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盱眙县民俗文化

盱眙县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盱眙根雕,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历史渊源根雕,据考古发掘,从战国时期已有之,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在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已经出现古代根雕……[详细]
  木雕壁挂,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历史渊源我国的木雕艺术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那时就有了不少初具雏型的工艺品。战国时期,木雕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板的阴刻,发展到立体圆雕工艺。汉代动物木雕用整木雕制,将中国木雕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唐宋时期,木雕工艺日……[详细]
  程家戏,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程家戏主要流布于淮安市盱眙县管镇一带,为管镇民间艺人程佑贵祖父程福全和程福田根据当地民间小调,提炼生活素材所创的地方灯戏,至今已传承至第三代。程家戏以自创灯戏为主,也表演当地小戏小调、旱船等,其中以《小黑驴》、《鹬蚌相争》等剧目极具地……[详细]
  泗州调,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历史渊源在淮安,泗州调主要流布于盱眙一带。泗州调据传是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海州一带的邱、葛、张三位老农热爱民间音乐,将海州一带流行的两种小调“太平调”和“猎户腔”进行收集整理,不断加工打磨,编出具有简单人物故……[详细]
  花鼓伞,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历史渊源及分布“花鼓伞”,亦称“花鼓灯”,是流布于淮河流域一种以舞蹈为主的综合表演艺术。在淮安主要分布在盱眙县官滩镇等地区,受安徽凤阳花鼓影响较大,但风格迥异,表演程式亦相差很远,所用曲调亦多以本地民歌小调为主。相传,花鼓灯起源于夏代……[详细]
  龙舞,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龙舞,又称耍龙灯或舞龙灯,清末民初时传入淮安地区,现淮安盱眙等地都有流传。龙舞的道具为龙灯,以竹为料,用铅丝将竹篾扎制成圈,圈圈交错连环,再用4根长绳将竹圈连接成串,外蒙黑、黄或白色布围。用竹篾扎一球体,安上把柄称“龙珠”或“绣球”,盱……[详细]
  团团会,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团团会主要流布于盱眙县南部仇集乡一带,由安徽省安庆传入盱眙。相传团团会的形成,是因为秦统一六国时的一次重大胜利后,秦始皇大喜,命宫廷内外同起歌舞为统兵大将庆贺,当时就有几名侍从(武士)跳着欢快的舞蹈,围着将军团团转。宫廷艺人看到此景,……[详细]
  盱城渔鼓,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历史渊源“盱城渔鼓”,又名端鼓,根据盱眙县盱城镇渔民村老艺人宋德书和贾国平的口述,盱城渔鼓在盛唐时期即已出现。相传唐太宗在梦游地府时许下了四个愿:一是刘金敬瓜,二是唐僧取经,三是穆良贞救母,四是举办水陆大会以超度亡灵。在举办水陆大会……[详细]
  洪山腔,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洪山腔,清末民初时由安徽省来安县艺人逃荒沿途乞讨至盱眙传入,并传承至今。洪山腔由山歌、秧歌、民歌混合形成,唱腔优美,高亢有力,自由而奔放。有七言、十言的,每唱完一句伴有一阵锣鼓。曲调主要有洪山腔、阴司腔、风摆柳、慢赶牛、望郎来等。伴奏……[详细]
  劳动号子,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基本内容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为减轻疲劳而创造出来的,并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的传统音乐形式,多由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盱眙地区的劳动号子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盱眙“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详细]
  锣鼓棚,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锣鼓棚,清末民初时期由江南传入盱眙一带,江南称锣鼓亭,传入江北演变成锣鼓棚。锣鼓棚,长方形,形似花轿,四面装饰雕花木架,能拆能装,四角各悬一小宫灯,棚四周挂彩色缨络,棚顶以彩布绷起,顶插二十余盏不同形式彩灯,中间一盏“麒麟送子”灯。锣……[详细]
  打嘞嘞,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打嘞嘞是春秋两季农忙时,赶牛的耕夫为排遣劳累,提神鼓劲而吼唱出来的类似山歌的民间音乐。盱眙地区的打嘞嘞历史悠久,相传唐时已有。亦有说法认为打嘞嘞是耕夫为了壮胆而吆喝出来的。农忙时节,劳动人民为赶农时,起早贪黑的忙碌,在天未亮时即已赶牛……[详细]
  铁山寺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主要内容铁山寺传说主要流布于盱眙县铁山寺周边地区。在盱眙西南八十里处,有一座山名叫铁山。此山虽然不大却钟灵毓秀,风景十分秀丽。山上古木参天,百鸟和鸣,更有奇珍异草,真是:百兽绕山走,百花四时香,人间纳福地,神仙极乐乡。山上有一座古……[详细]
  八仙台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主要内容八仙台传说主要流布于盱眙县一带,以盱眙县穆店乡为盛。相传很久以前,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修行有成后,欲求玉皇大帝赐封为神仙。玉帝告诉他们:“不求天庭多一神仙,只求人间多一善人。”……[详细]
  都梁谚语,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多是口语形式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具有口语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句式虽然短小,表达的意思却丰富完整并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