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宿州市 > 泗县民俗文化

泗县十大民俗文化

泗州戏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的形成说法不一,许多人认为它发源于苏北海州一带,原是当地农民以“猎户腔”和“太平歌”等民间曲调即兴演唱的小戏,后传入泗州并吸收当地民间演唱艺术,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戏。1920年前后,泗州戏才有固定的班社演出,并开始进入城市。泗州戏有传统大戏八十多个,小戏和折戏六十多种,代表剧目有《三蜷寒桥》、《杨八姐救兄》、《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大花园》、《罗鞋记》、《绒花记》、《跑窑》、《拾棉花》等。泗州戏的唱腔随意性很强,演员可以根据自身嗓音条件随意发挥,故名“怡心调”。男腔粗犷豪放,高亢嘹亮;女腔婉转悠扬,结尾……[详细]
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
  泗县的制鞋技艺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清末,泗城就有十几家制鞋作坊,以补鞋、上鞋(合成)为主,兼做针工圆口布底鞋、布面牛皮底鞋、双脸棉鞋、气眼鞋等几个品种。药物保健布鞋,顾名思义,是在鞋底的夹层里加进了中草药制成的布面胶底鞋。该布鞋加入的中药处方共十三味,有显著的清热、燥湿、杀菌、止痒、芳香和祛臭功能。经招募的一百名脚气患者试穿,经医学专家观察对此,有70%的脚气患者有根本好转。30%的轻度患者痊愈。该厂现保存有1984年11月8日宿县地区二轻工业公司对SXY—I型药物保健布鞋技术鉴定书,并有所有试穿者疗效观察记录档案。安徽省保健鞋厂(泗县制鞋总厂)座落于泗县城内104国道旁。该厂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鞋产品现已几经升级换代,形成目前的针工布鞋底、硫化布鞋底、注塑鞋、工艺鞋和橡胶鞋共五大类。……[详细]
泗县瑶剧
  瑶剧,又名扬琴戏,是泗县独有剧种,前身是曲艺琴书,俗称扬琴或坠子。究其渊源,一说是道情结合当地音乐而成,约有200年历史,一说为山东琴书之南传并吸收当地民间乐曲而成。清末民初至抗日战争前夕,是泗州琴书的大发展时期。泗州艺人张世銮,陆成修分别师从山东艺人季永杰,湖北艺人陈开江,将琴书艺术传入泗州,他们充分吸收当地和淮海、洪泽湖、扬州的许多民间曲调,揉合丰富自己的唱腔,并形成了北门(柴门)和南门(儒门)两个流派。北门风格粗犷豪放,生动活泼;南门文雅优美,委婉迷人。泗州琴书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多口三种,清末和民国初,多有对白,单口节目多为中短篇,其后已不多见。对口最为流行,演唱时一人拉坠,一人敲击扬琴和拍板,说唱并重,叙事与代言相结合,书目多为中长篇。多口仅见于舞台上的业余演出。分坐唱、表演唱……[详细]

全部泗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