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民俗文化介绍

  陈氏排毒通管中医疗法,连云港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项目。陈氏排毒通管中医疗法,是一种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治疗女性不孕的中医疗法,内容包含药物“排毒通管汤”和诊疗方法,是深藏于民间的一个古传秘方。本方自清朝乾隆末期赣榆人陈秉爱创制而成,在长期实践中完善,成为陈氏家传中医秘方,至今已传七代。“排毒通管汤”主治女性多年不孕,是调理环境、祛瘀疏通的配伍组合配方,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去……[详细]
  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项目。“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为宋迎春(法济居士)师承连云港紫竹林智德法师技艺,包括“太极经络养生运动”和“真炁流注针灸术”两种技艺。太极的本质是真炁和经络;针灸的核心是“五行”(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正能量的运行模式及规律)和经络,而古老的太极点穴中蕴藏着这两者核心的法则。太极不仅仅是一个拳术和养生的词汇,更是一种理念,她是大到无边……[详细]
  张氏正骨术,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项目。“张氏正骨术”为张氏祖传技方,包括“正骨经络膏”和“正骨 ”两种技、方。“正骨 ”是独门中医技术,其正骨 术源自武术,后来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医疗技术,是对中国武术和中医 术的发扬光大。在有效治疗各种骨伤的同时,特别对骨伤后遗症、骨不连等难治性骨病有特殊疗效。“正骨经络膏”包含丰富的中医四诊八纲辩证施治的内容,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详细]
  杆秤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制秤工序共约20道:选材——解板——苏板——刨板——打磨——划线——定点(装秤钩、秤盘)——根据砝码找定点——安星——再打磨——上色——水刷——再打磨——用磁珠子撸木纹——用油布擦杆。由于科技进步,电子秤的出现,传统的木杆秤制作技艺已面临失传的境地,亟待保护。2016年1月28日,人民网、光明图片社、中国网图片库、连云港日报、……[详细]
  金银细工制作工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张氏银器加工主要加工:项圈、银锁、发卡、簪子、耳丝、耳环、银卡子、项链、铃铛镯、古花镯、鸡心坠、各式戒指、头饰银剪子、錾子、银(铜)版画等。基本工序:熔化——打条——拉丝——开片——钳丝(搓丝)——编花——镶嵌——焊接——美洗——刷新——上光。赣榆金银器制作,比较山东及北方要小巧玲珑,但比江南要粗糙一些。张家金银工艺,可达……[详细]
  捕鼠器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扑鼠器,俗名又称老鼠剪子,是一种独特的捕鼠工具。据《董氏家谱》记载,董氏先祖于明朝中期迁至沙河镇后堆村安家落户。据第五代传人董自祥讲述,其时先祖为了生计,干起铁匠手艺活,主要制作纯手工农具;至清乾隆年间,由于老鼠成灾,在闲暇之余,开始锻造、生产小巧灵便且便于操作的捉老鼠工具——扑鼠器,俗名老鼠剪子,距今约270年历史,传承七……[详细]
  花生油古法压榨技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花生油所继承的榨油古法讲究工艺,工艺讲究经验的积累,传统的古法压榨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都有其要诀所在,如优质原料花生仁、磨碎粒度、蒸炒火候、压榨力度、控榨时间、过滤方法等。长生缘古法压榨花生油,所用花生都是经过严格挑选新鲜上品花生,经过磨碎、蒸炒、压榨、过滤、冷储。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细节都尽善尽美。以低出油……[详细]
  风筝制作技艺(扩展),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传统美术类项目。风筝制作技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项民间工艺。据《赣榆县志》记载,古时,赣榆境内一直流行着清明前后放风筝的习俗。该习俗至今仍流行.其工艺流程有:劈竹子、扒柴--扎骨架一-上衣,彩绘上顶线,加尾巴--试飞。常扎的风筝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板子类风筝、立体风筝、串子风筝。主要有小燕子、蝴蝶、“七星八卦九全翎”等。与外地风……[详细]
  灯彩制作工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美术类项目。灯彩,又名花灯,是花灯、宫灯、风灯等多种扎制灯笼的总称,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项民间工艺。据《赣榆县志》记载,古时,赣榆境内一直流行着元宵节灯会的习俗。工艺流程为:劈竹子——扎骨架——裱糊——穿珠子、吊穗子——彩绘——配灯杆、灯架、底座——上油灯或蜡烛。常扎的灯笼有萝卜芯、方灯、花篮、梅花灯、花鼓灯、十二生肖灯、昆虫灯、动物灯、……[详细]
  草编技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美术类项目。唐氏的草编技艺工艺复杂,技巧不外传,在当地属独门技艺。所用原材料有玉米皮、棕树叶,仿真叶、彩带等,制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蛟龙、麒麟、凤凰、猊猴等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平时销路好,尤其到春节的时候拿出来卖,能够增加年味和喜气,所以大人小孩都争相购买,供不应求。唐运伦自幼学艺,技艺高超。到改革开放后,更加如鱼得水,经常带着……[详细]
  葫芦画(扩展),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传统美术类项目。葫芦画工艺又叫“葫艺”。宋代,民间的手工艺人,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芦画”艺术。唐代,民间的葫芦文化兴起,百姓认为葫芦画有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祛病消灾,保平安等吉祥寓意,葫芦画成为许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葫芦画工艺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形式。清朝康熙年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各地涌现出了不……[详细]
  绿茶制作技艺(徐福茶制作技艺)(扩展),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徐福茶,产于境内金山镇。徐福茶的制茶史可上溯到秦代。传说,2200年前,精通医术及制茶术的秦代著名方士徐福,曾在金山种茶、制药。为纪念徐福,后人将金山镇所产绿茶命名为徐福茶。徐福茶以境内泊船山产的茶树新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主要产品有“徐福春芽”和“徐福松针”。制作“徐福春……[详细]
  竹编技艺,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竹编技艺是运用竹子作为原料,编制出各类器具的过程和方法,在我国有着南方山区非常普及,且传承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多用于家庭器具和农耕使用。竹编技艺在连云港的传承历史已有150多年历史。清朝末期的腐败导致胶东半岛民不聊生,竹编艺人王方永流落到赣榆县城西镇岗东村。正巧,这个镇有几大片竹林,成就了竹编业的天然原料,也成就……[详细]
  统木器制作技艺(含箍桶技艺),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连云港地区有着每年举办元宵灯会的习俗,特别是在海州地区和灌南县新安镇,每年正月十五均要举办隆重的元宵灯会活动,并一直传承至今。灯会期间,四乡村民聚焦在灯会现场,一面观灯,一面放孔明灯,祈祷祝福,希望家庭安康,生意兴隆,事业发达。现在,在婚庆喜事、开张立业、良辰佳节时,也均有燃放孔明灯的习俗,其寓意多是祈求幸福平……[详细]
  贝贴画(赣榆贝雕)(扩展),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传统美术类项目。贝雕,用贝壳雕成的工艺品,色泽自然,珠光晶莹,古朴典雅,海洋韵味浓郁,贝壳的应用,远在五千年前山顶洞人时期,就被穿成串链作为装饰,商代到秦代,贝类中的一-种,长期被当作货币使用,汉代以后,历代艺人利用贝壳的色泽,雕成各种图案,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装饰。贝雕是赣榆地方民间艺术之一,全县海岸线曲折蜿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