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甘南州民俗文化

甘南州十大民俗文化

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
  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源于安多地区,安多是藏族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佛教后弘期之策源地,这里拥有特殊的宗教地理、奇异的人文景观以及雄厚的宗教基础。尤其是格鲁派跃居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后,安多地区便成了格鲁派的重要道场,寺院林立,形成了以青海的四大佛寺和以甘肃的拉卜楞寺为母寺的寺院网络系统,从而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歌舞音乐,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更为宗教寺院所拥有。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佛殿音乐“道得尔”和粗犷有力、令人生畏的宗教法舞“羌姆”,不仅以神秘的色彩和独具的形式服务于宗教,而且以特殊的手段继承和发扬了藏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文化,传统沿袭到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让世人感知、回味、获益。安多地区的众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拉卜楞的佛殿音乐最负盛名。它自产生的二百多年来,以优美舒缓的色调、典雅肃穆的旋律、鲜明规整……[详细]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藏族民歌,是指形成和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地区的民歌形式。甘南民歌感情充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一般无变化,原生态的藏族民歌无音乐伴奏。藏族民歌的歌词既有旧传又有新编,常常以旧调填新词来演唱,歌词内容神化色彩甚浓。2008年,甘南藏族民歌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甘南地处青藏高原的东端,这里自古就是内地通往藏区的主要通道,是内地与藏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成为安多藏区的政治文化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甘南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人文景观。有专家认为,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歌,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文产生和运用后,不仅促进了藏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发现的藏文文献中看,古代……[详细]
龙神赛会
  龙神赛会(俗称“跑佛爷”)是流传在甘肃省临潭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习俗,奉祀十八位龙神,大多是明代开国功勋或皇亲国戚。在供奉的18位龙神中有15名是男性,3名是女性,涉及9个乡镇181个行政村。平时,这18位龙神分别供奉在不同的庙里,每个庙有各自的庙会,庙会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一般为期三天,从农历正月初九到九月中旬,几乎庙会不断。每逢端午节时,各庙所在地的群众将自己供奉的龙神抬到洮州厅(原县城新城镇)举行跑佛爷、接迎会、献羊、降香、入城隍庙(龙神殿)、踩街等仪式,仪式隆重,场面热烈。临潭、卓尼、岷县、康乐、渭源等县群众都前来参加,最多时达8万余人,场面非常可观。龙神赛会活动分布于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新城镇,信仰民众包括临潭、康乐、卓尼、岷县的汉、藏、土等11个民族。在岷县的铁城地区也有常爷信仰,……[详细]
赛马节
  赛马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民闲暇之余的-,交流农牧业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民族精神的展示。在所有的民间传承的藏族节日中,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并且此项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藏族的节日民俗中,赛马常以主题的形式在节日中显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对马的浓郁感情基础之上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赛马文化。传说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雄狮大王格萨尔,13岁时在桑科达久滩赛马夺冠,登基称王,从此草原有了赛马节。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举行-,来自甘青川各地的观光游客云集,帐篷如云,万头攒动,煞是热闹。  赛马前十天半月,牧民们就开始驯马。驯马的方法是每天给马披裹毡子跑两次,早、午、晚要牵马到河中洗澡。一般要让马在水中泡到肌肉发抖再牵上岸慢遛。这样训练过的马耐力好,跑起来……[详细]
