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洪泽区民俗文化

洪泽区十大民俗文化

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
  流布区域:《洪泽湖渔家婚嫁习俗》主要在洪泽湖水域及周边地区的渔民中流行。历史沿革:洪泽湖渔民婚俗源于清代,渔民都因吃住在“连家户渔船”,除了做渔市生意,一般不和陆上的居民来往,这种封建闭塞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婚嫁大多在渔帮内部进行,久而久之形成洪泽湖渔民独特的婚嫁习俗。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渔民已打破水陆不通婚的旧俗,但洪泽湖渔民婚嫁礼仪因简朴节俭,充满着喜庆的气氛,而延续至今。主要内容:洪泽湖渔民婚嫁通常都要经过以下礼俗:三界合同书:就是所谓媒人帖子,是订婚手续中的凭证。是由提亲的媒人两头说合,在双方家长认可并征求子女意见的基础上,请媒人和水童子(坛头)等根据婚配男女的生辰,用干支五行推算阴阳八字,相配者请人写好大红喜帖,由四大媒人传换庚帖。媒人四个,最好是有儿有女的0 夫妻。由于这生庚媒帖……[详细]
洪泽湖鸭枪狩猎技艺
  流布区域:《洪泽湖鸭枪狩猎技艺》主要流布在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区域。历史沿革:洪泽湖鸭枪狩猎技艺历史悠久,据清代《清河县志》记载:“湖滨之乡野凫肥硕,秋高霜重,络绎人市,其味清腴。”说明到了清代洪泽湖鸭枪狩猎收获颇丰。据《洪泽湖志》记载,民国时期,洪泽湖野禽仅次于鱼虾的大宗产品之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洪泽湖禁止鸭枪狩猎后,已无人从事鸭枪狩猎。主要内容:洪泽湖水面辽阔,天然饵料丰富,既是鱼、虾生长繁衍的好地方,也是野禽的天堂。由于洪泽湖的野禽多,渔民为了增加收入,60%的渔户有鸭枪,并组成“枪帮”。鸭枪狩猎一般采用:单枪游击战;组枪歼灭战;多枪埋伏战。如果在某一范围有10只―50只野禽,猎手采用单枪狩猎,先在枪溜(架-的专用小船)上扣上几只鹛鸭作迷子,然后猎手穿着皮衩下水躲在枪溜子后……[详细]
洪泽湖渔鼓
  洪泽湖渔鼓也称端鼓舞,是旧时神汉为渔民烧纸还愿或神坛祈祷时,在其特定的区域内说唱与舞蹈相结合一种舞蹈形式。源于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境内的穆墩岛(洪泽湖中唯一的岛)及洪泽湖湖区一带。泗洪县地处淮河中游,洪泽湖西畔,总面积2730平方公里,人口105万,拥有洪泽湖40%的水面,有国家级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洪泽湖渔鼓渊源有二:其一《中国舞蹈誌·江苏卷》载:“端鼓舞”源于满族人的风俗——跳神。随着民间南北文化的交流,传到洪泽湖区,成为湖区渔民驱邪、敬湖神、保佑丰收的民俗。其二,据洪泽湖湖区有关(家谱)“端鼓起于唐”的记载追忆:当年唐王为超度世上无主冤魂,在洪泽湖穆墩岛举行水陆大会时,渔民利用鱼皮蒙制单面鼓,端手上敲打时,边打边舞,由此产生“端鼓舞”。明清时期,端鼓舞……[详细]
花船舞
  花船舞,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渊源与分布“花船舞”,又叫“玩花船”、“撑旱船”、“走水子”,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在淮安各地都有分布。起源于隋唐时期,洪泽地区则相传“花船舞”是明朝洪武年间,洪泽湖渔民为纪念刘基修建洪泽湖大堤的功德,每年正月初一装扮自家渔船,以示庆贺,久而久之演变成了“花船舞”。内容及特点“花船舞”的道具“旱船”自然是指陆地上的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竹制或木制骨架。在这种船形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各式花纹的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有的地方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饰物,把一只或数只船装饰得艳丽非凡。“旱船”有单舱和双舱之分……[详细]
安淮寺庙会
  安淮寺庙会,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安淮寺是洪泽湖南岸的老子山上的一座千年名刹,集佛、道、神于一门。安淮寺的前身是龟山寺(或称下龟山寺),原址在龟山,为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金臂禅师所创。因战争、洪水等原因,龟山寺曾几度兴废。清道光十七年,河道总督麟庆移建寺院。时值淮水安澜,便将新落成的寺院命名为安淮寺。安淮寺庙会举办的时间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其时,淮河流域的渔民、船民、农民数以万计云集于此,祈求河神安定淮水,保佑人们平安幸福。清末时,安怀寺逐渐衰落。民国时期,洪泽湖上湖匪猖獗,安淮寺屡遭湖匪占为巢穴。抗战时期,寺院不幸毁于战火。安淮寺庙会也随之中断。1991年,地方政府重修寺院,庙会活动得以恢复。自1994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万人庆贺佛像开光庆典以来,安淮……[详细]
