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睢宁县民俗文化

睢宁县民俗文化介绍

  睢宁古邳镇民间故事,徐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睢宁古邳镇历史悠久,既是我国古代中原以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历史上的“圯桥进履”、“曹刘大战”、“吕布吊死白门楼”、“笮融建造浮屠寺”等许多真实故事都发生在此。睢宁古邳镇山川秀美,风景独特,吸引了历……[详细]
  戚姬苑的传说,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汉文帝刘恒于公元前179年即位后,立即传旨在睢宁县梁集镇王行村建一座金碧辉煌的戚姬苑。戚姬苑占地六十亩,有三进院落,周围是一片茂密的芦苇地,苑内树大合抱,绿荫如盖,有十五间正殿,东西厢房各三间,门头房五间,内塑戚夫人塑像端坐其间,戚夫人头戴金凤冠,身穿日月龙凤袄,坐于供台上,背后有两宫娥打日月龙凤扇。西厢房后,就是当年戚姬救……[详细]
  邳州土山关帝庙会,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土山关帝庙会形成的最初基础为关公的“祭日”,明朝天顺三年(1460年)土山关帝庙建成之后,土山镇及周围的群众和来土山经商的各地商家,他们自发上香祭拜关老爷,从此祭拜的习俗逐渐形成。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关帝庙重修,又因农历五月十三天气炎热多雨,当地的绅士、名流和商家们在其修庙的同时又将原农历五月十三的集体祭日改为农历九……[详细]
  睢宁王集香肠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王集香肠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6年,身为御膳房厨师王氏先人,为调整康熙帝的饮食结构,选择一种精猪肉加多种调料装入猪的小肠蒸熟,经晾干切片献给康熙皇帝。康熙用后感到特香不腻,味道纯美,随赐“香肠”之菜名。清朝末期王姓正宗第十一代传人王允州(1939年生,兄弟排行老五)在原有传统制作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使产品口感咸淡适中,……[详细]
  睢宁粉皮,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据《睢宁县志》、《古邳镇志》等资料记载:睢宁水粉皮起源于宋代政和年间。徽宗皇帝微服私访来到东路淮阳,那时这里还是一片沙滩叠积,十分冷清荒凉。徽宗走得又饥又渴,到了此地既没有驿站餐馆,酒肆茶间,于是就让随从到附近一百姓人家寻便饭充饥。可正巧是从事加工水粉皮的张姓人家,男人已将做好的水粉皮担出门叫卖了,女主人只好将剩下零碎的水粉皮略……[详细]
  岚山烧鸡制作技艺,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据睢宁县“任氏家谱”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苏东坡任徐州知州,黄河决口,苏东坡带人日夜奋战,筑堤挡水,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当时在徐州开饭店的任氏先祖用祖传秘方卤制的任氏烧鸡慰问苏东坡和抗洪军民,众人吃后不但觉得味道鲜美,而且神清气爽,疲劳全消。苏东坡当即挥笔写下“鸡美胁有味,肉尽骨留香”的赞语,并赐名为“任氏元宝脱骨鸡”。……[详细]
  睢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据《睢宁县志》、《高作镇志》、《古邳镇志》及《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等资料记载:公元182年(东汉光和五年),三国吴主孙权在下邳出生,膳房大师为改善孙权母亲吴氏的膳食结构,一日从下邳南姚家圩村一农家寻索一包豆腐,经过煮调加工成几种汤菜,其母亲享用后,感觉绵软可口,美味极佳,食欲大增,随问:“是何物?”膳师即答:“是邳南农……[详细]
  桃园皮影戏,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桃园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睢宁桃园镇人沈桂香父亲沈培根在安徽马鞍山学习了皮影戏的简单演技,到了民国时期传给沈桂香。解放初期,睢宁县文化馆成立了皮影戏剧团,不仅在全县城乡巡演,还到山东、安徽、河南、苏南等地区演出。皮影戏在睢宁县主要分布在桃园镇。在毗邻的李集镇、乃至临近的安徽省宿县、灵璧、大路、高楼……[详细]
  睢宁八匹马,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据《双沟镇志》等史料记载,双沟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八匹马”,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明朝初年的屯兵营时期。当年从双沟到宿迁的皂河共有72个屯兵营地,在双沟附近就有焦家营、王家营、苏塘营等屯兵营。其中焦家营是骑兵营。民国初年,在双沟地区各大村庄都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排演八匹马,活跃在集市、村庄和春会上。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全……[详细]
  高作面兔节,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相传,明末某兔年,圆通观(奶奶庙)里香火出奇地旺盛,一位心灵手巧的道姑,为感谢香客,特地在四月初八这一天用麦面蒸了许多栩栩如生的面兔,送给每人一两个,算作佛事开光赠品,祝愿姑娘们有玉兔相伴,像嫦娥一样美丽;祝愿妇女们多子多福,有如仙兔。结果这一年许多人都如愿以偿。特别是小孩挂了面兔以后,没病没灾。此后,奶奶庙里每年四月初八这天都争……[详细]
  羊山庙会,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据史志记载:“羊山禅寺,两朝建筑,殿宇宏丽、气魄雄伟,古木参天,有枕葛峄带黄流之美誉”。为江北名寺,寺有僧人百余,晨钟暮鼓,课人诵经之声,响彻山林。约在清朝道光年间确定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羊山香火大会,至今古邳镇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还延续着每年四月初八赶羊山庙会,做买卖的、民间艺人表演的、看热闹的云集于古邳街市,不下三万人之众。古时,羊……[详细]
  双沟全羊宴制作技艺,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据《双沟镇志》记载,双沟全羊宴制作技艺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双沟全羊宴的原材料必须是双沟当地饲养的睢宁小白山羊。双沟地区的白山羊主要放养在故黄河滩地,其肉质细嫩而不腻,味道鲜美而不膻,营养丰富,食用价值,也有药用价值。山羊身体上的各个部分除羊毛、羊角、羊蹄之外,全部都可以通过煮、调、炒、烧做成各种……[详细]
  甜油制作技艺,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古邳甜油,又称“御甜油”,其原名为“甜面酱抽油”,在睢宁当地,食用酱油者居少,而甜油是睢宁人厨房必备调味品,炒、调、炖、烧,必不可少,味道鲜美,颜色纯正,深得当地百姓喜爱。古邳甜油制作历史久远,是睢宁县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甜油制作有2个时节:春季和秋季。甜油生产周期较长,一般为一年。是以面粉、黄豆为主要原料,整个加工制作……[详细]
  在苏北美丽的古城----睢宁,历史与现实的交替,无不传达着它丰富而深刻的意韵。静静流淌了千年的故黄河,见证了张良进履的圯桥遗迹,悠远而厚重的汉画像石,天真幼稚的孩子描绘的震惊世界的儿童画等等,在这种交替中,你会发现落子舞在睢宁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悄悄地孕育、静静地传承,是多么的自然,而又包含了多少让人回味的神韵。相传明嘉靖年间,汤庆任中江防总兵,为感皇恩,大庆十日,搭台唱戏,睢人表演的落子舞深受……[详细]
  睢宁儿童画蜚声海内外,其天真无邪、童趣率真为世人留下深刻印象,是文化部命名的唯一“儿童画之乡”,千余幅作品在国际上获奖,有四幅作品长期存放在于联合国总部大厅,是国家外交部馈赠国外友人的礼品,1总书记、1总理、李肇星外长在出访时多次将睢宁儿童画馈赠国际友人和外国政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