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民俗文化

绵阳市十大民俗文化

抬阁(青林口高抬戏)
  “青林口高抬戏”指流传、活跃于川西北地区江油青林口古镇的一种民间乔妆戏表演样式。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江油市的青林口都要举办传统庙会。当地这一习俗已沿袭多年,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扎高抬、唱大戏。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年代久远,已成习俗,每逢会期,必有表演,十里八乡,观者如潮。“青林口高抬戏”表演不需要舞台戏楼,也不要专业艺人造势,它的主要特征是:用艺术手段将民间传说中的故事物化为鲜活的艺术形象并以戏剧片段的形式定格于高台之上,再以人力将其托起以供观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它不仅能满足近处围观者的需求,也给稍远处群众提供了看戏的机会。这是高抬戏不同于其它戏剧表演形式的根本区别。不仅如此,高抬戏的表演还把戏剧造型与民间绑扎工艺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详细]
潼川豆豉酿制技艺
  潼川豆豉是四川省三台县最具盛名的汉族传统调味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潼川豆豉是高蛋白质原料大豆酿造,颗粒松散,色黝黑而有光泽,清香鲜美,滋润化渣,后味回甜。2008年,潼川豆豉酿制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三台县志》记载,潼川豆豉的创始人是湖广填四川时从江西迁徙而到潼川府的。潼川豆豉曾被列为宫廷御用珍品,其发展史可以看做是一部地方文化发展史的缩影。潼川豆豉的酿制,首先要优选原料,酿制的原料多取自涪江流域的黄豆,这种大豆颗粒大小如花生仁,酿出的豆豉质量最佳。潼川豆豉生产日期多选择在冬、春两季,温度低,发酵效果好,尤以冬季生产贮存到次年六月的成品质量最佳。潼川豆豉酿制技艺严格,制作考究。潼州豆豉泡料要求的温度在40—50℃。蒸料使用木甑(蒸桶),火力要猛,蒸制……[详细]
文昌洞经古乐
  文昌洞经古乐是四川省梓潼县的汉族宗教音乐,起源于古蜀人的祭祀音乐,它因在四川梓潼七曲山用于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是谈演《文昌大洞仙经》时的伴奏音乐。文昌洞经古乐音韵高雅、风格朴素、品种繁多,具有一种高雅、淳厚的格调,它将汉族宗教音乐、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熔于一炉,在乐曲、乐器、演奏技艺,成为宝贵的汉族民间艺术瑰宝。2007年3月1日文昌洞经古乐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文昌洞经古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昌洞经古乐起源于南宋乾道年间梓潼县七曲山文昌祖庭——大庙,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七曲山大庙既是文昌宫观之祖庭,又是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文昌帝君持诵元始天尊所授《大洞仙经》而得道成仙,崇拜文昌者谈演《大洞仙经》而产生了流传后世的洞经音……[详细]
跳曹盖
  “白马-跳曹盖”是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境内聚居的白马-的一种古老的驱邪祭祀祈福活动。白马-历来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不信喇嘛教,不吃酥油,每年的正月各寨子都要“跳曹盖”祭祀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跳曹盖整个活动包括:宰羊念经、引出曹盖、镇邪、劈魔、祭祀山神等几项内容。“曹盖”与“白该”的舞蹈是整个“跳曹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跳曹盖的活动一般历时两天。这两天中,全寨子的人共同分享羊肉、烧馍,边跳圆圆舞边饮青稞酒,大家都非常兴奋,情绪热烈。跳曹盖其实就是白马山寨的狂欢节。平武“郡连氐羌,境带灵山,其地四塞,山川重阻”,自古就是氐羌人居住的地区。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就开始设置县级建制刚氐道,隶属广汉郡。早年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因种族与居住地不同,分别被称为“白马番”、“白草番”和“木……[详细]
5、羌年
羌年
  “羌年”是指产生并流传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东接江油市,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东经103044’至104027’,北纬31049’至32013’最高海拔4769米,最低海拔540米,相对高差4229米,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北川羌族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环境中,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在节日庆典方面,便鲜明地反映了羌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其中最为盛大隆重的就是“羌年”,羌族人民的新年,农历的十月初一。为了和汉族的春节相区别,又称为“羌年”或者“过小年”,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羌族原始宗教的上坛经典《木姐珠》上说,天神木比塔的幺女儿木姐珠,执意下凡与羌族青年斗安珠结婚。临行时,父母给了树种、粮食和牲……[详细]
