱中乡大交村的戎锦品先生在东沙古镇创办“鼎和酱园”,聘用本地技艺高超的水作师傅,制作适应当地数千群众和鱼汛期集于东沙周海岸数万渔民所需的可口食品,如酱油、酱豆腐、香干等产品,其中香干名列首位。随着时光推移,鼎和酱园历经风雨,但鼎和园香干独特的生产工艺却为后人所继承,并推陈出新。近年来推出小包装香干,以讲究卫生和延长保质期,是远近闻名的“岱山三宝”之一。鼎和园香干的特……[详细]
  传统儿童游戏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产生于人们生活实践中。过去生活水平不高,一些对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有益的传统游戏给海岛儿童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以至这些游戏代代相传。流传于岱山的传统儿童游戏种类繁多,一部分是由于各地人口流动文化交流所传入,另一部分则是岱山人民因地制宜创造且改编过的符合海岛地域特色的民间游戏。可以分为:1、体能竞技类:老鹰捉小鸡、斗牛、官兵抲强盗、挤窝猪、掰手腕、跳绳、跳胡同、抬轿子……[详细]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个地域围绕“孝”产生了许多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敬老习俗和礼仪。岱山居民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祖先崇拜”信仰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侍奉尽孝、祭祀怀念方面的敬老习俗。主要有1、传统节日中的敬老习俗。在春节、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中,子女都要看望父母及长辈并赠送礼物。据《岱山镇志》风俗志记载岱山……[详细]
  锡器制作在岱山当地称“打鑞”,制品称“鑞器”。锡器多用于庙宇佛寺、民间祭祀、婚嫁用品等。也有用高纯度的锡制成茶具、锡瓶、酒壶等生活用品类的器皿。桥头锡器在舟山整个地区享有盛名。有百年老店之称的“刘新茂锡店”创建于清末民国初期,其技艺家传至今,现有其孙刘小谜、刘永久及其徒刘生平仍从事“打鑞”。桥头锡器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一件成品制作要经过熔锡、压片、裁料、造型、焊接、锉磨、刮光、雕刻、擦亮等近十道工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