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阿坝州民俗文化

阿坝州民俗文化介绍

  置身高山峡谷,坐看云卷云舒。那黑白之间的交锋,恰是藏文化的完美演绎,涤荡心灵。如今,藏棋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早已是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方式之一。两人手谈,足以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的震撼与神奇。民间流传的藏棋最常见的有:国王棋、孜久棋、狼和羊棋等十余种,现在人们说的下藏棋通常是指下成方棋。成方棋是通过国王棋、孜久棋的棋艺和棋术兼并吸纳并创新和发展而成,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成为中国最具传统棋艺的棋牌……[详细]
  地处川西北高原的羌族人民,在其历史背景下,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空间形态—碉楼,因而这里享有“千碉之国”的美誉。碉楼,羌语称“邛笼”,《后汉书•西南夷传》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过去,羌族碉楼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瞭望、防御、传递信息之用,也有身份、地位的象征之意;现在主要用作居住和仓储。羌族碉楼的外形有四角、六角、八角与多角。各碉底层全部封闭,而在二层开小门一道,自……[详细]
  茂县现存的羌族碉楼主要分布在沙坝、较场、凤仪、南新等地区。经碳14鉴定,多数建于明、清时期。茂县的羌碉建造技艺考究,施工时不制图、不吊线,外不搭脚手架,全凭砌匠的眼力和经验来工 作。从建筑用材和营造技艺特点上看,羌碉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1.石砌羌碉:砌墙讲究用料,石块平整面朝上、朝外,左右石料相互楔合,缝隙间用小石块楔紧再用黏土粘合,找平后再开始放置第二块石料。棱角石选料考究,多采用石……[详细]
  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的隆重节日,活动内容以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23个乡镇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在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的羌族分布地区也有流传。日麦节系由羌族平阳历而得名,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三至五天。从内容上看,这种羌年活动反映的主要是羌族早期农耕文化的状况,但从表现方式中仍然显现出许多游牧、狩猎文化和……[详细]
  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的隆重节日,活动内容以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23个乡镇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在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的羌族分布地区也有流传。日麦节系由羌族平阳历而得名,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三至五天。从内容上看,这种羌年活动反映的主要是羌族早期农耕文化的状况,但从表现方式中仍然显现出许多游牧、狩猎文化和……[详细]
  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的隆重节日,活动内容以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23个乡镇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在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的羌族分布地区也有流传。日麦节系由羌族平阳历而得名,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三至五天。从内容上看,这种羌年活动反映的主要是羌族早期农耕文化的状况,但从表现方式中仍然显现出许多游牧、狩猎文化和……[详细]
  藏族善于刺绣、纺织,精巧的工艺为其服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是藏族服饰地域风格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其刺绣,工艺精湛,针法不受经纬限制,适宜绣花草纹样;而嘉绒藏族编织由各种直线和几何形组成的纹样简洁美观,具有方折的力度感。因为杨华珍当年的这份选择和坚持,最终使羌绣、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3项工艺后来全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藏羌织绣。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详细]
  美丽而神秘的岷江上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十分悠久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主要聚居在阿坝州汶川、茂县、理县的高山峡谷之中。勤劳勇敢的古羌人,不仅以其独特精湛的建筑技艺闻名于民族之林,而且以其精美的挑花刺绣与能歌善舞著称。在众多的舞蹈中,“羊皮鼓舞”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文献记载:“羊皮鼓舞”原是羌族“释比”做法事时跳的一种宗教舞蹈,后演变为民间舞蹈。“释比”也称“许”或尊称“阿爸许”,是一种不脱离农业生产的……[详细]
  南坪曲子是流行于川西北高原九寨沟县(原南坪县)一带汉族(含少数回族、白马藏族)自弹自唱的民间艺术,曾经被成为“南坪琵琶弹唱”。在清朝雍正、嘉庆年间,由陕、甘移民迁入而流行。2008年6月7日,四川省九寨沟县申报的“南坪曲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587Ⅱ-88。“南坪曲子”(又称“南坪小调”、“琵琶弹唱”),南坪曲子的起源,据史料记载,清朝雍正、嘉庆年间,陕、甘……[详细]
  羌笛是一种由两根长约15至20厘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它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赤布苏、沙坝地区的羌笛是秦汉战乱年间由南迁的羌族人从西部地区带来的。据史料记载,西汉前,羌笛面上有四孔,公元1世纪时由音乐家京房加一高音按孔,成为五孔。东汉马融在《长笛赋》中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发展到……[详细]
  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铠甲舞”。“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据考证,“卡斯达温”最初可能是古羌部落在游牧、狩猎的过程中产生的祭祀礼仪。唐代以前,由于黑水河流域战事连连,它逐渐演变为将士出征前……[详细]
  㑇,白马人之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㑇舞一般有七、九、十一人表演。其舞蹈组合的第一套动作叫“纽”,一般在大型的祭祀活动和神灵面前表演,包括祭祀祖神和祀山;第二套动作叫“尕”,一般在场坝里表演;第三套动作称“央”,是一套祝福的舞蹈,多用于走村……[详细]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人,因依山而居,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地处茂县北部的曲谷乡西湖寨、河西村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瓦尔俄足”活动,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因是羌族女性为主要角色的习俗活动,当地人又称之为“妇女节”。瓦尔俄足的活动程序主要有:1.“瓦尔俄足”前夜的活动程序: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