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周至县

周至起良村造纸制作技艺

周至县起良村位于秦岭北麓的耿峪河与白马河之间,周至与户县的交界处,是一个约有一千三百多人口的小村庄。该村村世世代代都以蔡伦的造纸术造出了“ 纸”即“蔡侯纸”,一直传承至今。2011年,起良村造纸制作技艺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良村造纸起源于东汉末年,兴盛于两晋时,历史十分悠久。当年起良村地处汉上林苑五柞宫,是皇室的纸作坊。

关于村名,这里是有故事的。据传,起良村明朝前叫利泽里刘地,由于村里人都从事造纸无人种田打粮,当时任大理寺评事的刘垂芳联合太傅卿赵于魁上奏万历皇帝请求鼓励起良人专门从事造纸行业,扩大生产规模,赊去该村的田税粮赋,皇帝恩准。因此起良村一度又被称为“没粮村”,后来村民嫌“没粮村”村名难听且不吉利,故根据皇帝赊弃该村粮赋的谐音又更名为“弃粮村”最后才更名为现在的“起良村”。

起良村造纸与蔡伦密切相关。在村西头修有三间蔡伦庙(伦神庙),起良人造纸的工艺完全是传承蔡伦的造纸工艺。

造纸用的原料全是秦岭山中的构树皮(学名叫楮树),为了采集原料,起良人几乎踏遍了秦岭北麓的各个峪沟,作为造纸的原料基地,至今仍和这里的山民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起良的“ 纸”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技艺相当难掌握,一般要经过剥皮、泡水、灰水浸泡、蒸皮、清洗、除皮、踩皮、抖皮、扎皮、浸水、洗涤、踏对、切番、舂捣、打浆、抄纸、压纸、晒纸、节水、揭纸等三十六道工序,七十二道小工序。道道工序要求严格,不得有半点马虎,否则将会前功尽弃,造纸失败。造纸的工具也相当庞杂细致,十分讲究,名目繁多。对工具的质料要求更是让人难以置信,比如抄纸用的帘子光做成用的工序就有十几道,帘料必须是完心竹,要拉成半个毫米粗细,用食油锅炸,用马尾丝来连接;用黄土泥做坠子;架子必须是干秋木,否则抄出的纸就是废品,贴不到墙上;纸汉石和垒纸石必须经过石匠精雕细刻而成。

起良的 纸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用麻纸写成了《兰亭序》,真本被唐太宗带进了棺材里,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欧阳修等大书法家都是用 纸习字而成名的。明朝第一大书法家赵涵就是起良人,他的书法作品现仍被日本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周至县做县尉时就是用起良的 纸写成了举世闻名的诗篇《长恨歌》和《观刈麦》。当代闻名全国的大书法家杨隆山也是用起良 纸练字而成名的。

过去,起良麻纸最大的购买商是酒厂,陕西境内西凤、太白、龙窝等酒厂糊酒海储存陈酒,就是用起良的麻纸为原料,用麻纸糊酒海可提高酒味质量,使酒味醇香,沁人肺腑。秦剧团演员卸妆时都使用起良麻纸,它可使演员脸皮不过敏不老化。著名的秦腔名演肖若兰、苏睿娥、华美丽等长期使用起良麻纸,因而在1949年秋专门为起良村义演戏三天四晚。

起良麻纸应用最多的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医院里的骨科用其可代替石膏,有消肿止痛的功效;中药铺用其包药;商铺用其包盐、碱、糖、点心等商品可保质保量;用其包肉类在三伏天不发霉不变味;用其包各类茶叶既透气又可延长茶叶的存放时间,还可使茶叶保质;粮库用其裱糊粮仓可防霉变,延长保质期;农业科研单位和地质勘探部门专门用麻纸来包装样品;过去人们结婚时专门用其纸糊顶棚和墙壁;农家用其造风箱;炮厂用其做炮眼等等,起良的麻纸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用品。

起良的 纸其纸质是色白、薄亮、劲道好、不发、不印、吸墨不褪色,是书法绘画的上等佳品,可保存千年依然完好如初,所以从古就有“纸寿千年”、“惜纸如金”、“笔下问纸”“敬字惜纸”之说。它也是博物馆、图书馆、寺庙、古线装书制作等最佳用料,所以它是国粹瑰宝。

起良人造纸十分艰辛,基本上是早起晚睡两头不停歇,故有“有女不嫁给起良村,从早到晚立墙根”;“起良人不嫌困,整晚上来踏对,吵得人不得睡”;“起良的纸,元马店的席,张屯的筛子不用提”的民谣,人们现在还在流传着。起良的蔡侯纸造就了起良人,起良人历来把造纸作为村魂,世代传承。起良造纸最兴盛时,全村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从事这一行业。这不仅是对蔡伦这位先贤的最好纪念也是为后代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有几位大学教授和非遗专家来起良考察了起良的造纸后说:“世界造纸在中国,中国造纸在陕西,陕西造纸在关中,关中在起良……”。

起良纸坊被授予“陕西省第一批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活动实践基地”。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和陕西省内各大报刊和网络新闻媒体都对起良的古法造纸技艺做了专题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现在起良人已建成了一座中国 纸文化园,园内建有“古法造纸传习所”、“蔡伦纪念馆”、“青少年实践基地”等,除了为广大书画家和企业造优质 纸外,还接待了国外和国内大、中、小学生及游客。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周至皮影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