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毕节市 > 黔西市民俗文化

黔西市民俗文化介绍

  每年11月初,铁石苗族彝族乡安乐场村彝族同胞都会欢聚一堂,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乌蒙欢歌,共同庆祝特别的“彝族年”,彝族人自己的节日,浓墨重彩的日子。彝族年要杀年猪、祭祀祖先和吃年饭。年饭主要有坨坨肉、水豆腐和大米饭。肉和米饭煮好后,照例先祭献祖先,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吃年饭。过年三天里,无论是主人家还是来客都可随时食用,不拘礼仪,各村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穿上新装汇集在安乐……[详细]
  米花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七,来自清镇市、大方县、金沙县、赫章县、与周边乡镇的观众都会齐聚铁石乡米新寨村,共同庆祝一年一度的苗族素苗“米花节”。素苗是苗族中的一个系,因其服饰上特有的蜡染暗花和素净的刺绣而得名。清康熙初年,吴三桂起兵反清,为了躲避灾荒及战乱,素苗同胞开始四处迁徙,进而涌入贵州各地,铁石苗族彝族乡苗族就是第一批进入黔西境内的素苗。铁石苗族彝族乡苗族素苗“米花节”具有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主……[详细]
  苗族跳花坡,当地苗族苗语称“欧道”,意为“赶坡”,“跳花坡”是汉名,是因为坡上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义不尽相同。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八都要举行活动(初一至初五在铁盔山村淹塘二组的小山上举行跳花坡,当地苗族称“跳小年”,初六至初八在铁石乡政府门口跳年厂举行,当地苗族称“跳大年”)。大年初一,苗族群众穿着盛装,带着芦笙、萧筒、口琴、干粮等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吹起芦笙、唱起苗歌、跳起苗舞,以苗族特有的方式……[详细]
  金钱棍起源是穷苦人民为生活所迫乞讨所采用的一种民间艺术方式。传入贵州黔西广泛流传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金钱棍解放前在全县域内广泛流传,解放后逐渐减少,到现在少之又少,只有素朴等地还有少量的人在玩耍。发展至今已成为大众的娱乐方式,素朴现在还在玩唱的李素珍老人所学的技艺,就是其父辈从四川古蔺传入的。素朴镇位于黔西县东部,东与贵阳接壤,北邻太来乡,南与铁石乡交界。总面积111.9平方公里,距县城34公里,辖……[详细]
  化屋苗族文化空间,位于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距县城52公里,是黔西县南部边沿二水汇流、三县交界的河谷地带。东面、南面与清镇、织金两市县隔水相邻,西与羊场以哈冲河为界,北与群益村接壤。区域面积8.2平方公里,距乡镇府驻地11公里,全村共有250多户,12人余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7.3%,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气温和降雨量差距较大。苗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浩繁的文化而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