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湖州市民俗文化

湖州市民俗文化介绍

  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湖笔的发源地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善琏制笔业约始自晋代。据清代同治《湖州府志》载:“(善琏)一名善练,……居民制笔最精,盖自智永僧(隋朝人,名王法极,王羲之七世孙)结庵连溪往来永欣寺,笔工即萃于此。”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湖笔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到了元代,湖笔名声鹊起,奠定了毛笔之冠的地位,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湖笔纯由……[详细]
  紫笋茶又名“顾渚紫笋”,产于浙江省长兴县。其名由《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论述得来,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乃“上品中的上品”,茶圣陆羽称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紫笋茶的制作要求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完成。制成的极品茶芽味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尝之齿颊甘香,回味无穷。唐诗描述:“牡丹花笑……[详细]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是一种烘青茶。白茶自古种源难得,茶树难养,以野茶为稀贵。据宋赵佶《大观茶论》记载:“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安吉白茶以白、活、香、鲜、清为特色,其鲜叶、干茶均叶白脉绿,颜色鲜活,茶叶汤色清澈、透亮,鲜味足,香气高而持久。安吉白茶手工炒制过程分为:采摘、摊放、……[详细]
  花鼓戏是湖南地区最有影响的地方小戏,它是由各地农村劳动山歌、民间小调、灯舞和对子戏、地花鼓发展起来的。大约在十八世纪末,各地陆续出现了不同名称的花鼓戏雏形,十九世纪中叶,各地花鼓戏一方面由凑拢的临时戏班和半专业戏班、专业戏班发展,另一方面由演出“二小”戏向“三小”戏、多角戏发展,先后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剧种。特别是它吸取了各地方大戏的艺术营养,渐趋成熟。后以流行于不同地域和声腔、剧目、舞台语言等……[详细]
  滩簧兴起于清朝中叶,滩簧中的“滩”是“路头戏”的意思,“簧”是一种曲调,最早为坐唱形式的民间曲艺,清末嬗变为戏曲,它是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歌舞小戏,也称“打班”或“灯戏”,多在元宵灯节演出,至清乾隆年间出现职业性灯班,19世纪初开始向江浙及上海等地扩演,19世纪20年代,各地滩簧集聚上海,受海派文化的熏陶与繁华大都市的物质支持,由小生、小旦、小丑的民间小戏,进入到小同场戏与大同场戏阶段。新中国成立……[详细]
  白岘乡吴岕口村盛行的傩戏,始于两千多年前,据老艺人说,夏朝大禹治水时,有一干将跟随左右,后因治水有功,被人尊称为“祠山菩萨”,供于白岘境内的一个庙宇中,另因传说这位干将的前身是一只野猪精,因而祠山菩萨的面具是黑色的。另外还有供在襄阳岭庙中“禹王菩萨”,他是大禹的象征,当地人传说禹王菩萨是祠山菩萨的娘舅,因而后者需要朝拜前者,因此,便有了大班人马穿着袍戴着面具游走于乡间。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鬼……[详细]
  狮舞源于佛教,最早以“花会”形式出现,肇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乡村的房屋门口,桥头两侧、公共场地等尚分布着形态各异的石狮,人们以狮子为避邪之物、吉祥象征,并在敬神祭祖时,以舞狮习俗寄托丰收、太平的良好愿望。狮舞一般在正月或喜庆节日由狮子班达一特定组织进行活动。每遇狮子班进村演出,都有专人报信,而且吹号、敲锣、打鼓、放鞭炮、热烈非凡,示意吉祥降临。20世纪初由在上海从艺的“二和尚、三和尚”(艺名)收……[详细]
  “马灯”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民间驱除疫鬼的活动。其渊源可追溯至《诗经》所记载的“祃祭”,即出师前祈祷胜利的“出师祭”。槐坎走马灯相传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清朝咸丰年间,当地有王氏兄弟四人,长兄王荣堂是极具经济头脑之人,动员家乡人种树养畜,因此家家户户圈养了许多家畜,如马、牛、羊、鸡、犬、猪等,称为六畜,其中马为六畜之首。夜晚喂食时,村民点灯笼照明,灯笼上写一个“马”字,以祈求六畜兴旺,后经过演变,……[详细]
