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 > 日喀则民俗文化

日喀则民俗文化介绍

  彩砂坛城绘制,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彩砂坛城绘制,起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的传统美术。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供奉的对象之一。以七彩沙粒按严格的比例、结构、内容等堆砌而成,在台座上勾勒好轮廓后,由中心开始,方圆相间,逐渐向 扩散绘制。除沙砌外,坛城还有手绘、木雕等不同的制作方式。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是……[详细]
  藏族的毛织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品以围裙和地毯最为著名。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织围裙在藏语中称为“邦典”,具有装饰、耐寒等功能。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镇是藏族围裙的主要产地,因而有“邦典之乡”的美称。杰德秀镇生产毛织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生产围裙也已有五六百年。在历史上,该镇店铺众多,家家户户都拥有一台或多台织机,所织造的氆氇曾为历代贡品,相传文成公主所穿的氆氇服装便产于该镇。经过世代传承和改进,杰……[详细]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主要有佛像、各种法器(如转轮、密宗金刚杵)、香炉等,而尤以藏族刀具最为著名也最为常见。藏族腰刀刀面净光,刀刃锋利无比;刀把(柄)用牛角、硬木(如枣木)制成,并缠以铜丝、银丝;顶端箍铜皮,并镶以黄铜或錾刻图案。刀鞘也十分讲究,上刻龙凤、虎狮、花卉鸟禽等图案,有的还缀以宝石和玛瑙,风格华贵富丽。藏刀既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著名的藏族手工艺品,深受艺术收藏家、……[详细]
  日喀则市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厂的加工工艺历史悠久,据考证,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从尼泊尔请进工匠,在鲁定(现日喀则南边)建立加工场地,专门组织加工寺庙用品,从那时起扎西吉彩就成了西藏金银匠最集中、产品质量最好的一个村子。扎西吉彩村原本就有金银铜制作的传统,这种手艺只在家庭内部传承,从七世班禅将他们作为扎寺的专用作坊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加工工艺的高超和加工品的精美,扎西吉彩在藏区享有很高的声誉。1……[详细]
  扎念作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藏族传统乐器之一。传至藏族地区后藏一带,在拉孜县广受欢迎。拉孜县素有“堆谐之乡”的美誉并以弹唱扎念闻名于世界,我县扎念加工在县区域内略有分布,最出名的为彭措林村的扎念合作社,而群培(伦珠)作为县级扎念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制作的扎念音质,音色及做工比起其他技艺人更为出色。传统的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马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身多使用桑木、桦木、松木以及核桃木制……[详细]
  江孜达玛节藏语意为跑马射箭,是集体育竞技、文艺表演、物资展销为一体的藏民族传统节日。它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一带,时间在- 四月十日至二十八日。据传绕丹贡桑帕巴桑布是萨迦王朝的内务大臣,又是江孜法王,在群众中颇有威望。帕巴桑布去世后,其弟子每年设祭以示纪念。后因战乱,祭祀被迫中断。至- 火鼠年(1408),绕丹贡桑帕担任江孜法王,遵照父亲贡桑帕的遗嘱恢复祭祀。这一年- 四月十日至二十七日,绕丹贡桑……[详细]
  夏尔巴人主要分布在日喀则西南部聂拉木县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定结县陈塘区和定日县的绒辖区等地,在印度和尼泊尔境内也有一些分布。“夏尔巴”在藏语中是“东方人”的意思。夏尔巴人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婚姻制,但是存在着引人注目的抢婚习俗。据老人说,过去夏尔巴人抢婚的习俗十分普遍,有的地方抢婚几乎成了结婚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代夏尔巴人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双方父母商定了一门亲事,但是瞒着姑娘一人,或者跟她……[详细]
  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也称“跳神”。“色莫钦姆羌姆”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僧人表演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羌姆。在藏语中“色莫”是观赏的意思,“钦姆”是大型的意思,“色莫钦姆羌姆”即观赏大型宗教舞蹈之意。公元1617年(1第十绕迥火蛇年),第四世班禅洛桑曲吉坚赞时,扎什伦布寺建立了“阿巴扎仓”(密乘僧院);公元1647年(1第十一绕迥火狗年),大师78岁时参照桑耶寺历年“曲足”宗教节举行的“莲花生八名号……[详细]
  江嘎尔藏戏发源地在仁布县江嘎山沟。江嘎尔藏戏演出的剧目有《曲杰诺桑》、《阿佳朗萨》、《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公主》,有时也演《热琼娃》。演得最有影响的是《曲杰诺桑》,据说是戏师那加根据定钦云巴·才仁旺堆写的《诺桑传记》和八世班禅、多仁班智达二人写的一些书之精华,编演成当时的藏戏《曲杰诺桑》,因此也出了名。江嘎尔藏戏的影响仅次于觉木隆,是一个富有代表性的剧团,唱得好是它的特点,类似汉族戏曲中的文戏,很受广……[详细]
  湘巴藏戏——也称“常·扎西直巴”。五世0时一个贵族叫扎西直巴,后来当过嘎伦。他命家乡南木林“多确·常”的人学习江嘎尔藏戏,组织了一个藏剧团,逐渐演唱流行起来,因为都是在南木林山沟中的香河边,就被称为香巴藏戏。而后来,嘎厦的“则恰列空”登记为“常·扎西直巴”。八世班禅、九世班禅对湘巴较为重视,扶持了一段时间,逐渐壮大,自成一派。主要流行于南木林县的多确、卡则、琼、山巴等地。解放前夕的戏师根角,才艺出……[详细]
  迥巴藏戏团是我国藏民族戏剧中最为古老、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我国藏戏以蓝面具藏戏为典型代表,而蓝面具藏戏是从迥巴藏戏班首先创建起来的。相传藏戏始祖汤东杰布在六百多年前为造福雅鲁藏布江两岸人民,在其家乡日吾齐的江上修建铁索桥,为此募捐资财,以前藏区白面具藏戏形式为基础,创建了第一个蓝面具藏戏班。迥巴藏戏最早是以藏戏《顿月顿珠》而受到第十三世0时期的拉萨市民欢迎的。他们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智美更登》、《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