洪泽湖鹅
  洪泽湖鹅是全省首个通过省级审定的家禽新品种。洪泽湖鹅跟别的地方的鹅不一样,这里的鹅最好不要腌制,因为肉太嫩,一腌就不合算了。洪泽湖鹅嘴巴刁得很,只吃原粮和牧草,全县专门种植了25000亩养鹅用的牧草,因此是绝对的无公害产品为此。现在,洪泽湖鹅不仅“跑”遍了全国,鹅产品已进入欧美市场。……[详细]
  朱坝活鱼锅贴烹饪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活鱼锅贴,又称小鱼锅贴。产生于明朝,后来一直在洪泽湖地区流传,为洪泽湖渔家的日常膳食。目前,活鱼锅贴烹饪技艺集中流布区域主要在洪泽县朱坝镇。活鱼锅贴系用洪泽湖盛产的鲫鱼、乌鱼、鳝鱼、鲤鱼、鲇鱼等水产品和地产杂粮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口感香、薄、酥、脆、软、滑、爽,别具风味。活鱼锅贴的烹饪制作,分为互为关联的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活鱼”的烹饪,烹饪活鱼必须严格遵从“湖水煮湖鱼”的技艺要求。以烹制鲇鱼粉丝为例,需备主料:洪泽湖鲇鱼750克,细粉丝250克;配料:香油100克,盐50克,糖100克,胡椒粉10克,红尖椒20克,生姜10克,葱10克,香醋50克,料酒100克。烹饪时,将香油倒入锅内加热,放入葱姜、红尖椒炸香……[详细]
  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水产品丰富,自古就有“日出斗金”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育了独特的洪泽湖文化,洪泽湖渔具制作和使用技艺,便是洪泽湖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渔业生产劳作在洪泽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洪泽县三河镇塘埂村西周遗址中发现有距今3000多年的陶质渔网坠。洪泽湖渔具渔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类——拖网类10种,围网类2种,刺网类5种,敷网类4种,掩网类4种,抄网类3种,张网类1种,地拉网类3种;钩类—空钩类3种,饵钩类6种,卡钩类3种;另有簖箔类7种,笼篮类7种,揣把类4种,投刺类4种,杂项类4种,船具类10种。洪泽湖传统渔具有的按季节使用,有的按地理环境使用。尽管渔具形式各异,但都有一……[详细]
  洪泽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洪泽湖木船制造技艺主要分布于洪泽湖周边地区。洪泽湖地处江苏省西北与安徽交界地带,连通淮河、长江、汴水、濉水、泗水及京杭大运河等,全是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产资源丰富,水上捕捞和运输业极为发达。洪泽湖地区有着悠久的渔业史与造船史,目前最早发现是盱眙县范家岗新石器遗址中遗存的独木舟。据《洪泽湖志》382页载:“旧有沟通淮,今在治南,隆庆(1163年)以来,淮水贯其中,渔船大小百余只……。”据明嘉靖时《漕运通志》的各卫所船粮载:“淮安卫旗军人数2225人,船数223只,泗州卫旗军人数3041人,船数304只”(“运河之都淮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6页)。民国时有船3000多条,抗日战争时期,湖区的捕捞船只已发展到……[详细]
  老子山的传说,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部《道德经》短短五千字,其思想博大精深,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老子堪称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美国《纽约时报》更是将其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春秋末年,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民间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老子来到洪泽湖畔的芦莆山采药炼丹,普救民疾,后在此炼丹成仙。当地百姓为了缅怀老子的恩泽,于是将芦莆山改为老子山。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明朝学者曹学铨在其著《大明一统名胜志》中记载:“老子炼丹,此山则名”。老子山是全国所有道教胜境中唯一以老子本名命名的山,连闻名遐迩的青岛崂山也只用了谐音。这正是老子山的魅力所在。无名小山因老子而名老子山是……[详细]

全部洪泽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