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上饶市民俗文化

上饶市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横峰葛粉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葛源葛粉加工技艺历史悠久,系采自山中豆科藤本植物葛的根茎,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根据《横峰县志》记载:“隋末唐初,苏、冯二姓定居于盛产野葛的溪水源头,就开始采掘葛粉。”因横峰葛粉具有洁白晶莹、消暑祛火、润喉清肺、清热解毒等特点,明、清两朝葛源葛粉曾作为贡品贡奉朝廷。葛根易种,易加工,又是纳凉佳品,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卷七记载:“(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主……[详细]
  横峰傀儡戏(第二批省级)横峰傀儡戏,俗称吊戏,又名提线木偶戏。传自近邻玉山县和铅山县。元代时,玉山县就有观演“玉山傀儡天下绝”的诗赞(见《四库全书》贝琼《清江诗集》卷四)。今存紫鸿班、紫霞班、紫荆班仍有活动。紫鸿班年代最久。班内敬奉的两个孩童喜神,据称刻于明代。喜神的前胸、后背内藏有文字与传承之物,但一直封闭不可打开,班规有戒:不能随意示人。距今约有五百余年。清光绪元年(1875年)《横峰县志》载……[详细]
  铅山石塘桥灯(第三批省级)石塘桥灯是一项包含了灯、戏、舞等传统民间艺术的表演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石塘百姓为求来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每到正月初六,就举行灯会,而桥灯都是做为压轴戏,因此又被称为“缀大灯”。石塘桥灯工艺独特、制作精巧、式样繁多,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各类灯具已成为融手工、书、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灯艺品。石塘桥灯盛会是由当地民间组织自发倡议举办的,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案。桥灯……[详细]
  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河口镇历史上被称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八省码头”之称,先人曾用“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来描述河口镇当年经济之发达、市场之繁荣的盛况。河口镇在历史上,曾对江西乃至江西诸省的工商业产生过广泛影响。河口镇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四面八方有传统手工艺技能的手艺人前来落脚谋生。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详细]
  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河红茶全称河口红茶,其得名是因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对外贸易进入增长期,而产品多以集散地命名,由于闽赣皖各地名茶俱在铅山河口镇包装集散,然后分销各地,故统聚武夷山脉各产茶地而精制的红茶又名曰“河红”。河红茶是中国最早出口的红茶,受到欧洲上流社会以及皇室的喜爱。河红茶色泽乌润,高山韵香明显、十泡过后会出现薄荷清香;滋味醇厚、甘甜爽滑;汤色红亮、浓郁、清澈、有光圈;杯底香……[详细]
  铅山畲族民歌(第三批省级)江西少数民族以畲族为主,畲族聚居区以铅山为最,铅山则以太源畲族乡为最。太源畲族乡位于铅山县西南方,地处闽、赣两省边界,武夷山北坡山区,总面积78.5平方公里,人口1710人,其中畲族同胞230户,861人,姓氏为雷、蓝二姓。太源畲族乡的畲民大部分从福建汀州府(今汀州县)迁来,小部分从福建省建阳县、上杭县及本省贵溪县迁来。最早迁入太源畲族乡石潭坞的蓝姓畲民,是明嘉靖年间,至……[详细]
  玉山横街茅楂会(第四批省级)横街地处玉琊溪峡口水库以东一华里,东距玉山县城十二公里,自古以来为我县西乡水陆交通要道,是前往三清山、怀玉山风景名胜旅游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横街有座“桑田古庙”,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二前后举行盛大的庙会。时值茅楂成熟季节,庙会上有大量茅楂出售,成为庙会的一大特色,人们约定俗成地把桑田庙会称之为茅楂会。据桑田庙遗存碑文记载,桑田庙始建于唐末,后几经兴废,现存庙宇为清乾隆四十四……[详细]
