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阳泉市 > 盂县民俗文化

盂县十大民俗文化

盂县河灯节
  盂县河灯节是一种起源于河神崇拜的古老民俗祭祀活动,主要流传于盂县沿滹沱河流域的上游庄里与下游大崔家庄两个乡镇的10多个村庄,以梁家寨乡大崔家庄村的河灯节最为典型。盂县河灯节历史悠久,据《崔氏族谱》记载,崔氏先人崔佰容从山西大同怀仁于南宋末年(1725年)迁来滹沱河边定居。由于河水经常泛滥,水祸无穷,民众为求人身平安和庄稼丰收,遂在河边修建了河神庙,祭求河神,祈望佑护,庙几经冲刷终未保留下来,而祭拜河神的习俗却延续至今。盂县河灯节的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届时,家家户户自发地传油、传棉花、传柴、做贡献、烧香。待冰川融化,河川初开,夜幕降临之际,人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成群结队,集中到村旁岸边七亩大的巨石“望河梁”上,祭拜河神。当地人传言,柴火越旺,丰收在望,旺火照到那里,那里就不受霜冻,……[详细]
  “牛斗虎”是一种模拟动物形体、习性的传统舞蹈,流行于盂县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中,尤以秀水镇南白村的“牛斗虎”最具代表性。相传这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当地流传的一 间传说。牛斗虎以牛虎争斗为内容,形象地刻画了老虎的凶猛威武,又颂扬了老牛忠厚倔犟,不畏- ,英勇保护小主人的献身精神。整个舞蹈由2人扮演牛,2人扮演虎,1人扮演人熊,另外还有乐手5人。牛皮与虎皮均以布制成,披于演员身上表演。伴奏由大鼓、大锣、大镲演奏锣鼓点“霸王战”。在打击乐的伴奏下,牛、虎在步伐、身段、手势的套路下进行扑打抵斗的表演。“牛”代表正义、忠厚、坚毅的精神崇拜,“虎”代表- 、凶险的反面角色,两者在“人熊”的引诱下互不相让,不屈不挠,撕战到底。最后,牛的正义战胜了虎的- 。“牛斗虎”因其步伐、动作的规范化,服装、道具的形象……[详细]
  盂县民歌,也叫小曲、小调调,是一种反映盂县人民生产、生活的表演艺术形式。盂县民歌在全县均有分布,按流派可分为西部、北部、东部和中部民歌。西部主要流传区域在东梁、西潘等地;北部为上社、梁家寨、下社等地;东部在牛村、仙人、北下庄等;中部为路家村、南娄、孙家庄等村镇,其中,又以西部、北部和东部流传最广,这些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而娱乐活动较少,唱小曲便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盂县民歌的旋律高亢嘹亮、悠扬宛转,多以下行为主;调式运用上,以商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歌词内容上,含蓄质朴、生动感人、韵辙规整;节奏以2/4、4/4节拍较多,并有民歌中少见的3/4、3/8拍;曲式结构上,以二个乐句和四个乐句为基本曲式结构,同时运用“呀呼嗨”、“啊呀呀”、“哩格儿棱”等衬字。盂县民歌的体裁大……[详细]
  赵氏孤儿传说-盂县《史记》载,公元前597年,晋景公听信权臣屠岸贾谗言,致使赵氏家族300余口满门抄斩,义士程婴和公孙杵臼将赵盾之孙赵武救出,策马逃入千里之外的深山(今盂县藏山)藏匿15年之久。当地百姓为保忠良之后,送水送饭,程婴带着赵氏孤儿习文练武,把一个婴儿抚养成英俊少年,直至赵家冤屈得以昭雪。藏山,以藏匿赵氏孤儿而得名。藏山景区的藏孤洞、报恩祠、育孤园等景点及附近的大围、荒鞍岭、宝剑沟、落箭山等村名、山名都是当年程婴携孤远逃追杀、救孤育孤的证据。赵氏孤儿的故事逐渐被后人传成神话,把赵武祀奉为“藏山大王”,以盂县藏山为中心及周边的河北省、太原市等地现存供奉赵武的大王庙134处,其中,盂县108处,盂县和阳曲县的大王庙均为国保文物。2004年元月龚书铎等国内百余位资深史学家出席了在京召开的……[详细]

全部盂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