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钟楼区民俗文化

钟楼区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常州梳篦,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木梳、篦箕是两种器物,简称梳篦,古代称为“栉”。常州梳篦制作技艺形成于东晋,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常州赋》载:“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当时,常州西门、南门一带(即今常州市钟楼区域)的村庄,从事梳篦制作有3-4万人口,且都是祖代相传(1951年后师徒传承),行业面积占了常州城的一半,形成木梳街、篦箕巷街名,一直沿……[详细]
  白太官传说在常州及其周边部分地区妇孺皆知,影响深广,并有多种版本流传和记载,其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在常州诸多人物传说故事中首屈一指。据民国5年(1916年)续修的常州《晋陵白氏宗谱》记载,白太官“公讳德祖,字云来,太官其号也”。江苏常州府武进人,生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系明刑部尚书白昂族裔。白太官幼年辍学,少年时习练拳勇,青年时身怀武功绝技,行侠仗义,扶贫济困……[详细]
  常州网油卷制作技艺创制于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提起网油卷,常州民间有一个传说:北宋神宗年间大文豪苏东坡一天在食米团时,忽发奇想:“若内藏以豆泥,外裹以‘雪衣’,如糕团之炮制,改蒸煮之方为炸熘之法,岂非佳肴乎?”于是,这位美食家便尝试着亲自下厨,几经周折,终因未完全掌握“雪衣”制作之技法,只能以蛋清包裹,成品不太理想。但有了一个类似小面团的雏型。后经常州名厨反复研制,才成了今日的常州名点——……[详细]
  高跷属于我国古代的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据常州府志记载表明,此项民俗活动最盛时期为清光绪年间,迄今已有100余年历史。清末民初,在常州地区传统庙会活动中,常会出现高跷艺人的表演。踩高跷是一项融文化娱乐、体育竞技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常州钟楼区中心地带有一条老街叫木匠街,老街两旁原住户均为木匠,世代延传,以木业为生。闲暇之余,匠人们制作木制高跷娱乐嬉戏,久而久之,便闻……[详细]
  素火腿是一种极具常州地方特色和风味的名菜,其生成工艺和技艺,流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常州佛教文化和饮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梁武帝萧衍是武进县万绥乡人。公元502年,他在建康城(今南京)建都。梁武帝登基后,笃信佛教,舍宅为智宝寺,并拜志公和尚为师,做了不出家的佛教弟子。梁武帝戒杀生,吃素食,还多次召集全国各地名僧到京城议事,组织展开辩论,佛教徒要不要吃素?最后多数名僧形成共识:做一名合格的……[详细]
  常州道情原称“说因果”,相传其祖师为周文王第三子姬叔颖,姬叔颖虽然下肢残疾,却是深明大义,非常体恤黎民疾苦,他不能挥师伐纣,便叫人推轮车,到处游说,宣讲兴周灭纣的道理,自称为“说因果”。周武王得了天下,因姬叔颖“说因果”有功受到封赏,“说因果”便大兴于世。清同治年间,在苏南农村,农闲时就有半农半艺之人说因果,后来就在常州府属各县农村流行开来。同治末年,逐渐发展形成地方曲艺形式---常州道情。常州道……[详细]
  老人山程氏中医世家是江苏著名的专治伤骨疾症的医术翘楚,是我国传统医药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老人山中医伤骨疗法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延续至今已传承六代,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老人山伤骨中医世家原籍为湖北襄樊,其后代于清光绪元年迁徙金坛老人山,故得名“老人山”。程氏家族世代习武,在练武中经常伤及筋骨。随着时的推移,为治伤疗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程氏家族创出了一整套独到的治疗伤骨疾病的方法和模式。……[详细]
  小热昏是江苏的一种曲艺形式,曾广泛流行于江浙一带,原是以流动说唱形式卖梨膏糖的行业艺人的统称。常州小热昏是伴随着常州梨膏糖的生成历史应时而生的,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常州地方史料记载表明,常州小热昏兴盛时期,曾广受民众的青睐和欢迎,成为苏南,尤其是常州地区广大百姓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当年常州小热昏艺人曾一度走出常州,足印遍及苏南、苏北及浙、皖等地。清末民初,江浙地区的卖梨膏糖行业分成了几大帮……[详细]
  常州萝卜干是一种独具常州地方风味的传统土特产品。数百年来,以咸中微甜、纤细脆嫩、馨香诱人的特点和口味,享誉海内外。据史料记载,常州萝卜种植和萝卜干腌制技艺始于宋代。其后经过不断优化,出现了一些优良品种,其中最有名的则是常州新闸红萝卜。据民国16年的《武进年鉴》记载,当时的怀南乡、怀北乡(今北港、五星、新闸一带)已种植20万亩红萝卜,且总产量达600万担之多。而历经数百年,萝卜干腌制技艺亦在不断发展……[详细]
  常州,江南,鱼米之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民间饮食、习俗均深受水稻文化的影响,许多传统食品、点心都有其深深的烙印,常州四喜汤团正是这样富有江南特色的传统名点和美食。元宵节吃汤圆,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南宋时期的历史文献就已见记载。至明代,汤团作为常州百姓上元节的传统食品已很普遍。清朝常州地方史料亦有记载常州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不同的馅料,这即是四喜汤团的雏形。由此可见,四喜汤团制作技艺……[详细]
  据国内多种医学文献记载表明,常州钱氏世家的崛起与中国中医儿科先祖钱乙(1035—1117)有关。常州钱氏,作为江苏著名的中医儿科世家,自明末钱祥甫始,传承延续12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传承发展中,涌现出一批名扬常武、江南,蜚声华夏的名医,他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医德医风高尚,惠民一方。所治诸多疑难沉疴,不计其数,赢得了广大民众的高度赞誉。常州钱氏儿科世家,揽中医之大成,博采众长……[详细]
  常州吟诵是江苏省常州市的汉族传统音乐形式,是介于唱和读之间的吟唱古典诗词文章的艺术。常州吟诵横跨文学、音乐、语言三门学科,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州吟诵的基本内容相当丰富和全面,主要有吟诗的音调(包括吟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等“近体诗”的音调和吟“诗经”“乐府”“楚辞”杂言诗等“古体诗”的音调),吟词的音调以及吟文言文的音调等。常州吟诵属于吴地吟唱流传下来的一脉,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详细]
    汉画是中国两汉时期的艺术,是汉代艺术家以刀代笔在石面和砖面上留下的艺术珍品,所以也称画像石,画像砖。汉画是一种深沉雄强,粗狂豪放的艺术,其特有的古拙而质朴的美感是其他艺术形式中从未有过的,只有汉朝这个特定的时代才能产生这种独特的艺术,所以汉画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汉画的内容涵盖各个方面,有现实生活,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祥瑞迷信,天象动物,战争场面等等。……[详细]
  景泰蓝--古代称金属胎珐琅器、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是全世界工艺美术作品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金属胎掐丝工艺画是采用传统的纯手工掐丝工艺,在金属材料底面上构制画面,画面主色调与底色采用现代新技术及配色技巧,画面清晰、新颖,色彩丰富、艳丽,晶莹剔透,立体感强;在底色衬映下,主题突出,寓意更为深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常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