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 > 建始县

建始南乡锣鼓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始南乡锣鼓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始南乡锣鼓发源于建始县高坪镇干沟村,广泛流传于建始县高坪、三里、龙坪、红岩、花坪等乡镇以及巴东县绿葱坡、大支坪等地。它是在本地锣鼓的基础上,融合外来戏曲艺术而成的,由“干牌子”“行路调子”“坐堂调子”“丝弦”“围鼓”等部分组成。演奏乐器包括鼓、大锣、钹、勾锣、马锣、唢呐、碰铃、京胡、布哨等,演奏人员视场地而定,一般为8至12人。

建始南乡锣鼓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秧歌锣鼓到单钹单吹、从单钹单吹到双钹双吹、对双钹双吹的改良等阶段。

“干牌子”部分由于演奏者的手势不同,代表的牌子不一样;“行路调子”在行进途中演奏为主,其曲调简洁、明快。“坐堂调子”曲调较长,适合在厅堂演奏。根据演奏环境需要,分为喜事、丧事等不同功能。如丧事中所用《寒露霜》《霜天九》等,其曲哀婉,催人泪下。而喜事中所吹《状元红》《傍妆台》,则显得欢快明媚,愉悦身心。“丝弦”部分是由南戏演变而来,由南路、北路、上路组成,由于加入了胡琴、碰铃等乐器,使锣鼓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围鼓”部分是南乡锣鼓的精华和难点,主要由戏曲组成。曲目包括《辕门斩子》《六郎征东》《四郎探母》《黄河摆渡》等。

在风格上,建始南乡锣鼓节奏相对固定,为2/4拍,每分钟80拍左右。演奏人员手持各类乐器,演奏过程不紧不慢,表现出安静祥和、达观自然的神态。

建始南乡锣鼓曲目丰富,适用范围广,在农村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有不同的演奏曲牌和表演形式。南乡锣鼓各类曲牌可以随意连缀,变化多样。

2011年6月,建始南乡锣鼓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鹤峰山歌