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民俗文化

黄山市民俗文化介绍第5页

  徽州剪纸是徽州传统民间艺术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它与徽文化的形成以及徽州手工技艺的发展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在徽州民间俗称为“铰花铲图”、“剪嫚嫚纸”。徽州剪纸的技法主要有剪、铲、刺、贴,图像种类主要有图案类、动物类、花卉类、人物类、组合的寓彩图。其特点构图对称,字画兼容,画面充实,疏朗相对。主要内容广泛,除了祭祖、庙会活动使用的装饰工艺品以及民间婚丧活动使用的喜花和冥货装饰,还有民间服饰鞋样的剪花……[详细]
  传统舞蹈跳钟馗中的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赐福镇宅圣君。关于钟馗舞,唐朝即有,后传入歙县,民间俗称跳钟馗、嬉钟馗。歙县的跳钟馗活动大都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进行,最有代表性的是流传在雄村义成、郑村堨田、徽城镇渔梁的跳钟馗。三地的跳钟馗在角色、装扮、表演套路、道具上都有不同之处,各有千秋。雄村义成跳钟馗,只有鬼卒而无五毒,主要以蝙蝠引路,驱五鬼,醉酒舞,喷火等形式来表演,着……[详细]
  徽州祠祭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祭祖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在徽州,最为重大的祭祖活动为祠祭。祠祭是在祠堂内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同宗族人聚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活动,要求非常严格,为报本之礼,一般由族长或宗子主祭。祭祀分族祭和房祭。族祭由族长主持,族长由族中年长辈高、儿孙繁衍、德高望重的人担当。房祭由各房头房长担任主祭。在黟县祠祭中如西递明经胡氏祠祀,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七为各族祭祀,由族长担任主祭;……[详细]
  采茶扑蝶舞,原名扑蝶灯,是流传在祁门西乡彭龙村的一种民间舞蹈。舞曲表现的是一群采茶姑娘在采家茶时被身边的彩蝶所吸引,因而丢下茶篮而去扑捉彩蝶的情节。最初在元宵节闹花灯时表演,由4个姑娘一手拿着花蝴蝶,一手拿着圆纸扇,作拍蝶状,且歌且舞。唱词为一年里十个月的花名和农事,意在欢庆新春佳节的同时,安排好一年的农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喜悦心情。经过县文化部门整理编排,195……[详细]
  板凳龙最初起源于宋代,属徽州民间舞蹈中鼓乐之舞,徽州各地农村均有留存,范围之广延伸至江淮之间,现遗存的典型板凳龙表演村落在徽州区潜口镇范围之内。板凳龙是一种流传于徽州各地的民间舞蹈,除龙头龙尾由竹篾纸糊扎在木板上外,龙身皆由一块块长约1.5米,宽约0.2米的杉木板连接而成。龙头内安有19盏蜡烛灯火,每节龙身安3盏灯笼,龙尾安有5盏灯火。板凳龙属于民间舞蹈,舞龙时必须配有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及燃放烟花……[详细]
  有“绿色黄金”之誉的屯溪绿茶,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四绝闻名天下。“屯绿”主要分布在古徽州,因为当时休、歙、婺茶商大部集中在屯溪开设茶号,毛茶都集中在屯溪精制,由新安江运往上海出口国外,故称“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屯绿制作可分三十七道工序,有几百种变化,须经十四天方可制成。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难为现代技术所代替,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清末民初,“屯绿”工艺为全国绿茶之最……[详细]
  被誉为“绿色金子”的历史名茶松萝茶,产于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福寺村的松萝山。松萝茶的采制是十分考究的,在明代,据明闻龙《茶》中就详细记载了松萝茶的加工技艺:“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茶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扇入铛,文火炒干入培。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详细]
  祭祖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在徽州最为重大的祭祖活动为祠祭。祠祭是在祠堂内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同宗族人聚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活动,要求非常严格,为报本之礼,一般由族长或宗子主祭,祭祀分族祭和房祭。族祭由族长主持,族长由族中年长辈高、儿孙繁衍、德高望重的人担当。房祭由各房头房长担任主祭。在黟县祠祭中以西递明经胡氏祠祀为例,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七为各族祭祀,由族长担任主祭;正月初九——正月十五为房祭,由各……[详细]
