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仙游民俗文化

仙游十大民俗文化

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
  仙游“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在唐、宋时期就颇负盛名。到了明代,“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已经具备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整体艺术风格。到了清代则进入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仙游现代“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巧妙融合了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是明清家具经典款式的延续和创新,深受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推崇和赞赏,被称之为“仙作家具”、“艺术家具”。“仙作”古典家具运用了平、圆、透、镂、徽等雕刻技巧,发挥刀痕凿迹之“木趣”与木纹材质肌理之“木韵”,融入客观视觉与物体感知,营造出三维艺术效果,具有款式典雅、品种齐全、结构严谨、牢固耐用、用料考究、取材名贵、雕琢精细等特点,是“形、艺、材”的完美结合,极具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仙游“仙作”古典工艺家具行业拥有工艺企业3000多家……[详细]
枫亭元宵游灯习俗
  枫亭为千年文化名镇。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始,至十七日结束,通过游灯来娱神、娱人、驱邪迎祥、祈求风调雨顺。数千人的1队伍里有车鼓队、灯架队、十音八乐队、女子腰鼓队等;各式彩灯争奇斗艳、各领1,特别是其中融戏剧、灯艺、杂技艺术为一体的“百戏彩架灯”,让人叹为观止。……[详细]
聚英书院“九莲灯”
  聚英书院“九莲灯”始于明毅宗15年(1642年),由“三教”创始人林兆恩(号龙江1517-1598年)的嫡传弟子卢文辉、陈衷瑜创立,到清道光27年(1847年),聚英书院余玉卿等人在书院里学林龙江先生的经典,学心法、学科仪、做科事,学习民间舞蹈《九莲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学文学道。在此基础上吸收民间舞蹈而形成现在的《九莲灯》面貌。“九莲灯”舞蹈自当时兴起。“九莲灯”舞蹈用10多张桌子摆成一个八卦字,中间放一只方桌,10多人手提莲花灯,内点蜡烛,边跑边跳,手中莲花灯不断转动而烛火不会熄灭,飞快在桌子间穿梭,井井有条。舞者正转三圈反转三圈,时间延续一个钟头左右,配合紧密,后台有鼓、锣、钹和两支吹笙伴奏。“九莲灯”的曲词一共九品,主要是宣扬忠孝亷节,24孝内容是其中一部分,如:“虞舜大孝感动天”、……[详细]
麟山宫皂隶舞
  仙游县枫亭镇“麟山宫皂隶舞”是始于清道光十几年间(1839年)民间舞蹈。“麟山宫皂隶舞”主要活动在枫亭镇北部区域,麟山宫由秀郊、东鼎、东林、荷珠、沧溪、霞安等38个自然村共同组建,祀奉宋代名将杨五郎(尊称杨太师)等神祗,所属宫庙38座。“皂隶舞”俗称“乡人傩”,源于汉代的“傩舞”,也是古代1出巡时用于鸣锣开道、耀武扬威的仪式(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中仍有保持简单的表演形式)。“麟山宫皂隶舞”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和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麟山宫皂隶舞”是一年一度的元宵出游和游灯中作为迎神接驾的仪仗和娱神娱人的民间舞蹈,表演时,节奏干练、动作威武,在菩萨出游时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皂隶舞”的表演由“请牌”、“开道”、“收牌”三个部分组成;基本动作有“盘腿跳”、“左右跳”、“……[详细]
九鲤湖祈梦习俗
  九鲤湖位于仙游县东北的群山丛中,相传汉代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成仙,乘骑湖中九条赤鲤升天而去,九鲤湖因此得名。九鲤湖祈梦习俗,俗称“乞梦”,雅名“卧游”,始于唐代,兴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古往今来无数游客来此探幽访胜,其目的多是来寻梦。元代诗人卢琦有《游九鲤湖》诗云:“愿借一枕通仙灵”。六朝时郑露、唐衡州刺史许稷、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宋枢密院编修郑樵、明礼部尚书陈经邦、大学士黄道周、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学者冯梦龙、清代名臣纪晓岚、梁章钜等都曾来过。据《九鲤梦墨》记载,九鲤湖祈梦习俗包括戒斋、洁洗、品茗、焚香、赏景、求梦、解梦、圆梦、还愿等一整套程式。祈梦前须先戒斋三日以表虔诚,用九鲤湖水净手、洗脸、洁身,在九仙祠茶室用茶。再到九仙祠中焚香叩拜,向范侯行礼,祀以白鸡,祷告所祈事项。而后留宿祠中,又焚……[详细]
