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市 > 阜宁县民俗文化

阜宁县民俗文化介绍

  打春牛,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鞭春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执礼官的声音,古代县官带着乡民围绕春牛,执鞭打牛,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莫误农时。台下观众纷纷较好,礼毕之后,台上演员们把春牛肚子里的阜宁大糕等谷物、糖果、糕点分散给台下观众,祈福大家来年步步登高,都有一个好生活。……[详细]
  豆轶坊蒲包茶干制作技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始于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年)始祖赵太源,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产品经过浸、磨、煮、滤、浇、榨等二十二道严格的传统工序精制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食素,以其色泽鲜美、柔嫩细腻、回味悠长、配方独特、堪称豆品一绝。……[详细]
  里下河糖塑(阜宁糖画),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糖画最早起源于400多年前。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所用工具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用来浇铸造型了。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后凝结即成。受南北文化冲击影响,在这里形成了地区性风格作品,清澈透明、形象逼真、色……[详细]
  杂技(阜宁杂技),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类项目。已有2000多年历史。杂技是一门以人体特技异能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包括各种徒手滚、翻、扑、跌技巧,各种手技、顶技、蹬技、车技和高空悬吊及腾跃技巧;变幻神奇的戏法,还包括了幻术、魔术、马戏和种种驯兽节目、丑角滑稽表演。……[详细]
  淮剧(阜宁淮剧),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源于清代。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清代中叶,流行于淮安府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汉族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淮剧后与苏北汉族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称为“徽夹可……[详细]
  燕子街的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相传百年前,一对燕子飞到喻口古镇,在薛老汉屋里衔泥筑巢。与老汉相伴融洽。一年,淮水决堤、海潮倒灌,颗粒无收,燕子也难找到害虫。老汉边挖野菜维持生计,边找虫喂燕。日复一日,燕子终能飞出飞进,劝之离开。次年,灾荒更严重。薛老汉倍感绝望。突然,群燕飞过,丢下几粒蚬子。薛老汉把蚬子洗净一煮,鲜美无比。他号召全镇到射阳河捞蚬,众人得救。从此……[详细]
  马躲寺的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征辽时,遇辽将盖苏文不敌躲马于寺院,蒙佛保佑平安无恙,唐太宗为感念佛恩遂赐名马躲寺,原马躲寺殿后楼下的小塔五层寺前有大石两条上有圆孔,寺边有砖井两眼。如今还有一大石,上刻“禹王在此”四字。人说它跟治水的大禹有关,当然这是敷衍之说。此石人称“拴马石”,即唐王躲身寺院内拴马于石边而得名,然众说纷纭,无从实考。……[详细]
  张接骨膏药制作技艺,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张氏接骨膏已传承六代,传承时间已有200余年,首创张祥瑞,在上海创立“祥瑞堂”药店。根据《张氏秘本》记载,其正骨之医术为当时正骨名医其家叔所授,《密本》中记载各种接骨手法,接骨膏、止痛化瘀膏、风湿膏等多种膏药配方制作方法,并持续临床使用,效果明显,独特,传至第六代张子坤,因其接骨技术精湛,家传膏药效果独到,不断刻苦研究……[详细]
  射河传说,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这个地方经常干旱,河流干涸,百姓苦不堪言。一天,一只神(母)羊带两只子羊用角开挖河流,为民造福。谁知动了东海龙王的龙脉,东海龙王调动虾兵蟹将与羊交战。两只子羊掩护母羊开河,母羊不放心子羊,不时掉头观看,所以每掉头一次,就有一个弯子,故河流就形成九曲十八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三只神羊,就把这条河流称为“神羊河”。……[详细]
  硕集姜氏卜页制作技艺,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硕集姜氏卜页是姜家老祖宗姜茂田创办了“天相馆”豆腐坊,遗传下来的用传统制作工艺做出来的卜页。据祖辈们讲,1300多年前,秦王李世民有一次在战场上负伤后,避之硕集马躲寺疗养,寺中住持以“硕集卜页”相供,李世民吃后赞不绝口,登基后,将硕集卜页钦定为皇室贡品。乾隆皇帝在品尝硕集卜页后,亦大为赞叹,赐名为“千层百玉板”,也将……[详细]
  益林酱油制作技艺,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酱油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的调味品,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益林酱油制作技艺,是制作酱油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制作酱油的技术。1956年,社会主义商业改造,将当时六个酱园店(汇源酱园、复荣昌久霞、汤仁昌、久成、单炳记和李新记)进行公私合营为益林酱醋厂。1966年转为地方国营益林酱醋厂,生产益林牌红、白酱油,产品主要销售于……[详细]
  盐城龙舞(东沟龙舞),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东沟龙舞是由东沟人组织并在逢年过节、祭祀祈福、庆典时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东沟龙舞于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正积极申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沟镇位于阜宁县西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镇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史载东沟居民稠密、市井喧阗,为淮东巨埠……[详细]
  凤凰墩—停翅港的传说,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凤凰墩—停翅港的传说在阜宁县是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坐落在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村,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是阜宁著名的红色文化景点之一,位于阜宁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凤凰墩—停翅港的传说于2013年被列入到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凤凰停翅”开始,很久以前,从西南方飞来一只金凤凰,飞到了乌龟地(今陈集镇境……[详细]
  马良传说,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自明朝崇德年间以来,传说元朝中期,淮安府山阳县城东有位叫马斯文的秀才(马良祖父)与其母在此营生度日。有一日,马母因年老体衰生病,正值湖荡发洪水退潮,马秀才发现家中门口的猫洞中有一只青绿大海螺,欲杀于母亲滋补身体,其母不愿,叫马秀才把它放生湖中。不日,马母病故,马秀才孤身一人来到山阳县城内一位姓张的财主家做长工。张家见马斯文为人忠……[详细]
  糕点制作技艺(阜宁大糕制作技艺),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由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申报。阜宁大糕,又名玉带糕、一品玉带糕,阜宁地区传统糕类佳品。产于中国散文之乡——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糕片白如雪,柔如云,甜如蜜,卷得起、放得开,入口香甜、滋润细软、营养丰富、老幼皆宜。阜宁大糕十分美味,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