藏医药(甘南藏医药)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甘南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丰富多样,制药原材料60%产于境内。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日照时间长,甘南的药物活性成分很高。公元7世纪,藏医药学传入甘南地区。甘南藏药经过适时采集、妥善干燥、区分新旧、加工去毒和特殊的炮制工艺制成,其药性柔和、配伍恰当,疗效格外显著。甘南藏医药治疗方法较独特,主要有内服法(十种)和外治法两类。外治法包括柔治(熏疗、药浴、涂擦三种)、糙治(剖部放血、火灸、棒刺三种)和峻治(剪割、截断、牵拉、清除四种)。从史书记载和现有器械图谱看,曾达到进行开颅手术的技术水平。甘南藏医药是藏民族文化的独特创造,以甘南藏医药知识体系为核心,又与宗教、哲学、天文、物候、民俗等文化门类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藏族人民的疾病观、社会观、自然观……[详细]
卓尼洮砚制作技艺
  甘肃洮砚,即洮河绿石砚,是中国名砚之一。洮砚制作创始于唐,盛行于宋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洮砚色绿形雅,质坚而细,莹润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长久以来享誉海内外,是文房四宝中的珍品。洮河绿石产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卓尼县、临潭县、岷县交界的喇嘛崖一带峡谷中。洮河矿带三面环水,砚石长年受湿润之气滋养,石质坚润细密,淡绿色中含有墨绿色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流水、云霞、清漪、雾霭等天然纹理。以之制作成砚,由于石质湿润,可以呵之成珠,下墨既快又细,发墨生光,贮墨砚中,经月不涸不腐。洮砚造型主要分规矩形砚和自然形砚两种,砚体由墨池、水池和砚盖三部分构成;按款式分,则有单片砚和双片砚两种。砚面往往以图案和文字装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图案是龙凤和原始宗教器物。洮砚采用手工制作,生产流程大……[详细]
插箭节
  插箭是一项祭神活动,依其所祭之神类的不同,所称名讳也不同。如祭 神的叫做拉托(藏语音),祭战神的叫做化卡尔(藏语音),祭山神的叫做拉卜则(藏语音)。插箭的程序有备物、煨桑、插箭、扬隆达、赛马等项。通过插箭活动,藏族人民祈求山神除灾灭祸,人畜平安。……[详细]
夏河香浪节
  “香浪”意即采薪,相传,过去拉卜楞寺派出年轻僧人到山野采集煨桑的柏枝和燃炉熬茶的柴薪,因路途遥远,当日无法返回,便露宿山野,少则两日,多则数日。僧侣们便借这个机会在途中开展一些下棋、叠罗汉经轮、手球等富有生活情趣的文娱活动,久而久之,居住在寺院附近村庄的人们也竟相效仿,把僧人的这种活动当做一个劳动娱乐风俗推广并传承了下来。香浪节开始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每年农历六七月间,正值草木茂盛、鲜花盛开、牛羊肥壮的好时节举办。城乡藏族群众或合家而出,或邀约亲朋,穿上节日盛装,纷纷到各自村庄附近的山头或平阔的草地上,依山傍水,扎起帐篷,搭灶野炊,欢度数日。……[详细]
香浪节
  香浪节是甘南的传统节日,是一种群众性游山活动。香浪节源于上山采薪。“香浪”的藏语意思就是采薪。为夏河拉卜楞寺首创,第四世嘉木样为保护寺院周围生态环境,避免乱砍滥伐,规定每年-三、四、五、六、八、九月为进山采薪日期,过了香浪日,一律不准进山砍柴。  过去寺僧每年这个时间进山伐薪,因路途遥远当日不能返回,遂选择依山傍水处露宿野营,多则数日。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演变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喜爱的传统节日。农历六七月间,当高原上鲜花盛开,遍地似锦的时候,农牧民群众乘草盛花艳、丰收在望的大好时机,身着华丽的藏服,纷纷来到景色宜人处,“安营扎寨”。 草原上各色帐蓬星罗棋布,把夏日的草原装扮得无比绚烂。香浪节时间并无统一规定,短则一周,长达月余。节日期间人们烹牛宰羊,煮酒熬茶,尽情享用美味可口的系列传统藏餐。以村为……[详细]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欢度此节,各地民俗大同小异,而甘肃省舟曲县别具一格,独有特色,与国内外闹灯会不同,世界绝无仅有。素有“小扬州”、“赛扬州”之称的舟曲元宵楹联灯会,据传:灯火兴隋唐,对联盛明清。活动主要由楹联松棚大会、十五庙会、十九“迎婆婆”为主的内容形式组成。在舟曲年小十五大,从正月初八始,县城四街两关就组建各自的灯会组织,划定各家地段,每家负责各自地段的立架、挂灯等事宜。灯对架多达800多对,楹联达2400余幅,方灯和彩灯达1170条只。十四日晚燃灯,以灯对为主体,方灯、彩灯相间;各家门口悬挂彩灯,城内街道顿时变成曲径回环、一望无际的灯的海洋和殿堂。入夜华灯齐放,游人如织,全城男女老少上街赏灯。至到十九晚,九街灯对列火树,万幅书联绽银花。家家走桥赏画,处处观灯吟联。(舟曲称圣母娘娘为……[详细]

全部甘南州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