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金坛区民俗文化

金坛区民俗文化介绍

  茅山道家菜,是伴随茅山道教在本土形成和进化的一种民俗饮食景观。起源于茅山道教文化,是历代道教文化、思想与饮食的集大成者。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历代名士高道,崇尚天人合一,奉行药食同源,逐渐演化出各种膳食菜肴,成为饮食百菜之源。经由历代文人雅士和名厨食客传承,茅山道家菜至清乾年间逐渐成形。至近代,茅山道观膳房和民间道教族群在祖先道家菜肴的基础上,广采本土食材不断进行改良,并融入……[详细]
  长荡湖船宴源于清代,是金坛长荡湖渔民在长期水上劳作与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代代传承进化的一种民俗饮食景观,具有浓郁的水乡饮食文化特色。旧时,渔民居所均是以船为家的“连家户渔船”,终年在方圆数十公里的长荡湖面上漂泊不定,吃住行全在自家的渔船上。动荡而又闭塞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饮食大多就于舱头船尾,船亲、船邻相聚或招待来客的宴席活动,也都在渔船上进行。久而久之,长荡湖渔民形成了独特的船宴习俗,代代相传……[详细]
  山芋又称红薯,在江南种植历史悠久,据考证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粉丝的制作技艺则随山芋的种植和食用而自然生成,其起源尚缺明确的文字记载。清代文人徐宗勉有诗曰:“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龁还留菜色无。篝满争如收黍稷,藤抽果尔敏蒲庐。翻匙雪共齑成粉,切玉香同笋入厨。风雨调和疆场辟,苍生长饱海东隅”,就是对山芋食用制法的赞美。在金坛茅山地区,制作山芋粉丝的历史记载和民间记忆至少有100年以上,且技艺至今被……[详细]
  金坛雀舌茶炒制技艺流布于江南茅山。自古,因其茶叶制品的外形扁平挺秀、条索匀整,状如雀舌而得名。曾隐居于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旧时金坛属镇江)的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尝茶》一诗:“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此可佐证,早在宋代金坛茶制品就已经被称之为“雀舌”。1905年,满清遗老宋育仁、金坛乡绅杨良骏等,成立了茅麓明农树艺有限公司,种……[详细]
  中国雕版印刷术肇始于唐,发展于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是运河文化和商业都市文化结合的产物。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人类非遗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州作为国内三大雕版印刷保护基地之一,随着雕版技艺的诞生,至今已延续了上千年。上世纪初,金坛登冠人耿文炳前往扬州学习该技艺,并将其结合金坛非遗文化发展成为了有着当地特色的雕版作坊。历经四代传承,不断创新与拓展,现已是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金坛雕版线装……[详细]
  金坛蛋雕流布于常州西郊外金坛区直溪镇建昌新河村委丁沟村,这里北与丹阳相邻,西与镇江丹徒接壤。远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绿鸡蛋的习俗,而且用量可观,称之为彩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一些商贩为图生意,又在蛋壳上画上各种图案来赢得市场竞争,更有技艺高超者在蛋壳表面以刀具刻上吉祥文字或图案,如喜得贵子、福寿如意、松鹤延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寓意祈福……[详细]
  韩氏祖传关节病中医疗法,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韩氏关节病疗法始于祖传,距今已续五代。韩氏祖籍在苏北里下河,因当地常遭水患寒侵,民间关节病多发,其祖父韩德元以中草药经无数试验而创始了关节病中医药疗法。此后因战乱,韩德元举家逃荒迁居江南金坛,并在其家族中代代相传。韩氏祖传关节病疗法主治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核性骨关节炎等。……[详细]
