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 > 兴安盟民俗文化

兴安盟十大民俗文化

蒙古族刺绣(图什业图刺绣)
  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起源于清代,与汉、满、藏等民族刺绣技艺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多以豪放、粗犷、夸张的手法和鲜艳的色彩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针法有9大类40余种,图案题材多取自日常生活和大自然,如花卉、草木、五畜、鸟类等,以及传统的回纹、云纹等吉祥纹饰,以点、线、面、方、圆、曲、直构成不同几何形态。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作品质朴清新,色彩协调,图案精美,细腻独到,为研究传统的民族书画图案艺术、工艺美术、服饰文化以及科尔沁民风民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史料。近年,科右中旗非遗保护工作确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2010年,举办4期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培训班,培养60余名传承人,使这一技艺在一定范围内传承、发展。2016年以来,科右中旗加快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采取“企业+协会+基……[详细]
民间信俗(巴音居日合乌拉祭)
  “巴音居日合乌拉”是蒙古语,意为富庶的心脏之山,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归流河镇巴音居日合嘎查北。巴音居日合乌拉祭活动之前,祭祀者们准备供品和器具。祭祀日早晨,祭祀者队伍通过数小时的徒步跋涉,将供在“山神庙”的“山神”(山神像)请到山顶上的主敖包前。首先,向山神献供品,供品有全羊、奶食等九种。之后,祭祀者们跪拜、吟唱“巴音居日合乌拉赞”,诵祭祀- 。仪式毕后,祭祀者们以太阳方向绕敖包群三圈,敬供品、填石头、祈福。山上的仪式结束之后,将把“山神”请到“山神庙”,并举行仪式。由全旗10个努图克代表向“山神”依次上供品、跪拜、祈福。全程结束之后,民众在邻近的乌兰毛都苏木等地举行那达慕活动。巴音居日合乌拉祭是完整的民俗文化事象,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对当地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详细]
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元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奢华艳丽、气势恢弘、华贵考究的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的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各部落服饰的不同特色并延续至今。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均有男女老幼、已婚未婚、四季服饰、礼仪服饰、日常服饰等区别。主要包括袍子(单袍、夹袍、棉袍、吊面皮袍、白茬皮袍、熏皮皮袍)、坎肩(敖吉、敖吉木格)、靴子(毡靴、香牛皮靴、马海)、头饰及配饰(火、褡裢、香荷包)等部分。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严酷寒冷的高原气候,加之以游牧为特征的生活方式,马上活动时间较长,其服饰必须有……[详细]
蒙医药(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
  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是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传承下来的蒙医药浴疗法,即用当地药材及河水煮成药汤,以供患者浸浴,达到防病保健的疗效,所用的药材70多味。其具有500来年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蒙医疗法。2014年,该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详细]
博格达乌拉祭
  “博格达乌拉”祭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蒙古族原始信仰和传统习俗的重要体现,是草原游牧民族民俗文化在扎赉特大地上的沿袭和传承,深受民众推崇,除了感受蒙元风情,欣赏神山风光外,每年的祭祀结束后,游客还可以观看蒙古族射箭、博克、赛马等传统竞技活动,体验蒙古族儿女的古朴热情和畅快奔放。随着神山旅游品牌影响力的扩大,跨地区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员逐年增多。每逢举行博格达乌拉祭祀,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份的群众不远千里前来参加。……[详细]
  蒙古族拉弦乐器包括潮尔、马头琴、四胡。潮尔形制类同马头琴。马头琴多用于独(领)奏、重奏、合奏,以及与交响乐队、管弦乐队协奏。在陶力的演唱中,马头琴还常常是演员手中的道具。四胡不仅为蒙古族说唱类唱腔伴奏,也可在民乐队和混合乐队中担任重奏、齐奏、合奏和独奏,并可以弥补民乐队高音区之不足。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腹地,当地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与陶力、好来宝、乌力格尔、科尔沁叙事民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更是该旗最为典型的传统技艺之一。全旗现有蒙古族拉弦乐器各种规模的手工作坊二十几家,能工巧匠上百人,其中有五十多人已成为职业工匠、制作艺人。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敬业精神,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日用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详细]

全部兴安盟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