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丽江市 > 古城区民俗文化

古城区十大民俗文化

东巴皮画
  东巴皮画是云南皮画的重要代表,也是东巴文化的实物表现形式, 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那古老而辽阔的大草原,祖祖辈辈放牧牛羊的草原人创作了大量精致而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也可依据客人的要求定制:皮画最可以追溯到游牧民游族,逐水草而居时期,经过漫长的演变,如今皮画除保持古朴韵味外,更加溶入现代民族工艺技法,成为一种难得的馈赠佳品和高雅的室内装饰品。……[详细]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族1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在丽江市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据考证,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而创建的艺术结晶。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详细]
  大东乡位于丽江市区东北部金沙江河谷地区,乡政府所在地大东村委会海拔1800米,离市区60公里。辖建新、大东、白水3个村民委员会,共计35个村民小组。有1718户,7089人,境内以纳西族为主体,还分布有汉、彝、藏等民族。大东乡自古就是丽江境内重要的人类活动区域,有众多的新石器出土,东巴经书中记载的几个重要古战场也在现今的大东乡。作为传统的纳西族农业地区,大东乡同时也是纳西族民间传统歌舞艺术保护和普及状况最好的地区。无论从歌舞的种类还是能表演的人数而言,大东乡都是丽江市古城区中最突出的地区,绝大多数纳西族民间歌舞形式都能在大东乡找到。民歌有“谷期”、“时本”、“劳喂”、纳西小调、儿歌等;歌舞有“热美蹉”、“喂麦达”、“啊哩哩”等,有丽江古乐和口弦、芦笙、笛子等为伴奏的器乐。纳西族多声部歌舞热美……[详细]
  东巴舞是纳西族舞蹈,主要流传在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有近100种套路。《东巴舞谱》是用纳西象形文字系统、详尽记录和描述东巴舞蹈动作的一种典籍,迄今共发现6册,共记录了52种东巴舞的跳法及相关文化信息。有舞谱记录的东巴舞有以下4种类型:大神舞,如《萨依威登舞》、《恒底窝盘舞》等;战神舞,如《优麻舞》、《郎究敬究舞》等;禽兽舞,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如《金色神蛙舞》、《大鹏神鸟舞》等;法器舞,如《灯舞》、《花舞》、《降魔杵舞》等。在由一些舞段连缀起来的组舞中,贯穿着较完整的神话故事情节。东巴舞表演时与打击乐相配合,表演者少则一两名,多则三四十名。不同场合表演不同的舞蹈,所着服饰和使用的道具也变化多彩。东巴舞起源于纳西族古老的祭祀舞蹈,以直接模拟或间接表现的手法,大量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详细]
  纳西族白沙细乐又名“崩时细哩”、“别时细梨”、“别时谢礼”。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据唐《蛮书》载,纳西族先民“俗好饮酒歌舞”。白沙细乐作为纳西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纳西先民创制的一部器乐、声乐及舞蹈相结合的古典音乐套曲。究其历史渊源,一说“元氏遗音,靡靡切切,酸楚动人,相传世祖临别所赠,故名别时谢礼”;二说为创自于纳西族民间凭吊战争亡灵之乐。说法各异,暂缺确考。据已故纳西族著名老艺人和锡典有据可考的传承谱谍,至少在200年前丽江已盛行此乐,所表现的是生离死别、怀恋缱绻的感情。相传白沙细乐有10个调,现存8个调,分别是“笃”、“一封书”、“三思及”、“美丽的白云”、“公主哭”、“跺蹉”、“南曲”和“北曲”。赤足舞“跺蹉”、云雀舞“劳马蹉”、弓矢舞“抗蹉”、白鹤舞“夸蹉”等在……[详细]

全部古城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