仙游青靛提炼技艺
  青黛是一味应用时间长达千年以上、疗效显著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抗菌消炎等功效,已制成上百种不同剂型的中成药。仙游建青黛是用产自仙游县境内海拔在300~500米地区的药用植物马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其为福建“四大建字号”名优地道药材之一,质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仙游建青黛得益于一套完善而独特的提炼手法,而传统提炼技法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使用设备简单,实用简便,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有效成分,是一项传承有序而又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传统技艺。青靛又称靛蓝,是制造青黛时的沉淀物,也是青黛中的主要药物有效成分。仙游青靛提炼技艺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建青黛原植物马蓝的品质与质量的掌握控制、浸泡制“澱”以及精深加工等。在植物采集上,其往往追求药物有效成分(靛玉红……[详细]
仙游度尾鼓吹乐
  仙游度尾鼓吹乐是中国音乐史上较为古老的乐种之一。起源于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历代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是我省独具特色的民间古乐,可分“大鼓吹”、“小鼓吹”、“大棚吹”、“三教吹”四大种类。以大唢呐为主,中、小唢呐为配音,鼓指挥,锣、钹配之。……[详细]
仙游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仙游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中国传统古建营造技艺的一种,其善于柱槽斗拱与榫卯结构,能在木作中融合雕刻与绘画艺术,营造富丽堂皇、巍峨壮观的古代宫殿式寺庙、府第等建筑;其梁架支柱、榫卯结构、槽拱驼峰等技术,更是在我国古代宫殿式建筑营造技艺中独具特色。清乾隆年间,仙游名匠郭怀受朝廷工部左侍郎邹奕孝赏识,多次随其入京参与宫廷建筑,因而深谙明清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后来,郭怀在大济洋塘村授徒传艺,专心从事古建木作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在木雕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古代宫殿、寺庙之木作营造技艺,从而逐渐形成了以“洋塘古建”为代表的仙游古建木作营造传统技艺。仙游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工艺复杂,技艺精湛,其主要制作流程是:一、制作工程设计图纸;二、制作建筑模型;三、制作基本古建梁柱;四、制作榫卯槽拱结构;五、雕刻制作各种图……[详细]
  九莲灯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其前身是道士串门做醮时的一种祭把仪式。后由文化工作者佟其改造成群众艺术活动。经过整理的《九莲灯》,剔除了旧有的封建糟粕,吸收民主性精华,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民间舞蹈。这个舞蹈以其轻松活泼、优美抒情的舞姿,反映了一群少女手提莲灯在元宵全节沉灯观景的欢乐情绪,舞蹈中灯火团团,红光闪动,煞似一条火龙欢腾飞舞,其旋灯技巧和穿花队形,颇具新意。舞蹈在设计身段步伐时,还吸收了莆仙戏的表演程式,音乐也由当地民歌和莆仙戏金牌改编而成,因而舞蹈的民间色彩极为浓烈。九莲灯由八洞神仙为王母娘娘拜寿的故事演变而成,扮演八仙演员各持一对花灯,(分别为牡丹、荷花、菊花、腊梅、桃、杏、苹果、石榴),后场有一对立体水帘洞花果山的模型灯,称山灯。每场跑完,后台山灯突然分开,放出一把烟火,跃出几个“猴”……[详细]

全部仙游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