  玉山罗纹砚制作技艺(第四批省级)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临浙江,西接安徽,南连福建,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交通通讯很发达。怀玉山脉横贯县境西北部,是赣、皖、浙三省的天然屏障。主峰云盖峰海拔1538米。山高谷深,云遮雾罩,林木葱茏,潭瀑溅玉。这里因古代江右四大书院之一的怀玉书院和方志敏清贫故事发生地而闻名于世。人文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在这莽莽崇山峻岭中蕴藏着丰富的优……[详细]
  玉山提线木偶戏(第三批省级)玉山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边界,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玉山经济活跃,文化繁荣,有关史料证实,玉山在宋代已形成戏曲活动中心。历史上,玉山“偶像迎神”的社祭活动非常频繁,而木偶戏就起源于“社祭”活动。因自古盛兴“社祭”灵像活动,木偶渐渐被尊为“神”,木偶戏得到很快的发展。受宋杂剧和南戏的影响,木偶戏在当时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风行一时,它的传播发展方向受当时的政治因素影……[详细]
  玉山班演艺(第二批省级)玉山县怀玉乡位于道教圣地三清山下,怀玉山既是道、佛、儒教活动频繁的名山,更是戏剧演艺活动的重要区域,“玉山班”演艺的诞生地,也是赣剧重要源头之一。怀玉山乡锦溪村村民爱好戏剧演艺活动,至今还保留玉山班演艺的活动模式。锦溪村素称“赣剧之乡”,因平日祭祀活动繁多,渐渐形成各种班社,统称为“玉山班”,即玉山戏班。“玉山班”由“剧目语言”“曲牌演技”“乐器道具”“服饰守旧”四大部分组……[详细]
  广丰洋口海参饼制作技艺(第四批省级)洋口海参饼,又名排饼,大约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1)已有大规模生产,历来是广丰糖坊业的知名品牌,家喻户晓的平民食品。海参饼原料,以面粉为主,有白糖、面粉、麦芽糖、碱粉等数样,其制作工序,科学而讲究,经过和面、发酵、搅拌、揉匀、切形、蒸烤、成品、熏干、包装即可出售。洋口海参饼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糕点。以洋口镇为中心,全县各地都有饼炉作坊,而且长期生产不衰,……[详细]
  广丰五都蜡烛会(第三批省级)广丰以农为本,重耕教读,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中和节,都要敬奉土地诞辰,举办隆重的祭社活动,尤以五都最盛,当地人称之为蜡烛会。届时每家敬献红烛一对、金鱼一缸,齐聚本家族“福德祠”(即土地庙)举行盛大的祭祀庆典。二月初二时还有一项内容就是“龙抬头”,全镇还要举行祭龙活动,预祝一年复始风调雨顺,大地丰收。各乡镇村庄的舞龙队伍争相竞技。各家各户在这一天还用面团制作成各种昆虫模型,如……[详细]
  龙溪祝氏宗祠的建造技艺(第二批省级)龙溪祝氏宗祠占地2583平方米,存有前厅、中堂、后厅三进,内置戏台、跑马楼及各式厅堂、厢房和“崇德”“报功”寝房。功能完备,错落有致。整幢建筑荟萃了赣、浙、闽、皖各种建筑技艺,建筑构件中的石雕、木雕涉及的技术涵量和内容极具地域特点。龙溪祝氏宗祠保存了宋代以来民间木作遗风。宗祠大部分为木质结构,堪称古代木作房建的样板。究其原因:一是木料就地取材,价廉而易搬运。如《……[详细]
  上饶自然门武术(第四批省级)上饶县自然门武术,起源于晚清时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始祖当时世人称之为“徐侠客”所创。经第一代传人杜心五,第二代传人万籁声,逐为世人所认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万籁声收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上饶人秦腊生为徒,幷将所学悉心传授,成为自然门第三代传人。到八十年代秦腊生有缘选中还在学校读书的上饶县人吕瑜为徒,倾囊相授平生所学,使吕瑜成为自然门第四代传人。至此,自然门武术在上饶……[详细]
  上饶串堂班(第四批省级)上饶县戏曲串堂班,是一种戏曲坐唱艺术。不化妆,不演剧,围坐一桌,所唱皆戏文,乡民多嗜之。清初,北方乱弹兴起,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进入赣东北地区的广信、饶州等府,与当地弋阳高腔、昆腔、宜黄腔相互融合,组成了一种新的花部乱弹戏曲(见清乾隆四十六年江西巡抚郝硕奏折)。上饶戏曲串堂班以唱乱弹为主,兼唱弋阳腔与昆曲。一班八人,分派生旦净末丑诸行,各司乐器一件,串唱各色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