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 > 三台民俗文化

三台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灵峰寺正月十五庙会是三台县唯一的、民间自发组织的以庙会为主兼农具交流会二者合一的盛大庙会,还有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庙会,一到会期来自于本境及邻县的善男信女及群众前来参加庙会,游人如织,道为之塞,以团体结伴或个人的形式前来寺庙顶礼膜拜,祈福求平安。历史沿革及价值:具现存钟楼记碑文记载,唐、宋时代已成佛教胜地,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其殿堂庙宇之雄,山水林泉之美而声名远扬……[详细]
  吴氏宗族主要分布在三台、中江、射洪、梓潼等周边市县,距福建龙岩迁来四川安居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周边市县已发展到5万余人,吴氏宗族祠堂座落在三台县西平镇兴盛街社区凯江沿岸,依山傍水。吴氏宗祠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距三台县城34公里,中江县城20公里。吴氏宗族祭祖仪式分为请神、堂祭、墓祭。堂祭(祭祖三献礼)全体裔孙及敦睦堂始祖中旌公、杨氏祖婆后裔,男女人等,排班就位。开字辈、振字辈就位。全体裔孙虔向于吴氏……[详细]
  1、到寺外山林和鲁班湖区“放生”,保护生态环境;2、耍龙灯、舞狮子、打莲箫、摇彩莲船;3、吹唢呐、敲锣打鼓、鸣鞭炮;4、念佛诵经,敬香烧纸,纪念马祖。……[详细]
  “火龙”是指距县城22公里处的乐加乡场镇和距城45公里的国家级文保单位郪江汉墓群、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镇民间自发组织的一种喜迎新春、祈求平安的特殊制作表演艺术活动。人们仿龙的形状,用纸竹扎成作为道具的龙。表演时,表演者和观赏者互动,观赏者用点燃的烟花朝着表演者喷烧的这种表演活动称为烧“火龙”。“火龙”,仿龙的形态,用纸竹扎成,包括龙宝、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共九节。龙宝直径30-40厘米,嵌于饰有……[详细]
  我地民间花花锣鼓据先辈口头传说出现于明清时代,清末极为流行,民国时期家喻户晓。建国初期,农村也还依旧盛行,多以姓氏或农村院落情趣者各自自然成组,自玩成趣,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很有韵味的中国乡间打击乐曲系。在一个县市区内体系大同小异,但内中由于属器及击打方式不同,各地也有不同风韵,有的激烈、有的舒缓、有的好像在诉说人类人生的心情。总之它突出了乡村的文化生活,它与川剧锣鼓齐名,乐器有锣、钹、鼓、高低音不……[详细]
  在涪江流域(绵阳至重庆合川)木船航运时代,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为了协调步伐和鼓舞士气,船工们就在号子声中掌握行进节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逐渐形成了“涪江号子”。随着行船水情的变化,船工们会吟唱不同的号子,许多号子往往是船工在航行中触景生情而即兴创作的。他们就像行走在涪江的行吟诗人,大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编唱着号子词。“涪江号子”大致可分渣渣号子、滩坪号子、交架号子……[详细]
  建中高跷狮灯是四川省三台县很有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至今已有170多年的传承历史。传承到现在已是第九代传人。高跷狮灯表演分地狮表演、高跷表演、高台表演、高杆表演,同时都附带些武术杂耍。道具最常见的有笑面、狮头、狮皮、高跷、锣、鼓、钹、马锣等。其活动也有许多讲究。表演时间一般在春节期间元霄节及嫁娶、丧葬、庆典等重大日子,受邀演出人员分为锣鼓组、表演组。演出时,表演人员随着音乐节奏舞狮杂……[详细]
  城隍庙会指产生并长期盛行于郪江场镇王爷庙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朝拜活动,在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八日举行。一到会期,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到王爷庙顶礼膜拜,祈福平安,规模宏大。其主要活动形式为团体敬香、朝拜以及化装-等形式。城隍庙会与王爷庙的建筑发展而同步发展。王爷庙修建于乾隆丙戌年(1766年),已有230多年历史。随着郪江汉墓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庙会的香火和人气也愈来愈旺,成为了方圆……[详细]
  潼川豆豉是四川省三台县最具盛名的汉族传统调味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潼川豆豉是高蛋白质原料大豆酿造,颗粒松散,色黝黑而有光泽,清香鲜美,滋润化渣,后味回甜。2008年,潼川豆豉酿制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三台县志》记载,潼川豆豉的创始人是湖广填四川时从江西迁徙而到潼川府的。潼川豆豉曾被列为宫廷御用珍品,其发展史可以看做是一部地方文化发展史的缩影。潼川豆豉的酿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