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海盐民俗文化

海盐十大民俗文化

海盐骚子
  海盐骚子是明代四大声腔(戈阳、余姚、海盐、昆山)之一,因形成于浙江海盐县而得名。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因其唱腔的优美细腻,并用官话演唱,深受文人、士大夫和宫廷的欢迎,成为影响最大的雅戏曲。明万历以后,水磨昆山腔兴起,逐渐被改革后的昆曲所取代。海盐骚子依附于古老的民间祭祀仪式——“待佛”,是融宗教信仰、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于一体的海盐独有的民俗风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献记载来看,已有480多年历史。从骚子艺人的传承关系来看,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待佛仪式开始后,骚子按照仪式程序进行演唱,一般由两名骚子轮流主唱,时而运用说、表、念、唱等曲艺常用表演手法,时而分生、旦、净、末、丑、外等戏曲角色进行拆唱,再加上相帮的伴唱或乐队的伴奏,顿时,南腔北调,俚语俗乐,绘声绘色,滑稽风趣。丰富多彩的演唱,吸……[详细]
吃早烧
  吃早烧,即早晨四五点钟吃烧酒。在浙北海盐澉浦一代仍沿袭着这种奇特的饮酒风俗。吃早烧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不管刮风下雨,365天从不间断吃早烧。吃早烧的人很稳定。也很少串店,因此掌柜也掌握着每个客人的酒量。他们不多喝,一般每次只喝一开(即老秤2两,新秤1.25两)烧酒。吃早烧的常常是两三个人围一张桌子,很小的酒盅,情投意合地坐在一起慢斟细饮,娓娓而谈。除了喝酒聊天以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灵(谐音)市面,传播一些新闻、农事。早烧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荤酒,另一种是吃素酒。吃荤酒就是用羊肉、猪头肉之类的荤菜下酒,价钱贵些;吃素酒则是用糕饼、油条、盐浸豆、豆腐干之类下酒。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每年入秋羊肉开始上市,很多周边的游客都慕名前来吃早烧,多以黄酒、红烧羊肉为主。……[详细]
丰山脱力药制作技艺
  丰山脱力药制作技艺丰山脱力草是一种生长在山上的草本植物,它对劳累过度、手酸脚软、食欲不振、气虚乏力之症状颇有疗效。丰山脱力草主产于海盐县秦山镇丰山、秦山、隐马山一带,在秦山镇的周边乡镇山上也有生长。丰山脱力药以家系传承为主。早在一百多年前,丰山脱力药就在民间声名远播,除海盐县外,邻县及杭州、上海、江苏等地常有来购药者,邻近的乡镇药店、百杂店、茶店也向马天益堂批销,可谓生意兴隆,尤其是夏季农忙以后,门市日销达到七八十包,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脱力草的基本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至40厘米,生长于荒地、山坡、路边。全株有细毛,有香味,茎细、多分枝,灰绿色或紫色,叶对生,叶片线形,长1至3厘米,秋季开花,花淡紫色,果小,为坚果,球形,夏秋季产收。对过度劳累、手酸脚软、食欲不振、气虚乏力等症状颇有……[详细]
海盐腔
  海盐腔,又被称为“浙调”、“越调”、“海盐高调”等,因形成于海盐而得名。海盐腔曾和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并称为明朝南方戏曲的“四大声腔”,且位列“四大声腔”之首,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海盐腔的起源,据元代姚桐寿《乐郊私语》记载,系当时海盐澉浦杨梓与贯云石(酸斋)对村坊俚曲、南北歌调进行加工创制而成;另据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卷三记载,为宋代张所创。海盐腔在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已臻成熟,流传颇盛。当时士大夫宴集多用海盐戏文娱乐宾客。至嘉靖、隆庆年间,流布地区扩大到嘉兴、湖州、杭州、温州、台州、松江、苏州、南京、北京、山东、福州以及江西、安徽等地,出现“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的盛况。明刊本《-词话》中有记述海盐腔艺人演出的情景。明戏曲作家汤显祖曾赞海盐腔“体局静好”,认为海盐……[详细]
海盐牌子
  牌子又称“堂名”、“坐唱班”、“奏郎担”,是只唱不演、有乐队伴奏的戏曲清唱班,流行于嘉兴、海盐、平湖、海宁等地及苏南一带,活动于城镇乡村。当地群众遇婚事寿庆、孩子满月及周岁、谢神、待佛或乡间佛事、神事,都要请牌子唱戏。牌子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海盐牌子最初唱昆、盐两腔。后来四大徽班进京,板腔体的京戏兴起,牌子戏改唱京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牌子仍在流行,“文革”期间中止,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恢复,主要活动在城镇和乡村。牌子的主要道具是灯箱。灯箱,俗称“奏台”或“洋台”,长方形,四柱落地,上部四周嵌有细巧的浮雕或描金彩绘,正面悬刻花玻璃彩灯二至四盏,红色丝绦下垂。灯箱高2.5米左右,占地4至6平方米,中间放两张方桌并成长台,上铺线毯,前缚桌帷,后置彩绘屏风、红木大镜框。……[详细]
