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金湖县民俗文化

金湖县民俗文化介绍

  渔民婚俗,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金湖地区的渔民婚俗,相传起源于太平天国。当时高宝湖上有一个姓陈的土匪头子,他投靠官兵,打起水师旗号,自称“陈小老子”,到处- 掳掠,无恶不作。每年二月初二,都是渔家婚嫁的好日子,陈小老子经常出动抢人劫财。太平军准备利用……[详细]
  赶牛号子,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赶牛号子在金湖被俗称为“打嘞嘞”,是伴随着用牛耕作的劳动而产生的民间音乐。起源虽无史料典籍可查,但宋代诗人梅尧臣就曾写有“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的诗句。而有记载的用牛从事农耕的历史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先秦时期。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三面环湖。西部与洪泽、盱眙接壤,东与宝应毗邻,东南与高邮……[详细]
  闵桥刺绣,淮安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闵桥刺绣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五代人以上。当地妇女素有女红传统,一些女孩子从十三、四岁起就同祖辈们学绣花,绣花水平的高低成为当地衡量女儿家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由此涌现出了众多刺绣能手。闵桥刺绣的技法主要有缠绣、勾绣、挑绣(又称缠花、勾花……[详细]
  花船舞(陈桥花船舞),淮安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扩展项目。​​​​​​​历史沿革花船,又称“荡湖船”、“旱船”。在金湖县陈桥地区流传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百姓用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邪避灾。民国年间,花船表演已是民俗节日、庙会上的主流节目,并一直沿袭至今。目前金湖县陈桥的花……[详细]
  吕良传说,淮安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沿革吕良位于金湖县城北部,隔潮泽河与洪泽县为邻,东至白马湖边,南以老三河为界与金北镇接壤,西到陈新港与新农搭界,约60平方千米。境内地势低平,桑园田畴广布,自然条件优越,吸引了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宋代建镇,史称旋关镇,为沟通南北的……[详细]
  打排斧,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历史沿革传说打排斧是鲁班所创。传说鲁班曾带领一班木匠造船,木匠们将船钉好下水后漏水不止,无计可施,便请教鲁班,鲁班拿起斧头,从船头到船尾,从船帮到般底,挨个钉了一遍,钉船之声响彻云霄,震天动地,完成后入水行舟,滴水不漏,众人叹为观止,鲁班……[详细]
  历史沿革竹编是以竹篾编织生产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即已出现,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米粟和猎取的食物稍有剩余,为了不时之需,就把食物及饮水存放起来。这时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伐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于是,竹……[详细]
  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香最早由西域诸国向中原王朝献贡才传入中国,早期大都作为消除疾病之用。以香礼佛的记载最早是从汉武帝开始,陶谷《清异录》记载,五代的时候,有一位法号“知足”的有道高僧反对上层社会焚熏奢侈香料的作风,于是“但摘窗前柏子焚”。到了宋代,炉焚柏子,成了佛寺禅房与士大夫书斋中流行的小景,苏东坡就曾经秋夜独酌,并留有“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的诗句。当时还时兴一……[详细]
  草编(金湖草编、董风草编),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历史沿革与分布草编是以黄草、席草、蔺草、蒲草等各种柔韧草本植物的叶子,或用稻草、麦秆等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编工艺在我国民间十分普及。已知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另据《礼记》载,周代已有以莞(俗称水葱,一名“小蒲”,即蒲草。)编制的莞……[详细]
  踩五花云,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历史渊源踩五花云是金湖香火戏“香火童子”在做大会(一种祭祀活动)期间表演的一种舞蹈。据考,是从宋代的“五花爨(cuàn)弄”发展而来。……[详细]
  塔集传说,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塔集传说是有关金湖塔集地区相关人物、风景等系列传说的集合。主要流布于金湖县塔集、闵桥、金南、银集、涂沟等地区。塔集镇是江苏省淮……[详细]
  柳编技艺,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金湖县素有“杞柳之乡”美誉,为柳编行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金湖县吕良镇罗家的柳编技艺有据可考的已有百余年历史,至今已传至第四代。……[详细]
  塔集挂面制作技艺,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历史渊源挂面是以小麦粉添加盐、碱、水经悬挂干燥后切制成一定长度的干面条。在我国,挂面制作历史悠久,据专家学者考证,在敦煌文书中……[详细]
  金沟大糕制作技艺,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历史渊源金沟大糕,原称提糖大糕,用优质糯米,经炒、磨、烫、焐等多道工序制成,是淮安市金湖县金沟镇的特产。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相……[详细]
  莲湘,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历史渊源莲湘,是一种许多民族和地方都喜爱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于清末传入淮安地区,并在洪泽、金湖、楚州、涟水等地广泛流传。莲湘的产生,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明末清初时期,因战事频繁,人们居无定所,被迫靠乞讨为生,并随身携带一竹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