禹的传说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距离省会城市成都160公里,距离中国科技城绵阳城区50公里,辖22个乡镇,总人口22万人。北川于北周天和元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封建社会,长期由当地土司管理。1987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北川按少数民族县对待,2003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同年10月25日,北川人民举行了隆重的羌族自治县成立庆典。北川,古属西羌,亦称西夷。《孟子》说:“禹、西夷之人也”。《史记》云:“禹生西羌”。《竹书纪年》说:“修已背剖而生禹于石纽”。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川西北置郡设县,北川属汶山郡广柔县。杨雄《蜀王本纪》、谯周《蜀本纪》……[详细]
四川手工剪纸(涪城剪纸)
  剪纸艺术在我国四川分布不均而且稀少,特别在四川南方剪纸艺术弹指可数,又特别象黄英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最能代表中国川西风格、代表川西本土艺术特色的剪纸艺术可说是独一无二。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工具也很简单。在纸发明之前,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剪纸的,在有纸之前,用其它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只能说是剪纸艺术的前身。农村里面剪纸最为普及,最易上手,效果立见,纸材料成本又低廉,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最适合人们闲暇时制作,因此随处可见剪纸。熟练的民间艺术只打腹稿就能够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样,专业艺人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称为“刻纸”。经起稿,剪刻,揭离,修整,粘贴而成,一次可作数十张,蜡板是用黄蜡等材料自做的,非常讲就。此外还有撕纸,基本指的是撕外大轮廓。现在有很多西画美术作者出创作起了民间艺术剪纸,这些剪纸看上去再现……[详细]
毛笔制作技艺(柄林毛笔制作技艺)
  文房四宝中的毛笔,毛笔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即从汉代至宋末千余年的历史。唐代,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诞生了中国毛笔两大制法之一的,以制笔名家诸葛高为代表的“诸葛派”就开始繁荣。然而毛笔制作产业在我省分布稀少,尤其在办公环境现代化、信息化的客观环境及其它各类书写工具的普及下,其社会需求大幅减少,毛笔制作学习时间长、收入微薄,加之现代青年一代难以静心制作,所以毛笔制作已濒临失传。毛笔的主要材料:羊毛、狼毫、紫毫等和各种竹类、优质木材做的笔杆,工具主要是牛骨梳、水盆等自制工具。毛笔制作产业在六、七十年代十分壮大,在四川至少亦有几百家之多,绵阳当时就六七十家制作毛笔。炳林毛笔凭借独特、优良的制作技艺和良好的信誉度生存至今,现在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目前在全省全国都有名气,除了继承祖辈多年传统技艺之外,他还多……[详细]
雎水春社踩桥会
  “过桥拜”:又称“拉保爷”、拜干爹,孩子多病,或认为三、六、九岁有“关口”,就要找保爷保他过关。孩子父母事先备好酒菜,用一提篼装好,再准备好“桃弓柳箭”,一大早把孩子抱到桥头等候,看到端庄的男人,立即把孩子抱上去请他取名字,让孩子给他叩头,拜为干爹。娃娃拜狮:缝社这天,必耍狮灯。父母把有“灾星”的娃娃抱给笑头,笑头抱着娃娃给狮子拜三拜,在狮子肚子下面钻三次,再在狮子嘴里放一次,最后扯一根狮子胡须,拿一根红布条与狮子的胡须一起捆在娃身上,就拜结束了。“消灾”“丢药钱”:人们来到桥上,把自己或家人用过的帽子、衣物等抛到河里,有人抛下的衣物还是新的,以此“消灾免难”。还有“丢药钱”,人们来到桥上,把钱币抛到河里。届时,桥上丢钱物的人不计其数,桥下捡钱物的人不计其数,有的人一天要捡好几百甚至一千多元……[详细]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平武)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产生并流传于平武。古羌人的民居大多以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其住房就地取材,以块石砌成,谓之碉楼,兼有居住和防御之功能。羌寨的碉楼墙体都很厚,不但外墙厚,房间之间的隔墙也很厚。砌墙所选用的石头,必须是又薄又宽的块石,第一层如果竖着铺,第二层就必须横着铺,这样可以让石头与石头之间形成抓力。砌墙时必须两面都整齐,中间还要用大石头填心。此外,黏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修建羌寨的房屋都是采用粘合力特别强的黏土砌筑。石刚土柔,这些黏土不但能起到很好的连接和铺垫作用,也能使整个砌体变得结实并增强其刚度和强度。同时,房间的层高比较低,一般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只有三层,功能极为合理,碉楼建造时都是采用现地建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传统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碉楼层次不一,结构严密……[详细]

全部绵阳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