海盐滚灯
  海盐滚灯是长期流传于海盐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一般在元宵节灯会进行表演,表演时以滚灯为道具,舞姿潇洒英武,具有较强的杂技性和竞技性。海盐滚灯的缘起与海盐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海盐濒海,常有海盗侵袭,因此海盐人崇尚练武,民间盛行以村坊为单位的滚灯竞技比武,以示村坊实力强大。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海盐已有滚灯表演。明清时,海盐滚灯盛行。清朝海盐文人彭孙贻在《轮灯》诗的小序中对海盐滚灯有过描述:“儿童缚竹为轮,辗转相环,悬灯环中,旋转翻覆,而灯不倾灭。壮士运之,衢中腾掷不休,曰滚灯。”在海盐地区,长川坝乡(现为秦山镇)的滚灯艺术保存得最为完整。滚灯的制作颇具特色。传统的滚灯直径约120厘米,用十二根竹篾扎成六角星花纹的球体,中间装一个小球,约50厘米左右,可以旋转,上面蒙布,布分红、黑两种,蒙红布的为文灯……[详细]
骚子歌
  骚子文书是以文学本子(手抄本)为基础,用海盐方言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说唱艺术。其表演主要采用站唱、拆唱,也有走唱或坐唱等形式,具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骚子歌是海盐民间待佛仪式的歌谣,与我国戏曲鼻祖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有着一定的渊源。……[详细]
秦山老虎嗒蝴蝶
  老虎嗒蝴蝶是海盐一带的灯舞,在每年元宵节灯会上表演。该灯舞表达了当地百姓期盼消避自然灾害、生活安定的愿望,也满足了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老虎嗒蝴蝶灯舞从清代中后期就在海盐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老虎具有凶猛、强壮、威武等特点,被称为“兽中之王”,江、浙、沪一带百姓都有对老虎崇拜的传说。相传海盐历史上火灾频仍,民间有“强盗抢勿光,火烧一抹光”的说法。老百姓对火很是恐惧,并且认为老虎能驱火神,因此,每年正月十五至二十,老虎嗒蝴蝶走村串户进行表演,祈求家家平安,消避火灾。海盐民间又有“老虎嗒蝴蝶,不经大嚼”的歇后语,故选择蝴蝶来为老虎的表演做陪衬,边戏耍边逗乐,诙谐幽默,在灯会中十分引人注目,很受欢迎。老虎嗒蝴蝶表演时,由二人执老虎灯,一人执蝴蝶灯。先表演老虎出山下坡前来觅食,表演动作威武粗……[详细]
塘工号子
  塘工号子是海盐人民在修筑海塘过程中演唱的劳动号子,主要分布在海盐县沿海一带秦山镇、武原镇、西塘桥镇、海盐经济开发区等三镇一区。海盐地处钱塘江口,历史上经常遭受潮水的冲击,岸线不断被吞没。从东晋到唐朝,岸线西南段被吞噬15公里,东南段被吞噬25公里。南宋时潮水继续吞噬岸线5公里余,使望海镇、宁海镇先后没入海底。到了明朝,海潮已逼近武原镇,离县城的城墙仅半里之遥。为了防御海潮侵袭,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人们一次次地筑圩修塘,从原始的土塘逐步过渡到柴塘、土石塘、石塘、桩基石,到近代则改为浆砌石塘、水泥塘、钢筋水泥塘。在修筑海塘时,当地百姓用集体创作的劳动号子来协调劳作、鼓舞士气,这就是塘工号子。塘工号子种类繁多,不同工种有不同的号子,如撬石号子、扛石号子、打桩号子等。塘工号子旋律变化多样,气势澎湃壮……[详细]
  海盐钱氏传说和故事是以吴越王钱鏐及其海盐后裔为内容的民间文学,是我国钱鏐王及其家族后裔传说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说主要收了明正德以后五百余年间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及故事。嘉兴市为其主要流播地,辐射至钱塘江一带周边地区乃至海内外。因其故事生动、内容丰富、地域特征明显,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民俗价值、社会价值突出,在我省历史传说作品群中独树一帜,成为浙江民间文学的代表性项目。海盐钱氏传说是研究我国南北朝历史、研究吴越地方史及钱氏家族史等的重要佐证,因此具有重要历史学价值。海盐钱氏传说因主要流传流播在嘉兴海盐及钱塘江一带,故事讲述者基本采用嘉兴海盐一带方言传讲,是吴方言的活化石,同时,钱氏传说故事离奇曲折、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和民间文学研究价值。嘉兴海盐为钱塘江一带冲……[详细]

全部海盐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