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剑河县

剑河苗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剑河苗族服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距州府凯里市40公里。是一个九山半水分田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其中,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5%。剑河县东接天柱、锦屏县,南连黎平、榕江县,西抵雷山、台江县,北迄镇远、施秉、三穗县。美丽的清水江穿过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清水江、巫密河、八卦河等大小河流334条,河流总长910公里。境内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季节明显,水热同季。

剑河苗族服饰主要分布于县境内的柳川、革东、岑松久仰、南哨、太拥、观么、敏洞、南寨、南加镇等十个乡镇的266个苗族村寨以及邻县的边缘苗族地区。

根据流传在剑河苗族地区的口述苗族迁徙史和苗族子父祖连名制的谱系推断,苗族定居剑河迄今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剑河苗族服饰分布遍及全县十个乡镇,由于各地苗族传统通婚范围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圈。剑河苗族服饰的种类一般分为久敢式、稿旁式、久仰式、温泉式、白道式、柳利式、柳富式、巫门式、南孟式、新民式、方武式、五合式十二大类型近百种款式。如久敢式:头饰,妇女绾髻于头顶中央,髻根部裹- 色亮布巾,再于外裹外头巾呈长方形,对角折包绕于额前捆扎。巾角系银珠,珠下缝有五色丝绒短须。但髻仍露于巾角外,可以由后向前下斜插银梳(节日)或木梳(平时)。发髻周围插凤鸟、花草等银饰和银勒子,勒子下缀有各式各样的银铃或银彩花蝴蝶,用螺旋银丝连缀。耳饰为妇女专有,有宫灯环、蝴蝶环、叶子环等,均为银质。颈戴银质项圈、项链。男子戴有锁银链。妇女戴的有八字、四环项链。项圈有泡泡、三股细纹、六方、园柱实心等式样。颈下胸前还佩戴腰子形锁式压领,压领上雕有各种图案。手饰有空心镂花、实心雕花、韭菜叶型钻花、蜘蛛丝、龙头龙身、两股或3股细丝手镯。

妇女服饰用自产- 色亮布缝制,建国以来改为买纱自织自染。衣和裙无刺绣。衣无领,开右衽大襟,钉3至4颗布扣,条件好的用银、铜制扣。穿百褶裙,裙皱多达七八百褶左右。冬季逢节日,一次穿上10余铺,使外层裙褶向上收缩、向外张开,如撑开的小伞状。腰带有黄、红、兰、赭、黑等色,用5色丝线挑纱织成各种图案,可缠腰3周有余,带头有缨须,打结于腰后。围腰由大小4幅- 色亮布制成,绣有各种花纹图案。腿上分裹腿布和绑腿带(又称裹脚)两种,用自纺自织的彩色棉纱挑纱编织而成,织有各种图案、花纹,有波浪式、方厢式、花树式等等。从踝向上裹到膝盖下。裹脚布也挑织有各种图案,如五步蛇纹状。

苗族姑娘从小就开始跟母亲学习刺绣、纺纱、织布、靛染等服饰制作手工技艺。剑河苗族服饰的生产和传承方式主要是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家庭作坊手工业的母亲传给女儿、家庭相传、邻里相授的世代传袭。剑河苗族服饰刺绣的手法形式多样。其针法主要有平绣、锦上绣、破线绣、辫绣、盘绣、绉绣、锁绣、缠绣、绞绣、扭绣、堆绣、打子绣、数纱绣、锡绣、贴绣、挑花、织锦等二十余种。图案造型则丰富多彩,有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中游的动物,还有人物以及植物和建筑、山川、河流、云朵、日、月、星辰等。图案主要表现象征青春、爱情、智慧、富贵的植物形象和比喻健康长寿、勇敢威武的动物形象为主,以及建筑与神巫题材等。苗族服饰与其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密切相联,从服饰上生动的艺术形象中,可以看到苗族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物质生活状况,同时也体会到苗族先民们多样的心态与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剑河苗族服饰的图案布局奇特,构图丰满严谨、艺术形象主次分明。在布局中常以各类动物、花果置于同一空间内,并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龙、凤、鸟等动物和一些花草是苗族服饰刺绣艺术最常用的表现基本题材,在布局上,通常将龙凤或主要的动物置于画面中最显眼之处,同时在四周空隙处穿插四季花果,多种动物或人物,甚至神巫形象作点缀装饰。构图丰满严谨、艺术形象主次分明。以“米字格”、“万字格”纹样为主题的几何装饰,多见于“回”头格式布局或用反复连续格式排列,主要形象位于中间突出地位,陪衬形象位于四周,层层展开、匠心独运、亲切感人。同时,剑河苗族服饰非常重视刺绣对色彩的运用,喜欢运用耀眼的高纯度的色彩夸张的排列对比进行刺绣装饰。红、橙、黄、绿、青、紫被女子普遍视为最佳主色,粉兰、金、银、赭、黑、白等为辅色。刺绣品中的主色与辅色运用恰到好处。浓郁的主色与浅灰的辅 间均用间隔色彩手法处理色彩面积与形象的关系,在保持画面取得强烈的对比夸张效果的同时,又使其相对的平衡与协调。同时,善于运用同类色渐变的色彩排列及微妙的色彩变化和灰调子的运用等手法。

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智慧的创造和文明的结晶,是苗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苗族传统的文化重要的最表现形式,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识别苗族各支系身份的文化符号和标记。它对于促进苗族文化的认同,增强苗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增进苗族之间的团结和苗族社区的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成为苗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对维系苗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由于当地外出打工的妇女逐年增加,苗族服饰制作和刺绣创作群正逐年减少。图案纹样中的文化含义在这一苗族地区的人群中,已开始逐步的被人们所忘却和失落同时,穿着的人群在减少,现在年青的女子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是年纪较大的妇女,苗族服饰制作和刺绣创作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台江苗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