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保山市民俗文化

保山市民俗文化介绍

  昌宁苗族服饰流传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街乡的苗族村寨。其原料主要为当地生产的火麻土布。当地苗族人民将火麻剥出的麻丝用手摇机纺成线,再用土布机织成火麻土布。苗族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在麻布缝制成的衣裙上缝出各种图案,抒写出自己的梦想与渴望。一套完整的苗族妇女盛装包括包头、上衣、披肩、围腰、腰带、短褶裙等大小十八件套,被形象地称作“十八一朵花”。用色大胆是昌宁苗族服饰的显著特点,其色调以红、黄、橙、……[详细]
  端阳节也叫端午节,每到节日前后,保山满城满街皆花,群花争奇斗艳,汇成南国特有的花街花市。节日里花药鸟虫鱼一应俱全,尤其是万种花、千种树、百种草,连街塞巷,如海如潮,令人叹为观止。追溯花街的历史,与保山的开发有关。保山(永昌)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公元前四、五世纪,途经保山前往缅甸、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即已形成。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即设置县级行政机构,此后,不断有中原及江南移民迁……[详细]
  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布朗族山歌曲目繁多,内容丰富,歌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浓郁。布朗族山歌唱腔圆润委婉,明亮清晰,有特殊的颤音和滑音,尤其在女声中最为明显。一般有独唱、对唱、群唱三种形式。普遍流行的山歌有10个类别:古本山歌、盘花名、姊妹山歌、跑马山歌(又称花花山歌)、盘菜名、盘药名,盘山名、甲子山歌、盘天河、造大船。其中,古本、盘花名、盘天河、造大船和……[详细]
  皮影戏是在腾冲县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俗称皮人戏、皮戏、灯影子。相传明洪武年间由中原传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经过本地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创新出“西腔”和“东腔”两大流派,唱腔多样,剧目丰富,对白风趣,深受当地民众和周边各民族同胞喜爱。腾冲皮影戏剧目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等,尤以三国戏、列国戏等连台本戏居多,据统计有近400出。数百年的皮影戏演出活动足迹遍及腾冲城乡和滇西的许……[详细]
  腾冲皮影是一种云南腾冲民间喜闻乐见、流传久远的汉族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云南省腾冲县一带,当地称“灯影子”、“皮人戏”,还有的叫它“土电影”。影人多以牛皮制成,形体较大,高约50厘米,造型朴实,圆线用得多。腾冲皮影戏于明洪武年间从湖广、四川一带传入,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200多年,至今仍保持经常性演出活动。相传在明初由来自江南、湖广、四川等地屯军边疆的移民带到腾冲。由于地域、语言的差异。腾冲皮影戏有“……[详细]
  民谣《阳温暾小引》又名《吹烟调》,约成于清道光年间,流传于腾冲县和顺镇一带。和顺古名阳温暾,地处腾冲通往缅甸的交通要冲,是有名的侨乡。旅居国外的和顺人在外拼搏奋斗,企盼落叶归根,对故土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阳温暾小引》是后人实录当年滇西边地男人在家乡成长、出国谋生的种种经历,用村言俚语、半文半白等写成的歌谣,是当时滇西人到东南亚谋生的一部“出国必读”指南,也是一部用于告诫乡人的劝世歌谣。《阳温暾小……[详细]
  早在明末清初,湖北人源于古老的青阳腔,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曲,被称为清戏,又叫做湖北高腔,曾流传在襄阳、荆州、黄冈等地,成为颇具影响的地方剧种。明代,云南腾冲甘蔗寨,因其特殊的地理,成为了腾越至缅甸南线古道上商旅、马帮、军伍必宿的驿站。上世纪50年代后,甘蔗寨也兴起了办学之风,在佤族中培养出了一代代初具汉文化知识并倾心于汉文化的村寨文人,而过往的商贾军民中,也给甘蔗寨带来了内地的雅俗文化,其中就有熟……[详细]
  傈僳族同胞分若干支系,居住在云南保山高黎贡山莽林深处的俱为“花傈僳”,其妇女服饰也显得特别“花”枝招展。每当节庆之期或山寨人家操办喜事,那五彩缤纷的傈僳妇女便成了本来就富有诗情画意的边陲山水的一道最为明丽的风景线。据说,傈僳族是大山的民族,因而对大山的一切都充满了感情,尤其是对林中飞翔的鸟儿更是千珍百爱,并刻意模仿-傈僳女最可心的连衣裙便是集中了几种最美丽的“鸟衣”的颜色制作的。这种花裙的特异之处……[详细]
  腾冲县是东南亚珠宝玉石的集散地和加工地。来凤山明朝蔺山墓0土的玉带钩和《徐霞客游记》对腾冲翡翠和玉石加工业的细致描述,均说明腾冲玉雕历史悠久。地方志中记载腾冲1949年前从事翡翠加工的作坊曾一度达到100多家,工匠超过3000人。清光绪《腾越乡土志》记载了清末腾冲玉石加工的盛况:“……制朝珠、手镯、簪珥、各玩器,琢磨之声达昼夜,彻通衢。居肆成事者数百人,散处村落者数千家。”腾冲玉雕造型和表现内容十……[详细]
  腾冲农民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群众性绘画活动中产生并形成的,与我国民族民间传统美术及手工艺品如剪纸、面塑、泥人、皮影、窗花、板画、年画等一脉相承,其整体艺术水平已不低于我国著名的金山、户县农民画。腾冲农民画以傣族、傈僳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为作者为创作主体,民族特征十分鲜明,先后有多幅作品参加全国性展出并获奖,上百幅作品在省里展出,十多幅在国外展出并被收藏,多幅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有近百人次获国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