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寿阳县

寿阳耍叉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阳耍叉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阳耍叉是流传于寿阳县黑水村一带的民间杂技形式。据老艺人回忆,旧时当地每年要在六月初四到鹿儿山赶会,为寿星祝寿或得雨还愿,六月初六还要在黑水村赶会。届时要请巫师念动咒语,驱邪辟鬼,消难免灾,耍叉是- 上的必演节目。清中后期,寿阳地区习武成风,大批武术、杂技把式涌现,耍叉技艺日臻完善,曾被召入宫中为慈禧太后做专门演出。

寿阳耍叉就是在武术中诞生的一种民间杂技表演形式,表演者十至五十人,赤背赤膊上下滚动着铁叉,表演时铁叉在手、臂、肩、背、脖、胯、腋、膝、腰、臀、腕、髁、头等全身部位不停转动,铁环不时发出阵阵响声,围观者拍手叫好。还有一种小铁叉,长仅二尺,较大铁叉易于掌握,表演时两手持两根尺余短棍,上下翻动,甚是别致。据老艺人回忆,耍叉的表演套路古代有50多种,现在能够想起来的有插花盖顶、二郎担山、海底捞鱼、凤凰展翅、金钩钓鱼、金鸡劈马、单双膀花、金丝缠蔓、蛇心背剑、金鸡串瓣、歪大瓮、打把儿、掏麻雀、高飞叉等30余种。演出者一般头罩白毛巾,身挂红兜肚,上身赤膊,下身穿黑裤,脚穿煞鞋。演出道具有四尺长铁叉每人一根,一端为叉,另一端为梭 、红缨、铁环,分大、小两种。

在寿阳,人们把民间杂技武术耍叉作为健身锻炼和民俗表演的一种方式,每逢重大节庆日都要进行活动;它不仅是一种民间杂技,也是“寿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研究寿阳地区的历史、民俗、传统杂技等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火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