  轩辕车会是黄山脚下先民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车的发明者轩辕黄帝而流传千年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又称“车公会”或“车会”,是黄山脚下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相传轩辕黄帝在平定中原以后,伐淮夷至江南,带来了以车为代表的先进中原文化,当地山越部族遂将轩辕尊称为车公。后轩辕为-而栖身黄山,促进了中华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自唐天宝年间太平设县以来,仙源、甘棠一带民间就一直有以“车会”的形式来纪念轩辕黄帝的民俗。……[详细]
  祭祖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在徽州最为重大的祭祖活动为祠祭。祠祭是在祠堂内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同宗族人聚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活动,要求非常严格,为报本之礼,一般由族长或宗子主祭,祭祀分族祭和房祭。族祭由族长主持,族长由族中年长辈高、儿孙繁衍、德高望重的人担当。房祭由各房头房长担任主祭。在黟县祠祭中以西递明经胡氏祠祀为例,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七为各族祭祀,由族长担任主祭;正月初九——正月十五为房祭,由各……[详细]
  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由休宁何震等篆刻名家形成了一个徽州印人群体,人称“徽派”,促成徽州篆刻的第一个0期;清代康乾时期,歙县程邃等“歙四子”出现,变革创新,自成一体,形成徽派篆刻第二个0期。清朝晚期,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摒弃几百年来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自立新意,自成风格,从篆刻艺术界脱颖而出,创立了“黟山派”,影响了后来的易大厂、乔大壮、王福庵、李……[详细]
  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明万历年间(1573~1620)徽州版画最盛,从业人员很多。明正统年间(1436—),歙县虬村黄氏世代就以刻书为业,万历至清顺治年间(1573—1661)为徽派版画鼎盛时期。它由兴起、鼎盛、创新、传播外埠,已形成了完整的徽派版画体系。“徽派版画”是画家和木刻艺人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为“徽派”版画作画的著名画家主要有丁云鹏、吴廷羽、蔡冲寰、陈老莲……[详细]
  徽州地区自古以来不仅文风昌盛,而且盛产文房四宝。徽笔,又名“汪伯立笔”“新安笔”徽州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今黄山市)而得名。始创于北宋年间,据《新安志》记载:北宋年间,汪伯立在歙州府治创办“四宝堂”,四宝俱产,尤以毛笔著称于世。至南宋理宗时,谢暨知徽州,又曾以汪伯立笔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和婺源枣心砚一同入贡。至此,徽笔多以上供,历代产量极少,虽然曾有多种套笔,但均深藏于宫廷内府,鲜为人知,流传……[详细]
  西园喉科为歙县郑村郑氏24世祖郑以显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所创,因其郑氏祖宅名“西园”,俗称“西园喉科”。西园喉科至今已有十三代传人。郑氏第三代传人郑梅涧于清乾隆年间(1775年)创制的“养阴清肺汤”成为当时治疗“白喉”的灵丹妙药。该药比德国医药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冯贝林发明抗毒血清治疗“白喉”早一个多世纪。西园喉科承祖创新,反复实践,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发展完善。它治疗咽、喉、口腔疾病,针药……[详细]
  徽州祠祭是流传于徽州境内各宗族祭祀祖先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祠祭分族祭和房祭,族祭由族长主持,族长由族中年长辈高、儿孙繁衍、德高望重的人担当,房祭由各房头房长担任主祭。一般徽州宗族祠堂祭祖,有春祭、中元、秋祭、冬祭,先祖诞辰、先祖忌日等,最普遍和最隆重的祠祭是春秋二祭和冬祭。徽州祠祭按照朱熹《家礼》的规定,要求参祭人员必须整衣肃冠,严格遵循祠规。整个祠祭活动过程有严格的程式,其中由礼生读祭文,其祭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