  湖州王一品斋笔庄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清乾隆六年(1741),是中国最老的一家生产和经营湖笔的专业笔庄,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历史记载,清乾隆年间,湖州城里有一位姓王的老笔工,每逢朝廷大比之年,他总要携带一批精制毛笔,随着考生们上京城,到考场或书生寓舍兜售。1741年,一位考生买了他一支羊毫笔,书写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竟中了头名状元,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后来人们都把他卖的笔叫“一品……[详细]
  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滨,素以美食天堂之称的湖州。公司主导产品千张包子系湖州民间商人丁莲芳先生于清光绪四年创制。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千张包子以其肉嫩不腻,松软可口,芬香振食的特点而誉冠江南名扬海内外。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曾挥毫为丁莲芳千张包子写下:“鲜而精、名乃扬”的佳句。丁莲芳千张包子名闻遐迩,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食品报》等报刊曾分别作了专题报道。1989年荣获商业部饮食……[详细]
  练市船拳是浙北清明轧蚕花的主要表演项目,每当清明时节,浙北蚕乡船拳、杆竿船、踏白船竞发,十分热闹,尤以含山蚕花节为盛。清明当天,含山附近方园数十里乃至上百里的群众蚁涌含山脚下轧蚕花,并观看船拳表演。船拳的表演场地是用二只木农船并排扎成,上面用厚度约五厘米左右的上好直木板铺成约一丈见方的台面,供拳师打拳踢腿,舞枪弄棍,单打对练。船梢扎彩楼,船身四周遍插彩旗。标旗下太师椅分置两旁,两员骁将各执竹篙威武……[详细]
  安吉县孝丰镇大河项家皮影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清代光绪二年(1876年)项家祖先从河南省桐北县传入安吉县孝丰镇大河村。在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项家皮影得到长足发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民国时期项家皮影戏剧团经常去安徽、江苏、浙江等各地的农村、山区巡演。当时演出的有神话剧《封神榜》、《西游记》和历史剧《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岳传》、《杨家将》等剧本。每到一个地方,一演就是数月,场场客满……[详细]
  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有史料记载,南浔辑里村自元末成村便产湖丝。在明代已初露头角的南浔辑里丝,到了清代因质优而“名甲天下”,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在每年丝季都前往南浔大量采办生丝。清康熙时织造的九件皇袍,就是指名选取辑里丝作经线制成的。1851年南浔辑里村产的生丝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夺得金银大奖。南浔当地所用的传统丝车,主要是明清时期改进后定型的木制三绪缫……[详细]
  湖州三跳,俗称“纤板书”、“三敲板”,简称“三跳”,皆因它的伴奏乐器是“三敲板”而得名。流行、分布予以湖州为中心的浙北各市县,是一种用【劝世调】单曲往复,使用湖州当地方言,说唱相间的地方曲艺。据考证,三跳的起源和形式与宣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最初流传于湖州东乡和江苏的交界处。20世纪初,最早在湖州府庙内的茶室书场演唱三跳的艺人有杨阿培、王仁堂等,受到湖州人的喜爱,三跳演唱逐渐向湖州四乡辐射延伸,艺人……[详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蚕桑业的国家,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便开始采桑养蚕、取丝织绸。蚕桑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典籍《尚书》的《禹贡》篇就有“桑土既蚕”的记载,春秋时期著作《管子》的《山权术》中也有“民之通于蚕桑”的说法,汉代乐府《陌上桑》中描写民间蚕桑习俗的诗句“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更是脍炙人口。蚕桑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通道“丝绸之路”的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