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沁阳市

野王纻器制作技艺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野王纻器制作技艺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沁阳西南,在西周古称“絺邑”,盛产葛麻,“织纻为絺”。加之太行山天然的野生漆树资源,佐证了《河南通史》中所载:“在河内郡野王(今沁阳),还生产用纻麻布与漆制成的器物,史称‘野王纻器’”。这种用各类麻质编织物与漆层层叠夹,髹成器物的夹纻胎技艺,被称为当今脱胎漆器的始祖。“野王纻器”最早被载入史册见于汉昭帝始元六年《盐铁论》,距今2100年。

野王纻器主要特征为:在材料应用上,采用麻布、丝绢和天然漆作为夹纻漆器材料,加之特殊的工艺,所制作的胎体不仅轻薄坚固,而且有着很好的气密性;在彩绘装饰内容上,单色髹底,用红、褐、金黄色绘以柿蒂放射式图案、孝子故事、狩猎图,纹中夹杂羽人仙真、四神及鸟兽作主体的纹饰,镶嵌金银及铜鎏金釦件,来反映社会思想;在图案制作上采用三分法表现,边沿用带子式装饰;在用料上环保考究,所用苎麻和天然漆天然环保。天然漆有抑菌、抗水、耐酸碱的特性,使得野王纻器应用广泛。

野王纻器的胎体制作要经过塑型、批灰、裱布、髹漆、打磨、釦器、彩绘、推光。如此反复,所需时间周期少则三个月,长则几年。

2021年7月,“野王纻器制作技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二仙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