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通市 > 通州区民俗文化

通州区民俗文化介绍

  通派盆景技艺(石港盆景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扩展项目。石港盆景既是通派盆景的一个分支,又形成自己因树造型,顺其自然的风格,以清、奇、逸、疏、吊、古见长,且以中小型居多,以小见大,缩天地于一石一木之间,品种主要有雀舌、黄杨、五针松、罗汉松、虎刺、狗骨、枸杞、榆桩、梅树、石榴等,草本以君子兰等兰科花卉为主,具有取材精、造型美,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片面丰满的特……[详细]
  平潮红糖京枣制作技艺,南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红糖京枣起源于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杨氏家族大约在明未清初从江南迁入。传到杨兴广一代,人丁兴旺,家资殷厚。杨兴广娶妻顾氏。顾氏聪明灵秀,贤淑能干,她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改良了杨氏家传的京枣的配方,使这种为当地人所喜爱的茶点名传四方,成为了江海平原的一道美食,由于顾家祖上在京城当过御厨,故而,这种外形似……[详细]
  石港窨糕制作技艺,南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千年古镇石港,有种传统的应时茶食,名叫窨糕。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块糕上均用桃红印花而得名。民国初年,石港德兴祥茶食店老板姚少庭虽读而未成,没有考取功名,平时却咬文嚼字、文乎文乎,竟将“印糕”改名为“窨糕”,其他茶食店也跟着标新立异,改“印”为“窨”;南通城内的几家大茶食店中,有的茶食师傅就是石港人,也跟着叫“窨糕”。于是……[详细]
  正场熏糕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正场熏糕是南通市通州区的传统历史名产,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正场即开始生产熏糕。由此可见正场熏糕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正场熏糕制作老字号“三泰和”、“马聚盛”的传人张顺道和赵扬春两位老师傅,一起回忆年轻时名师向他们传授的配方与技艺,经挖掘整理,反复研制,终于重获这一历史名产的传统风味。正场熏糕经过了三次调整配方和烘焙,……[详细]
  刘桥菜刀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刘桥菜刀”起源于110年前,当时马春芳的祖父马芝群,开设铁匠铺,擅长锻制菜刀,质量上乘,价格公道,在当地很有名声,创立了“刘桥菜刀”品牌。到现在的马春芳,已是第三代传承人。“刘桥菜刀”经过百年锤炼,技艺更臻完美,具有款式别致、钢质犀利、耐磨耐用等特点,近百年来成为知名品牌,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享誉大江南北。“刘桥菜刀”……[详细]
  四安木杆秤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秤,作为称量物体的器具,年代非常久远,生活中缺它不可。现有的文献和实物资料论证,公元1世纪,即东汉早期就使用木杆秤。木杆秤制作是当年兴旺发达的传统手工技艺,民间收藏的老木杆秤就体现手工木杆秤技艺的精华。手工木杆秤制作多为祖传,由于这方面的市场需求量小,因此做这一行的人很少。制作一把木杆秤要经过木杆方坯刨圆、碱水浸泡、打……[详细]
  南通装裱技艺(兴仁装裱技艺),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装裱是我国一项传统手工艺项目,主要用于美化文人书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渗入其它领域,如室内装潢和广告等方面。南通是历代文人聚集创作书画之处,装裱技艺也就随之建立并繁衍至今。历来通州与扬州、苏州交往多,艺人之间有交流,装裱受淮扬、苏派影响。近代上海崛起后,装裱又兼具海派风格。改革开放以来,南通装裱业不断繁荣,……[详细]
  南通烙画,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各种板材、树皮、葫芦甚至宣纸上熨出烙痕作画。它源于西汉,曾一度失传,清光绪年间被重新发现,传承至今。南通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详细]
  南通丝绸剪贴,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南通丝绸剪贴属于工艺美术大类中的花画类。丝绸剪贴作品属于平面艺术。南通丝绸剪贴主要发展和传承在南通市区,它是在传统的羽毛画和绒贴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品以丝质绫绢为底衬,以绸缎、罗为画面材料,运用剪、刻、拼、贴、嵌、衬、叠、抽、插、剔、擦等十余种技法表现人物、动物、花鸟及山水风景等对象,反映对象本质美。以丝绸为材料更能表现事……[详细]
  王家拳,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王家拳”主要分布在以通州区石港镇为中心,向南通周边流传并流传于南京、上海、陕西、天津、北京等地。“王家拳”起源于南通,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南通人王越群(字燕舟),集各派武术精华,反复揣摩,融会贯通,创造出一套别具一格的“太极元功王家手(拳)”。全套分成八模,每模各有八手,每手各有二十四五个动作。特点是:短小精干、好记……[详细]
  灯彩(南通灯彩)扩展灯彩,又叫“花灯”,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它与流传民间的元宵赏灯习俗密切相连。据考证元宵赏灯始于西汉,盛于隋唐,明清尤为风行。南通灯彩的造型强调了“神似”,具有中国传统灯彩艺术的原始特征,不强调作品的过于精细,而展示其作品的形态传神,精神矍铄。它融抽象构成、拟形雕塑、平面书画、复合装饰和光动机制于一体,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综合空间艺术。南通灯彩艺术不只是节日的装点和审美的对象,……[详细]
  石港腐乳酿制技艺​​​​​​​古镇石港历史悠久,因得沿海产盐之利,远自明清时起,就酱园繁盛,从事菽乳(即乳腐)和酱腌制品生产的业者众多。清朝末年,石港老字号“裕昌祥”、“裕福昌”酱园吸收民间制作乳腐的特色,以传统工艺生产“红方”、“糟方”乳腐,直至1952年以“裕昌祥”为主的十二家酱园作坊合建为“振中合营处”后,开……[详细]
  木雕(南通红木雕刻)​​​​​​​南通红木雕刻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丰富,题材广泛,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上世纪50年代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红木看江苏,江苏红木看南通。”由此可见南通红木雕刻在全国的影响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南通红木雕刻在传承和发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不俗业绩。南通红木雕……[详细]
  通州民歌​​​​​​​南通东濒黄海,南依长江,气候适宜,物阜民丰,是著名鱼米之乡。古往今来,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鼓舞劳动士气,战胜自然灾害,通州民歌应运而生,它忠实地记录了南通先民们的酸甜苦辣,凝结了千百年来南通先民的智慧与汗水。同时,南通地处吴头楚尾,吴文化和楚文化相融交汇,我们的先民带……[详细]
  南通范氏世家诗文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他类,项目编号JSⅩⅠ-1。中国传统社会以家族为本位,家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特定的文化传统,莫不依赖于特定的家族而传承。南通范氏,从明代嘉靖年间的范应龙到当代范曾共13代,代代擅吟咏,现存诗8000余首(篇)。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名人相望,大师辈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诗文世家传承的一个典型代表。其间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