  茅麓旗枪茶炒制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茅麓旗枪茶属扁平形绿茶系列,源于民国时期的金坛茅麓公司。民国6年(1917年),爱国人士纪振纲为“实业救国”,出资在金坛茅山东麓成立了“茅麓公司”,以生产经营茶业为主,种植茶树多达3000余亩,其炒制的“国农牌”茅麓旗枪茶主销沪宁线一带,鼎盛时期年产茅麓旗枪毛茶800多担。该茶是以茅山东麓独特的自然气候环境,优质适宜茶……[详细]
  金坛景泰蓝,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景泰蓝制品,也称铜珐琅工艺,是一个具有民族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种。此工艺于明代景泰年间就在北方盛行,因使用的釉色以蓝为主,故称之为景泰蓝。清宣统二年,金坛白塔后村人邹兆林,只身前往北京景泰蓝行业谋生,拜师学艺。新中国成立前夕,邹兆林辗转漂泊上海带徒传艺,声名很高。抗美援朝时邹兆林根据上级要求,带徒用景泰蓝承制了一批抗……[详细]
  白龙荡的传说,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白龙荡原名“思湖”,位于金坛西南腹地,毗邻著名的金坛三星村人类文化遗址。旧时,白龙荡是天然的蓄水池,北接丹金漕河之水,西纳后阳河之分流,东通南洲可入钱资荡,南连金溧漕河、通济河、薛埠河3河之水进长荡湖,自然景观迷人。自梁代大同元年后的1460多年来,这里蕴藏着许多有关白龙出世、栖息、上天的神奇传说,以及谜一样的龙遗迹和龙遗存……[详细]
  诸葛八阵图村落,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文化空间类项目。金坛儒林镇的(鲁墅村)诸葛八阵图村落,是三国名相诸葛亮第32世裔孙、宋进士授五经博士诸葛维贤,于公元1229年为防元军侵犯而带领族人建造的。该村诸葛氏家族祖坟上,留存着“大元延祐三年岁在丙辰冬十一月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撰”的“始迁祖肇穴之碑”。碑文小楷阴刻,竖书26行,计872字,记述了维贤公家世行状,阐说其在南宋末年的仕履……[详细]
  谈庄秧歌舞,常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谈庄秧歌灯属传统舞蹈,起源于明朝末年,流传在今金坛经济开发区谈庄村自然一带。咸丰十年春,太平军浴血攻克金坛城,城内戴王府前搭起高台表演各种节目,其中就有秧歌灯。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坛戴王府内的墙壁和房梁上,至今仍清晰可见与谈庄秧歌灯吻合相关的彩绘图案。自太平天国后,谈庄秧歌灯活动一度沉寂。民国二十七年,当地艺人陈全宝和祁锁庆……[详细]
  金坛老人山程氏骨伤疗法老人山程氏祖传骨伤疗法是江苏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世家,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程氏家族世代习武,在练武过程中经常伤及筋骨,因当时的医学不发达,程氏先人便找来各种草药疗伤,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颇有效果的骨伤疗法。此后,程氏家族开设诊所,专门为人医治骨伤。早年程氏家族在老人山李塔村定居后,便在当地采摘草药治病救人,后由于骨伤求诊人数的增加,加上山内草药有限,自己开始种植部分草药。老人山李塔……[详细]
  龙舞扩展(直溪巨龙),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直溪巨村舞龙起源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在巨村坐塾馆任教时,曾潜心研究天象地理,为辅佐明太祖逐破折风水,指点百姓在村前挖河造桥。为求太平盛世便指点巨村人兴起“龙会”,用舞龙娱神娱人,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此后代代传延。明初,巨村舞龙曾晋京入宫,明太祖朱元璋看表演后龙颜大悦,钦赐御笔……[详细]
  剪纸扩展(金坛刻纸),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金坛刻纸是在宋代民间灯笼、纸扎、门笺等民俗剪纸装饰基础上发展而来,成熟、盛行于明清时期。主要流传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地区。解放后,逐渐销声匿迹。1970年代,被重新发掘。1980年代,一度复兴,延续至今。金坛刻纸一般以刻刀、木板、油盘、纸张(宣纸、漆纸、吹塑纸等)等工具刻制,最初主要糊裱在灯笼、纸扎之上,作为纹样装饰,后来逐渐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