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市 > 东阳民俗文化

东阳十大民俗文化

东阳米塑
  据《东阳市文化志》载,米塑俗称“摆茶”。因西宅与永康胡公同属一脉,每逢农历八月十三前后,为纪念胡公,流传“摆茶”祭祀的习俗。西宅米塑始于明朝,并世代沿袭。它主要用于祭拜族姓的祖先胡则;也用于百姓庆贺丰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西宅米塑不遵从南方米塑以熟米粉团揉捏而成的法则,而是直接用五谷一粒粒粘制而成,并辅之以中草药,从肉眼上就直接可以感受到西宅米塑区别于其他米塑、面塑的颗粒感,粒堆积的璀璨耀眼夺目,堪称一绝。米塑传承人单夏香选用的材料是糯米、绿豆、赤豆、长芒麦、芝麻等五谷杂粮,天然环保;胡茂生用糯米粒粘起近一米高的“牌坊”,还用红豆给柱子“勾边”写字,“跟上时代的步伐”;胡昌松的代表作是用5种不同的粮食(糯米、芝麻、绿豆、红豆、稻谷)制作的“五牲”:大象、麒麟、狮子、梅花鹿、老虎。米塑材料讲究……[详细]
  九楼又称“洪楼”,多在浙江省东阳市流传。据传最早与秦朝孟姜女长城祭夫相关,是民间道教施仪形式的一部分。举行这一活动的目的:一为祈求太平,二为超度亡魂,三为祛凶辟邪。“九楼台”一般提前一天进场布置,在施仪场地上竖起两根13米高(9层)的粗杉木,称为“九龙柱”,然后用高1米、长1.5米、宽0.7米的“九楼桌”11或13张(分9层、11层等)紧靠九龙柱叠上,形成九楼台。场内设神坛、仙桥,用水竹拱建“九重门”,用大毛竹竖立“星竹”,上悬“照妖镜”。九楼台最高可由23张九龙桌叠成。活动时先由“山人”(道士)举行一系列施仪形式,接着正式开始翻九楼。两名“九楼先师”自下而上腾翻到顶上的九楼台,焚烧超度文书,复又自上而下翻下九楼。待“山人”布道后,“九楼先师”第二次腾翻九楼,上到九楼台,表演过“开扇”、“抛……[详细]
  浙江的竹编工艺品生产集中在东阳、嵊州一带,尤其是东阳,素有“百工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东阳竹编以立体编织为主,与平面编织技艺相结合,做工精细,造型生动,色彩典雅,具有浓郁的民间美术特征,充分体现出东阳竹文化的风貌。东阳竹编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器具,以实用功能为主;一类是立体陈设与建筑装饰,以艺术欣赏功能为主。1958年到1978年期间,东阳竹编厂并入东阳木雕厂,竹编与木雕共同生产,互相交流,彼此促进,在题材、造型、设色、趣味、风格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东阳竹编擅长编织立体人物、动物及传统竹篮等器皿类的工艺品,手工剖篾细如发线,柔如蚕丝,精编细作,逼真传神。东阳竹编产品以篮、筐、箱、箩、箕、篓、笠等生活用品最为常见,它们与烫金、印花、刻镂等装饰技艺相结合,完美地展示出……[详细]
  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地区古称“婺州”,其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东阳、兰溪、武义、浦江等地。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布局巧妙,装饰精美,充分显示出高超的营造技艺。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现有明清民居两百多座,当地最早的建筑约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武义县俞源村最早的建筑建于南宋,现存明清民居130座。东阳的卢宅属明清大型民居建筑群,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其中著名的肃雍堂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浦江县郑宅镇为郑氏家族聚居的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婺州传统民居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和周围自然环境完美结合,融为一体,所建居宅大多依山傍水,背阴向阳,冈阜起伏,并有溪河蜿蜒流淌其间。有的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左右对称形式,巷坊纵横;有的则为八卦式,由中心向外辐射。建筑形式有祠堂、影壁、牌坊、石桥、厅堂、店铺……[详细]
  浙江雪舫工贸有限公司座落于东阳市歌山镇工业区,占地面积696亩,义嵊公路擦边而过,距东阳市区15公里,义乌火车站、飞机场35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主导产品有:雪舫蒋牌火腿及火腿小包装系列产品。是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HACCP、QS认证。雪舫蒋牌火腿,源出东阳市上蒋村,该村因有作坊主蒋雪舫,以腌制火腿名扬四海,雪舫蒋火腿从此得名。雪舫蒋火腿生产历史悠久,以皮薄骨细、精多肥少、肉质细嫩的金华两头乌优良猪种的后腿为原料,采取祖传独特配方和千年传袭的精湛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形如琵琶、皮薄骨细、腿心丰满、精肉细嫩、红似玫瑰、肥肉透明、亮若水晶、不咸不淡、香味清醇等特色,是金华火腿中的珍品,历史上被皇家列为贡品。早在1……[详细]

全部东阳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